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暢彤 王煜 趙莉)6月12日,2023年烏魯木齊戲曲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戲迷樂·京劇進校園成果展演》在烏魯木齊京劇院舉行,全市部分戲曲傳習掛牌學校的同學們登上舞臺一展風采。

京劇舞蹈視頻_京劇舞蹈表演視頻_視頻京劇舞蹈完整版

6月12日,烏魯木齊京劇院里,全市各戲曲藝術傳習學校舉行成果展演,展現烏魯木齊市少年兒童傳承戲曲藝術的最新成果。記者王暢彤 趙莉攝

烏魯木齊市京劇團(新疆京劇團)黨支部書記郭永紅介紹,市京劇團(新疆京劇團)一直以傳承戲曲藝術為己任,今年3月以來,劇團在全市各高校、中學、小學舉行了一系列“京劇進校園”活動,累計20余場次,在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藝術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等高校演出,以體驗戲曲化妝、現場示范、后臺觀看演員如何穿戴戲曲服飾等活動,掀起了一陣京劇傳統文化魅力旋風。

另一方面,劇團積極開展本土梯次性人才培養,與新疆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校簽訂校團合作框架協議,在戲曲人才培養、師生實習實踐、藝術創作等方面深度合作,為京劇團有效輸送人才。

京劇舞蹈表演視頻_京劇舞蹈視頻_視頻京劇舞蹈完整版

烏魯木齊市第3中學學生演繹《楊門女將·探谷》。記者趙莉攝

此外,劇團將烏魯木齊市第20中學、新疆藝術學院附中戲曲教學部等4所學校打造成新的戲曲傳習基地。并多次派出專業文藝工作者赴原有戲曲傳習學校,讓戲曲進校園,以文化潤童心。

“無論是從政府推廣角度,還是群眾基礎的打造方面,傳統戲曲文化都在慢慢浸潤新疆大地,我們希望踏踏實實地做一些事,讓群眾有興趣聽,讓演員有興趣鉆研,向社會普及戲曲藝術,讓所有人對中華文化有更清晰的認識。”郭永紅說。

由戲曲愛上歷史,戲中人成為偶像

演出現場,烏魯木齊市第116中學小學部學生葉爾阿樂·居馬江扮上了花臉,緩緩登上舞臺,一開嗓便贏得滿堂彩。

在京劇《鍘美案》選段中他飾演包青天,很難想象,他僅僅在學校的京劇社團學習了一年多的時間,便能做到如此精彩的呈現。

京劇舞蹈表演視頻_京劇舞蹈視頻_視頻京劇舞蹈完整版

在后臺化妝間內,小演員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戲曲妝扮。記者趙莉攝

“學習京劇、在臉上畫上不同圖案和顏色很有趣!”今年12歲的葉爾阿樂·居馬江雖然接觸京劇時間并不長,但他不怯場、嗓音條件也很好,讓老師在日常的練習中一下子就注意到了這個孩子。

為了能夠完全理解角色,葉爾阿樂·居馬江在課余時間也看了許多京劇演出的視頻,一遍遍地模仿練習。

“演包公,我就好奇包公生活的時代是怎么樣的,然后就去找歷史書看,漸漸地就喜歡上了看歷史類圖書。”葉爾阿樂·居馬江告訴記者,在這一年多里,“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變法”、“杯酒釋兵權”等歷史故事他銘記于心,潛移默化中,他將包青天作為了自己的偶像。“包公正義、剛直,他行得端坐得正,捍衛公平不畏強權,是我學習的榜樣。”

京劇舞蹈表演視頻_視頻京劇舞蹈完整版_京劇舞蹈視頻

烏魯木齊市第56小學學生表演秦腔《大家喜歡》。記者趙莉攝

在展演現場采訪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故事了然于心,精忠報國的岳飛、保家衛國的穆桂英、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這些人物形象,在被孩子們演繹的同時,也慢慢地影響著孩子們的內心。

“戲曲藝術源遠流長,特別是經典劇目,都以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為核心,我覺得讓孩子們接觸戲曲藝術,對于他們樹立人生理想,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之才是有積極作用的。”市第116中學京劇社團指導老師王立靖說京劇舞蹈視頻,戲曲一直是學校開展美育教育的一部分,“雙減”工作落地,學校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校園京劇社團豐富的活動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如今已經有近百名成員,孩子學習戲曲的興趣濃厚,戲曲文化正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展演中,市第122小學、80小學、3中、113中、116中小學部演出《京劇聯唱》,生旦凈丑行當齊全,一展京劇扮相之美;市第41小學(觀園路校區)選送京劇《賣水》選段小演員扮相可人,靈動輕盈;市第12中學選送京劇串燒《粉墨春秋》,將唐宋名人故事娓娓道來,歷史韻味濃厚......

系列演出展現出了烏魯木齊市各戲曲傳習學校對于戲曲藝術的重視與生動傳承,授課老師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也影響著孩子們對待戲曲的態度。

京劇舞蹈視頻_京劇舞蹈表演視頻_視頻京劇舞蹈完整版

市第38中學學生演出戲歌京劇舞蹈《我愛你中國》。記者王暢彤攝

演出結束后,烏魯木齊京劇院排練廳里,市第38中學學生蘇麥亞·阿卜杜賽麥提和伙伴們依然在進行戲歌京劇舞蹈《我愛你中國》的排練,以求將劇目在下次演出時打磨得更好。

一板一眼、一行一止,未曾出聲先動情——“你們要會用眼神京劇舞蹈視頻,眼中有戲……”排練廳里,市京劇團(新疆京劇團)優秀青年演員徐楠指導著同學們。

徐楠介紹京劇舞蹈視頻,據《中國戲曲志·新疆卷》記載:早在清光緒年間,新疆人就以清唱京劇為樂。到了清末,在新疆境內正式開始出現了“吉利班”“天利班”“華僑班”等京劇戲班。1949年以后,得益于一批享譽國內的著名京劇藝術家,如馬占良、張麗娟、王煦蘋、樓亞儒、于鳴奎、羅惠蘭等登上了新疆的京劇舞臺,新疆京劇獲得空前的發展,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在傳戲授課,為的就是以戲為引,把戲曲藝術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通過戲中的故事,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浸潤孩子們的內心。

老師認真教,同學們更是認真學。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教育我們要精益求精,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蘇麥亞·阿卜杜賽麥提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學校常常邀請市京劇團(新疆京劇團)的專業老師們來指導大家。

視頻京劇舞蹈完整版_京劇舞蹈視頻_京劇舞蹈表演視頻

烏魯木齊市第38中學學生表演戲歌京劇舞蹈《我愛你中國》。記者趙莉攝

在戲劇課上,學生們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先從基礎學起,認真揣摩各自飾演的人物和所穿行頭的名稱,然后學習手、眼、身、法、步等簡單的戲曲基本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學戲曲。

蘇麥亞·阿卜杜賽麥提說:“我參加學校的戲曲社團學會了唱京劇、秦腔和黃梅戲等,在學唱過程中我了解了中國戲曲的發展歷程,感受到了中華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文化傳承的魅力。讓我深深地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在學校學習戲曲對我的文學素養提高也有幫助,京劇的劇本是文言文,在穿上戲服自己體驗劇情,帶著興趣去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文言文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蘇麥亞·阿卜杜賽麥提還受到了烏魯木齊市京劇團(新疆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陳瑛老師的指導,老師告訴她:中華戲曲文化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要把國粹傳承弘揚發展下去。

蘇麥亞·阿卜杜賽麥提對自己更有信心了,她說:“我會一直堅持學下去,希望以后能夠成為優秀的京劇演員,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中國的國粹。”

視頻京劇舞蹈完整版_京劇舞蹈視頻_京劇舞蹈表演視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