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特點有 讀《秦腔》
剛才又看完了一遍賈平凹的《秦腔》,寫得真是棒極了,感覺就像是喝骨頭湯,越咂摸越有味,而且可以看得出賈平凹寫得很“滿”,就像《紅樓夢》一樣,讀來簡直是要溢出來。
事實上,無論是大量秦腔曲譜的引用,還是充斥于小說各個角落的對聯,抑或是對夏天禮葬禮細節的細致描繪,都可以看出賈平凹對標的是《紅樓夢》,雖說在細節的精巧、知識的廣博上,《秦》不如《紅》,但在場面的震撼、刻畫人物的力量上,《秦》遠比《紅》強,這就好像是陜西冷娃和金陵書生一樣秦腔的特點有,《秦》里面的人物,生存環境惡劣,粗俗邋遢,但生命力旺盛,性子倔得像牛。
寫狗剩一家,草灰蛇線,伏延千里,寫狗剩在屢受挫折后的自殺,到狗剩兒子在夏天智死后的不知好歹,把人寫得真是立體極了。
之前我還看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寫得極美,《春盡江南》卻差強人意,同一個作家的系列作品秦腔的特點有,水平差得卻不是一星半點,這讓我疑惑,直到看過《秦腔》以后,我明白了秦腔的特點有,因為作品時代的貼近,于是我從中看到了太多的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而《秦腔》就不這樣,無論是素材的選擇還是情節的鋪排,“就像是真真見了那景似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抗稅那一段,以抓人寫起,以殺狗終結,不敢打鄉干部,鄉政府大門一關卻又哐哐砸門,寫出了農民既喜歡用血腥的方法反抗壓迫,又害怕官府,這樣一種扭曲的心態,寫得真是酣暢淋漓,而把狗的眼珠子都勒得爆出來,卻又讓人看得毛骨悚然。
而《秦腔》最突出的特點,莫過于那種魑魅魍魎橫行,妖魔鬼怪亂舞的奇特寫法,有時候真分不清這些封建迷信是不是存在的。
有時候在想,中國最有文化的三個省份,誕生了三個同時代的高產作家,山東的莫言善于潑墨寫意,河南的閻連科慣于刻畫現實,而咱們陜西的賈平凹則特別喜歡弄點神神怪怪。
不知道莫言是不是繼承了孔子的“春秋筆法”,也不知道閻連科是不是繼承了《詩經》、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但是,
來自西北粗狂風的“重死輕生”和來自西南陰詭的“永言配命”在賈平凹的小說中確實有很深的烙印。
有人說:“時代之所以凝視這形象,是因為這形象足以被時代所凝視?!蹦敲?,是不是也可以認為,之所以會誕生這樣的作品,是因為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夠記錄這個時代、這個地方、這個文化。
也許,只有我們陜西這樣有靈氣的地方才能孕育出來這樣偉大的作家,只有我們陜西這樣文化千奇百怪的地方才能誕生這樣風格鮮明的小說。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