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現在看來是有點衰落的趨勢,傳統曲藝的發展遇到了障礙,年輕人不喜歡或者說很少喜歡對傳統的藝術形式感興趣,造成了今天戲曲的發展出現了衰落,我認為最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傳統曲藝形式不能滿足當代人們的需求,這個很重要,隨著網絡的發展,各種娛樂方式層出不窮,造成了傳統戲曲藝術形式被旁落。第二,傳統戲曲的宣傳力度不夠大,很多人接觸不到戲曲,不了解戲曲形式。

中國傳統文化戲曲_戲曲中華傳統文化_中國戲曲文化傳承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原因,傳統的戲曲應該何去何從,怎么樣才能重新綻放在人們的面前。第一應該放下傳統曲藝應有的身份,放低姿態,讓大眾去喜歡,讓普通老百姓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F在有些傳統戲曲的姿態放得太高,讓好多人都不敢接受,有一種感覺就是這個戲曲應該是高貴的人才能去接近,去靠近的,因此造成了受眾越來越少了,這是導致傳統戲曲漸漸衰落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發展,必須要放低自身的的姿態,讓更多人欣賞的動,這樣戲曲才能重新散發其魅力。

戲曲中華傳統文化_中國戲曲文化傳承_中國傳統文化戲曲

第二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現代技術,網絡條件傳播戲曲。在這個網絡化,數據化的時代,戲曲應該有新的傳播形式,不能僅局限于劇場,演出廳等傳統的傳播途徑,可以利用媒體,電影,今日頭條,等軟件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戲曲,才能使戲曲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年輕人喜歡接受新的事物,很多人不是不喜歡戲曲,而是因為根本不了解戲曲,所以利用現代的媒體,網絡傳播傳統戲曲很有必要。只有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戲曲,戲曲文化才能永久傳承下去。

戲曲中華傳統文化_中國傳統文化戲曲_中國戲曲文化傳承

第三戲曲本身應該進行創新。傳統的戲曲作品都有時代的局限性,雖然都很經典,都是各個名家的經典之作,但畢竟時代不同,今天的中國與四十年前的中國完全兩個樣子,因此戲曲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多創作一些優秀的作品,貼合現代人的生活,這樣老百姓才會靠近,才會喜歡上這門藝術。就比如說作為年輕一代心目中當中的另類偶像來說,無論說是在專業素養,還是在大眾的認度上都沒有比王佩瑜更加適合的人。如果說從1990年學細算起來的話,這已經是王佩瑜入行的第28年。

中國戲曲文化傳承_戲曲中華傳統文化_中國傳統文化戲曲

如果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王佩瑜就從事于京劇藝術,在廣泛人群當中的推廣。為了得到更多的市場化的可能,于是她也曾短暫性的離開過體制。還開辦過很多的講座。創辦于音社,為更多人傳播京劇的知識。這些年在《跨界歌王》和《朗讀者》等綜藝節目中,更是為她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的粉絲,她還在喜馬拉雅等,開設了課程,嘗試用直播等更多的方式來傳播京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