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駝戲箱的騾子一進村,小商小販隨之而到 ,男女老幼四方云集的場景嗎 ?山西人民為什么這樣喜愛戲曲?因為戲曲,是他們唯一的文化娛樂,唯一的精神寄托,看戲也成了他們唯一的社交場所。

山西省是漢族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出現于明代的“蒲州梆子”逐步發展成為今天山西的四大劇種:晉劇、蒲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稱為四大梆子。山西除“四大梆子”外,還有諸多地方小戲,繁花錦簇,瑰麗多姿。

1、晉劇

五大戲曲資料_戲曲資料簡介_關于戲曲的資料

晉劇《打金枝》劇照

晉劇又稱“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晉劇,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劇種。山西晉劇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

2、蒲劇

關于戲曲的資料_五大戲曲資料_戲曲資料簡介

蒲劇《貴妃醉酒》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也稱"亂彈"、"晉腔"、"山陜梆子腔"等。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清嘉慶、道光年間,蒲州梆子慢慢形成了南路、西路兩個流派。南路派以芮城為中心,演唱風格大彎大調,基本不使用假嗓;西路派以蒲州為中心,演唱風格大都粗獷火爆,在特技上有一定功夫,且唱詞較多,戲文通俗易懂,劇目豐實。

3、北路梆子

關于戲曲的資料_戲曲資料簡介_五大戲曲資料

北路梆子《血手印》

北路梆子,又稱上路戲,是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調,念白均同蒲劇相近,但音凋更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特別它的“彎調(即花腔)”,唱起來千變萬化,婉轉動聽。唱腔板式主要有:慢板,夾板、二性,三性、垛板、流水、箭板,滾白等。北路梆子擅長大段的演唱,每句基本遵循弱起強落”的規律,但由于按字行腔和依情演唱,聽來變化多姿,絕不單調。

4、上黨梆子

關于戲曲的資料_五大戲曲資料_戲曲資料簡介

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主要流布于秦漢時期的上黨郡而得名。當地人稱“大戲”,晉南人稱“東府戲”。1954年全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時定下“上黨梆子”這個名字。黨梆子經過歷代藝人的探索、創造,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表演程式和藝術風格。上世紀80年代,上黨梆子異軍突起,涌出《殺妻》、《借糧》、《兩地家書》等一批新鮮劇目,并在表演、音樂、舞臺等方面有所創新,使上黨梆子在保持原劇種特色的基礎上,使劇情更加抒情、動人,受到觀眾的喜愛。

5、上黨落子

關于戲曲的資料_五大戲曲資料_戲曲資料簡介

上黨落子《程咬金招親》

上黨落子,原名“黎城落子”民間也稱“黎城鬧”或“鬧戲”是流行在晉東南地區的戲曲劇種,同當地語言,民歌相溶合,逐步發展為具有上黨鄉土風貌的劇種。

6、河東線腔

關于戲曲的資料_戲曲資料簡介_五大戲曲資料

河東線腔藝人在排練

河東線腔是指流傳于我省芮城、永濟等地的“線胡腔”。1962年,芮城縣成立永樂線腔劇團,以真人上臺代替了傀儡,去“偶”加“腔”改稱“線腔戲”。

7、上黨皮黃

戲曲資料簡介_關于戲曲的資料_五大戲曲資料

晉城鳴鳳劇團表演上黨二簧

上黨皮黃也叫"上黨土二黃"。山西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山西省東南部地區。唱腔、曲牌都和京劇相似,但唱法已有較多變化。傳統劇目有《清河橋》 、《苦肉計》等。

8、鳳臺小戲

五大戲曲資料_戲曲資料簡介_關于戲曲的資料

鳳臺小戲

鳳臺小戲是山西省和順縣的地方戲曲小劇種。因產生于和順縣鳳臺村而得名。鳳臺小戲的曲調流暢而優美,風格清新,結構方整,節奏活躍富于變化。其代表劇目《頂嘴》、《避雨》、《送燈》、《餞別》等30個劇目。山西還有諸多地方小戲,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歡迎大家留言述說哦~(圖文整理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