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需要反復學習才能記得更牢

點擊下方藍字查看往期常識合集

五大戲曲劇種

04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江蘇戲曲代表劇種_河北戲曲代表劇種_中國戲曲五大劇種

1、京劇有“國劇”之稱,曾稱“平劇”,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劇目例如《智取威虎山》、《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2、越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形式,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先以男演員為主,后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后,使用“越劇”這一名稱。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3、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并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代表性的劇目如《牛郎織女》《天仙配》等。黃梅戲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采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并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

4、評劇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中國戲曲五大劇種,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稱“唐山落子”,1935年改稱今名 。《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

5、豫劇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發展,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中國戲曲五大劇種,故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出現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著名旦角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紅娘》《花大朝》《對花槍》和現代戲《朝陽溝》等。其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

練習

做題來溫故知新吧

點擊空白查看答案

稍候5秒即可滑動解析

01

【2021模擬】下列被西方人稱作是“東方詠嘆調”的劇種是( )。

A.評劇

B.豫劇

C.京劇

D.黃梅戲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B

本題考查人文常識。

A項錯誤,評劇,起源于河北,是流傳于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2006年5月20日,評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B項正確中國戲曲五大劇種,豫劇,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C項錯誤,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D項錯誤,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蘇等省,起源于湖北黃梅,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故正確答案為B。

02

【2011安徽】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申報的《中醫針灸》和(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A.徽劇

B.粵劇

C.京劇

D.越劇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C

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會議審議并通過將中國申請的項目《中醫針灸》和京劇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名錄。

故正確答案為C。

本題相關知識點:

徽劇、粵劇和越劇都在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粵劇在2009年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