2號墜琴也叫小擂琴,長度在140厘米左右,琴筒直徑在14厘米左右,這種墜琴聲音粗獷深沉,比較適合模仿男聲唱腔,或粗獷馬常偉呂劇墜琴獨奏的猛獸吼叫,如老虎雄獅等,還可以模仿打擊樂器的演奏聲音;其音樂屬于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主弦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匯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1900年前后,呂劇被搬上舞臺1917年以后。

墜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為桐木板,琴桿保留馬常偉呂劇墜琴獨奏了三弦的指板,用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為拉弦樂器音色渾厚目前墜琴主要流傳于豫北魯南冀南,尤以河南最為盛行墜琴,也稱“墜子”,是山東呂劇河南;夸山東是呂劇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于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呂劇起源于山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

不看曲譜,一定是要背過曲譜,說白了還是按照曲譜拉否則隨意性太強,這是不嚴瑾的表現,再熟也是亂拉起碼與其和湊的其他樂器難以和玄我見過這樣拉墜琴的,有時把過門變了,有時把過門刪了凡是不看曲譜拉的,有。

山東呂劇馬常委墜琴視頻

最初說唱音樂“三弦鉸子書”用小三弦伴奏,后在“鶯歌柳書”中將三弦改為二弦,又將琴鼓上所蒙蟒皮改為薄桐木板,用馬尾弓拉奏,始成今之墜琴墜琴,也稱“墜子”,是山東呂劇河南琴書樂隊中的主奏樂器,亦稱主弦,還。

馬常偉呂劇墜琴獨奏(山東呂劇馬常委墜琴視頻)

呂劇墜琴演奏技巧如下演奏時將墜琴置于腿上,左手持琴桿按弦,右手持弓拉奏將一本梆系一架上,置于腳前,擊木梆的錘棒一端固定于架上錘棒可活動,控制錘棒活動的一端系繩綁于腳上,自拉自唱時,腳有節奏地。

全省呂劇墜琴大師演奏法

1、馬常委,1959年12月 出生,山東省臨朐縣辛寨鎮辛寨村人中共黨員,1980年考入山東省呂劇院師承著名呂劇音樂專家墜琴演奏大師李漁先生深得恩師之神韻,幾十年來,換弓無跡,換指無痕,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已形成自己獨特。

2、墜琴,也稱“墜子”,是山東呂劇河南琴書樂隊中的主奏樂器,亦稱主弦,還用于某些曲藝音樂歌舞音樂以及其他地方戲曲音樂中在清末由小三弦演變而來,流行于河南山東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喜愛除用于曲藝和戲曲。

3、板式 曲牌 吹打曲牌 樂器 行當 聲腔 服裝早期重要藝人當代呂劇名人展開 天津市呂劇李二嫂改嫁 編輯本段呂劇簡介 1呂劇是山東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曾名“化裝揚琴”“琴戲”主要樂器是墜琴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