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 山西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以道統技 努力培育博雅精通的文藝人才
“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活一日當有一日之勤……”臺上演員氣勢磅礴的聲音在劇場回蕩,山西大學文學院姚寶瑄教授創作的《立秋》展示了晉商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深刻的對話發人深省。多年來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誕生了以《立秋》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精品劇目,形成了“道技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山西影視業的發展培育、輸送了大批人才。2020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以應用為目標 培養文藝人才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植根百廿學府,立足人文底蘊辦專業,形成了以道統技、博雅精通的辦學傳統。專業借鑒世界各國戲劇戲曲及影視藝術教育的先進經驗,立足中國藝術教育實際,旨在培養高層次戲劇戲曲與影視藝術教學、創作、研究、管理、策劃等專門人才。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理論學習與藝術創作并重,課程設計以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為核心,兼顧文學、新聞傳播與新媒體,將現代影視藝術結合傳統人文知識,努力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應用型高端人才。文學院2022級藝術學理論博士研究生張冉本科就讀于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如今他在山大的第八年仍持續深耕在戲劇影視文學這條專業道路中,本科的專業基礎課不僅為他打下了扎實的實踐功底,也讓他尋找到了今后的發展方向:“在專業學習中我們開設有短片拍攝、剪輯、室內燈光實驗等實踐性課程,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學習中,我更加體會到影視創作工作的艱辛,真正感受到藝術創作所產生的樂趣與思想升華。當我嘗試用不同的景別去架構畫面、用不同的鏡頭組合完成蒙太奇的創作時,便逐漸從中發現了影視藝術的奧秘。”
以創作為中心 完善教學體系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兼具藝術性、學術性以及審美性特征,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出身的人才也承載著對公眾進行思想審美教育和進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任。專業把“以創作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體系建設,逐步完善以“電視攝像、影視剪輯基礎、短片創作實驗”三門實踐課為基礎,以“導演基礎、影視劇本寫作、影視聲音創作基礎”等課程為支撐的綜合創作課程體系。學生從中外文學史、中外戲劇史、中外電影史等專業理論課程中,了解文學、戲劇、影視的發展脈絡,夯實藝術理論功底。同時,專業所在學院建成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影視攝影、非線性編輯、演播室、圖片攝影等3大類共8個專業實驗室,創立“EFP節目制作工作坊”“10分鐘年華電影短片工作坊”等學生編創組織,鼓勵學生在短片創作、電視攝像、剪輯等實踐課程中運用知識、積累經驗,不斷成長為山西省高校戲劇季、山西省微電影節的生力軍。學生多次參加“平遙國際電影戲劇影視文學展”,2019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學生單俊桐導演的電影短片同時入圍賈家莊電影短片交流周、海峽兩岸大學生影像聯展暨鳳凰花季畢業影展、中國法治微電影展。學生積極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等。
以需求為導向 講好山西故事
專業注重挖掘利用地方人文資源,將區域化和專業化相融合,依托省部共建平臺和國家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基地,與賈樟柯藝術中心、山西廣播電視臺、太原廣播電視臺等單位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努力成為在三晉大地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骨干力量。專業師生立足山西,通過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與思考,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傳播山西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專業注重在知識傳授中強化價值引領,成立“初心影像工作坊”,配備專門教師團隊指導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影片創作,一批優秀學生作品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影視視野觀察社會,了解國情省情,提升專業素養。姚寶瑄教授創作的話劇《立秋》,以晉商為題材,是我國第一部深刻反映中國近現代商業金融業變革的活歷史教材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曾獲曹禺戲劇文學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被譽為新世紀山西戲劇文學的開山之作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被文化和旅游部列為國家優秀保留劇目。
據介紹,近年來,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部分學生相繼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山東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繼續深造。畢業生有的進入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宣傳、融媒體運營等工作。有的進入影視行業,在采、編、導等領域進行作品創作。(通訊員:山西大學 瑄瑄)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