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戲劇 “雙峰并秀”的莎士比亞和湯顯祖,有何共通之處?
英國著名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與中國明代著名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是中西戲劇史上的兩座并峙雙峰。他們的生卒年相近,于同一年去世,可以說是同時代之人,因此學界常常將兩人相提并論,進行對比研究。在創作上,他們有何共通之處,對后世又有什么啟發?
日前在奉賢區圖書館舉行的“雙峰并秀”——莎士比亞 、湯顯祖戲劇(戲曲)品鑒展之夜”活動上,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從歷史、文學、表演、展覽等角度,剖析莎士比亞、湯顯祖作品的內涵和意義,探討其對現代文化和社會的影響。說到兩位戲劇大師,大家不約而同提到兩個關鍵詞:借鑒和顛覆。
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薇認為,莎士比亞之所以成為莎士比亞,少不了他對古希臘羅馬以來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借鑒。比如莎士比亞戲劇,《錯誤的喜劇》受普勞圖斯的《孿生兄弟》的影響,《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裘里斯·凱撒》《科利奧蘭納斯》取材于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特洛伊勒斯與克瑞希達》取材于《荷馬史詩》,莎士比亞作品中的田園牧歌元素又受古希臘羅馬的田園牧歌的影響;《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麥史》,《李爾王》《麥克白》取材于賀林西德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編年史》等等。
彼時的英國戲劇已取得了不錯的成就,莎士比亞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輝煌莎士比亞戲劇,但在前人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具有極強的語言天賦、寫作天賦,對人和事有深邃的洞察力,以及超強的表現力。他將人文主義思想融入創作,使作品思想深邃——以人為本,張揚人性,要求個性解放,歌頌愛情,強調人權,這些思想像一道光照亮了人們的頭腦。正如本·瓊生評價的:“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
中國的戲劇大師湯顯祖亦是如此。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副教授黃靜楓介紹,萬歷二十六年( 1598)湯顯祖辭官歸里。當年秋,完成《牡丹亭還魂記》,共55出。萬歷二十八年(1600),他又完成《南柯記》(又名《南柯夢》),共44出。萬歷二十九年( 1601)莎士比亞戲劇,完成《邯鄲記》(又名《邯鄲夢》)30出。萬歷十五年(1587)將萬歷七年(1579)所作的《紫簫記》34改寫成《紫釵記》53出。以上四部傳奇作品合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
這些作品都有對前人的繼承,比如《紫釵記》根據唐人蔣防著名小說《霍小玉傳》改編。《牡丹亭還魂記》的情節來源比較復雜,有話本的情節,有筆記雜傳的情節?!赌峡掠洝啡〔奶迫诵≌f《南柯太守傳》 (李公佐撰)?!逗愑洝啡〔挠谔迫诵≌f《枕中記〉 (沈既濟撰)。不過,雖有所本,但又是經過湯顯祖整合、創造的全新作品。黃靜楓說,湯顯祖的身上散發出濃郁的“不合時宜”的氣息,無論是他在官場中的表現,還是他在戲曲創作上的主張,都有著叛逃慣式、世俗的驚人之舉、驚人之論。他甚至認為“意趣神色”是可以凌駕曲詞創作的矩鑊之上的,藝術精神、個性才應該是創作者首要考慮的,而不是斤斤計較于是否“一一顧九宮四聲”。
專家學者們表示,莎士比亞與湯顯祖對于創作并沒有循規蹈矩,頗有隨心所欲而又渾然天成之意,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作品。
本次鑒展之夜活動,既包括學術對談,也有莎湯人物書簽拓印 、活字印刷拓印、后浪推薦書籍、昆曲角色扮相體驗、書籍裝幀體驗等沉浸式互動活動,吸引了不少人參與。
而上海藝術品博物館與奉賢區圖書館聯合推出的“雙峰并秀——莎士比亞、湯顯祖戲劇 (戲曲) 作品品鑒展”自開展以來,也吸引了許多讀者與觀眾紛紛走進展廳,感受中西方戲劇 (戲曲) 文化之美。本次展覽共分為“雙峰并秀”“玫瑰牡丹”和“良辰美景”三個板塊,分別從二位巨匠的生平、代表作品以及舞臺演繹這三個方面展示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對文學史和中西文化的深遠影響,通過近距離呈現中外古籍善本40件,展品148件,讓市民在馥郁古樸的書香之中與大師名家對話。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