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是京劇嗎 湖北不僅是黃梅戲的故鄉,也是京劇的老家
京劇誕生在北京叫做京劇,黃梅戲誕生在黃岡黃梅縣叫做黃梅戲,京劇傳統劇目在北京形成黃梅戲是京劇嗎,京劇與漢劇、徽劇是三個不同的劇種。黃梅戲傳統劇目36大本72小本在湖北黃岡的黃梅(大本戲以黃梅縣居多)、廣濟(今武穴,小本戲以武穴居多)、浠水、蘄春、麻城等各縣形成,黃梅戲誕生于黃梅縣,以縣名黃梅作劇種名,成長于黃岡地區,流行于鄂贛皖三省毗鄰地區,沿華陽河傳入安徽!京劇湖廣腔,湖廣省省會武昌府(今武漢、鄂州、咸寧一帶),京劇漢徽兩劇合一黃梅戲是京劇嗎,京劇念白是鄂東黃岡羅田縣方言與北京話融合而成!京劇發展史上的兩大世家余家、譚家都來自湖北。京劇有“余譚不分”,余譚兩家相互學習,譚鑫培(京劇譚派創始人)曾拜京劇鼻祖余三勝為師,余紫云(余三勝之子,京劇青衣創始人、同光十三絕之一)曾拜譚鑫培為師,譚富英(譚鑫培之孫、譚小培之子)曾拜余叔巖(京劇余派創始人、余三勝之孫、余紫云之子)為師。京劇余家自京劇鼻祖余三勝、余紫云、余叔巖祖孫三代皆為京劇泰斗!余三勝湖北黃州府(黃岡市)羅田縣人!京劇譚家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三代皆為京劇大宗師,譚鑫培湖北武昌府(今武漢市江夏區)人,京劇有“無腔不學譚"之說。京劇最早最大的派系是譚鑫培創立的譚派,譚派京劇謫傳兩百余年,是京劇史上的百年傳奇!“京劇三大賢":余叔巖、楊小樓、梅蘭芳。
清代光緒31年(1905年)湖北武昌府人譚鑫培主演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京劇電影《定軍山》,京劇舉世聞名,成為“國粹”。2011年中國第六屆京劇藝術節在湖北武漢召開,開幕式就叫《鳳還楚天》,京劇藝術家們說:我們這是朝圣來了,是回到了京劇老家。湖北不僅是京劇的老家,也是黃梅戲的故鄉。中國京劇藝術節舉辦很多屆了,至今安徽沒有在安徽舉辦過。“如今倚重余三勝,年少爭唱張二奎”,根據《中國京劇發展簡史》,京劇三位創始人中余三勝(漢派)最早譽滿京城,之后就是張二奎(京派),程長庚(徽派)最晚成名。程長庚比較高壽,在余、張二位創始人逝世20年后才去世,程長庚資歷老位列“同光十三絕"之首,與余三勝之子余紫云等后輩同為“同光十三絕”之一,而余、張兩位京劇創始人因離世較早,并未入選“同光十三絕″。黃梅戲誕生于湖北黃岡黃梅縣,沿華陽河傳入安徽。1995年8月國務院文化部授予湖北省(黃岡)黃梅縣“全國黃梅戲之鄉″(全國唯一國家級黃梅戲之鄉),2019年2月黃岡黃梅縣第五次因黃梅戲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20年9月國務院教育部授予黃岡師范學院中華傳統文化黃梅戲國家級傳承基地(全國唯一高校)。
最新消息,2021年黃梅戲成為湖北省(全省)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唯一的全省入選)。2021年11月3日國務院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黃梅戲為2021年-2023年度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務員考試黃梅戲源自湖北是唯一正確答案。關于黃梅戲國家一直都是認可湖北的!1949年新中國第一家公立黃梅戲劇團黃梅縣劇團在湖北黃岡成立,比全國其他黃梅劇團早成立3-4年。1952年全國戲劇觀摩大賽在北京舉行,安徽省只有淮劇和小倒戲(廬劇)參賽。1953年湖北黃岡黃梅縣人桂林棲創辦了安徽第一家黃梅戲劇團、戲校。桂林棲被譽為新中國黃梅戲奠基人,不僅在革命戰爭年代為皖西南安慶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出生在黃梅戲的故鄉湖北黃梅縣,新中國成立后,他創辦安徽黃梅劇團、戲校,培養了嚴鳳英、王少舫、王冠亞、時白林、陸洪非、王兆乾等大批黃梅戲人才。桂林棲酷愛黃梅戲在安徽桐城縣蹲點期間發現了嚴鳳英這棵唱黃梅戲的好苗子。安徽黃梅戲劇團成立后,多次派譴嚴鳳英、王少舫赴湖北黃梅縣取經學習,并帶回部分傳統劇目錄音回安徽,其中就有《董永賣身》后被改編成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的成功嚴鳳英、王少舫和黃梅戲天下聞名。2021年9月29日安徽安慶在舉辦黃梅戲藝術節期間,安慶當地提出了“唱黃梅,興安慶”的招商口號黃梅戲是京劇嗎,并成功進行招商引資500余億,成果頗豐!用黃梅戲帶動旅游、經濟發展是可取的,但是黃梅戲發展歷史形成事實不允許歪曲!黃梅戲發源地之爭的背后深層原因是為了發展經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