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高校95后女大學生的“國粹”情結
人民網武漢7月18日電“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優雅婉轉的唱腔,一身華服的花衫,如行云流水般的甩袖、臥魚……7月17日,貴州文化宮中國花樣少年語言藝術大賽貴州賽區的頒獎現場上,郟凡萱和貴州知名朗誦家萬騏輔合作戲曲配朗誦《月下獨酌》(改編自李白同名組詩)再一次驚艷了全場。人們很難想象,舞臺中如此華美的扮相下,是一名活潑俏麗的95后的小女生。
10歲與京劇結緣拜師名家
今年20歲的郟凡萱來自貴州貴陽,是武昌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1502班的學生。學京劇已有9年時間。一次偶然機會接觸京劇后,便一發不可收拾,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愛戲成“癡”。
“優美的唱腔和扮相擊中了我內心深處,太美了。”2006年的一天,10歲的郟凡萱偶然聽到電視里播放京劇名家李勝素、于魁智演唱的京劇名段——《長生殿》,便深深被其吸引。此后,她經常在網上下載各種京劇視頻反復聆聽和學唱。
同年暑假,郟凡萱獨自坐車去六盤水探望在當地打工的媽媽并受邀于火車上認識的一名票友,現場觀看了當年的“涼都消夏藝術節”演出。
“《拾玉鐲》中的花旦太俏皮了,一顰一笑惟妙惟肖。”驚艷于時年68歲的盧小玉女士(藝名)(原貴州省京劇院院長、京劇四大名旦尚小云弟子,且受教于梅蘭芳,荀慧生等大師)飾演的“花旦”。郟凡萱決心拜其為師。在熟識票友的撮合下,她找到后臺的盧小玉,說明自己的意愿。后來又幾次聯系,并現場試唱名劇《貴妃醉酒》選段后,終于達成了學習心愿,每周六和周日去盧小玉處學戲。
苦練一年終登舞臺
“一學就是三年,首個折子一練就是一年。”郟凡萱稱,老師并沒把她當作業余愛好者而放低要求。第一出戲學的是《貴妃醉酒》。上課時,師父唱一句,郟凡萱唱一句,為了達到表演要求,一個動作經常反復“倒帶”。“翻扇子怎么像翻大餅?一點都不優美。”老師示范后,郟凡萱定在原地配上表情練了半小時才合格。
“學京劇不僅要唱腔好,還講究練、坐、打。”學京劇的最佳年齡是四歲,相比專業演員,郟凡萱學戲的年齡已經很大了,骨頭較硬,因此在下腰、劈叉、翻跟頭等動作的練習時,要比年齡小的學員吃的苦更多。
“雖然她們嗓音較稚嫩,但身段和動作比我要好。”每當看到小師妹們能輕易做到她要苦練很久的動作,郟凡萱都羨慕不已。練功時再苦再累她也從不抱怨。甚至經常因為太愛戲曲而感動流淚。“我想要成為專業的演員,想要展現屬于自己的戲曲。”一年后,郟凡萱終于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大舞臺。
郟凡萱首次登臺是2006年貴陽市老年大學的校慶上,年僅11歲的她因為緊張,僵著脖子唱完了選段。“下臺后,很多戲曲專業演員鼓勵我說唱腔很正,我更堅定信心要把京劇學好。”此后,郟凡萱又參與了二十余次各類藝術節和展演,其間,她與盧小玉、侯丹梅(貴州京劇院院長、著名武旦、青衣演員)等一起合作過戲曲,郟凡宣與國家級朗誦教師,影視配音演員,《文明家園》欄目主持人萬騏輔合作表演《長恨歌》。每一次演出中,郟凡宣都盡情的享受著戲曲帶給她的快樂。
臺下是個“雜食家”
臺下的郟凡宣愛好廣泛,昆曲、越劇、畫畫、舞蹈、編劇、日語、寫作……每項愛好中都有她的小故事。“2012年曾在雜志《眼界》上投稿賺了幾筆稿費。”初三時,郟凡宣為了攢錢看舞蹈家楊麗萍的演出,靠給雜志社寫稿賺了近300元錢,買了張二樓第一排的票,圓了自己的追舞夢。
2012年夏天,郟凡宣被學校推薦參加貴州省中小學生藝術節,演唱的京劇《貴妃醉酒》獲得語言類節目特等獎。
高二時為了參加貴陽市高級中學舞臺劇大賽,她將越劇《梁祝》改編成舞蹈劇,與同班同學設計出表演服裝親自參演,最終拿到了此次比賽最佳服裝、妝效、劇本、編劇、導演等五個第一名。
“我初二時就開始打工了。”郟凡宣稱,自己兼職的錢基本可以滿足各項愛好的開支。畫人物Q版圖,一個星期可以掙500多元錢;教小朋友畫畫和唱戲,也有一些收入。
雖因受年齡限制做不了專業京劇演員,但郟凡宣從沒放棄過京劇。到武漢讀大學后,武漢戲劇家協會的一位老師找到她,推薦她參加了近5次大型展演,并獲得了武漢市第十三屆高校藝術節文藝類優秀獎。學校的各項大型活動中也少不了她的身影。偶爾在班上應同學老師的邀請,還會唱上一段。與其說京劇是她的愛好,不如說京劇早已成為她身體中的一部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郟凡宣笑稱自己是個“雜食動物”。看畫展、畫國畫、練嗓聽戲……馬上要上大三了,課余時間郟凡宣正在學日語為今后做語言教育類或藝術類工作做準備。(雷蕾 李佳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