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_豫劇進課堂_豫劇河南豫劇二進宮全場

【許春梅的戲劇人生(4)】

進入“河南省豫劇院”‖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欲欣賞“許春梅的戲劇人生(3)”的精彩內容,歡迎點擊以下鏈接:常香玉的父親夸她:好好唱,你就是將來的二常香玉】

1955年春,常香玉老師帶領劇團外出演出,許春梅也隨團出行。她們從西安出發,一路向北,邊走邊演。那時候劇團里傳達文件,說是國家為了弘揚光大傳統戲劇藝術,要在北京籌備建立包括京劇、歌劇、評劇、豫劇、越劇等在內的“八大院團”,她們到北京就是要創建中國豫劇院的。

劇團這次演出的第一站是三門峽,第二站是洛陽,第三站是鄭州。據有關史料披露,當時豫劇在全國影響很大,豫劇團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出現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新疆、西藏都有豫劇團,全國很多地方也派專人來“香玉劇社”學習豫劇。

下圖:許春梅舞臺劇照。

豫劇進課堂_豫劇河南豫劇二進宮全場_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

河南省領導認為,豫劇是河南地方戲,“香玉劇社”應當留在河南,明確向陜西省提出將“香玉劇社”留到河南。起初陜西省領導舍不得失去這面旗幟,西北局也希望在西北建豫劇院。后來因河南一再要求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經中央文化部批準,豫劇院定在河南。

河南豫劇院剛成立時,演職員工是由原先的香玉劇社、部隊文工團(陳賡娃娃劇團)、河南省歌劇團等幾個團合并而來的。大家在一塊兒開聯歡會,原“香玉劇社”在人民劇院演出了《花木蘭》,原部隊文工團(陳賡娃娃劇團)在北下街劇院演出了《石達開》。許春梅她們去看戲時沒有座位,站著看。《石達開》劇中飾演李秀成的演員叫汪如意,不光武功好,嗓子也可好,唱得非常有味兒,給許春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由得對同伴夸贊說:“這個人唱得很不錯啊!”

豫劇院剛成立時沒有分團,因為人員較多,在鄭州沒地方住,許春梅她們就先去了開封。

豫劇進課堂_豫劇河南豫劇二進宮全場_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

在開封那半年多的時間里,因為有演出任務,常老師帶領一部分演員外出,許春梅和另外一部分演員留在開封排戲,共排了《白蛇傳》《秦香蓮》《賣苗郎》等戲。

給許春梅排戲的是著名豫劇演員,“十八蘭”之一的湯蘭香。湯老師和他的愛人趙錫銘都很喜歡許春梅。趙錫銘、湯蘭香早年成名于洛陽,是洛陽戲迷都知道的梨園伉儷。湯蘭香是豫劇名家兼教育家周海水的入門徒弟,上世紀30年代中期,就在洛陽曾與常香玉齊名。丈夫先后師承汪四元、田雙印、張小乾等豫西調名家,很早也在洛陽馳名。

湯蘭香老師手把手給許春梅排了《白蛇傳》劇中的青蛇。《秦香蓮》劇中的皇姑,《賣苗郎》劇中的兒媳等。那時候他們的兒子趙國安還小,后來趙國安成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豫劇三團正高級職稱的豫劇作曲家,河南省豫劇音樂學會副會長,曾任河南省豫劇一團副團長,河南衛視《梨園春》樂隊指揮等。多年來許春梅她們兩家的關系一直很好,此是后話不提。

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_豫劇進課堂_豫劇河南豫劇二進宮全場

1955年底,許春梅所在的劇團回到鄭州,因為住地的樓房還沒有竣工,她們就先住到了一個旅社里。這時候,按照上級安排,豫劇院積極籌備拍攝電影《花木蘭》。前期重新排練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對原先一部分演員進行了調整。1956年上半年,劇團部分演員去東北長春電影制片廠拍電影。拍攝期間,根據需要又調一部分演員去東北,許春梅也去了。

一幫演職人員練功、吊弦之余,沒事了就到電影制片廠的十幾個影棚里看電影,看人家拍戲。給許春梅印象最深的是電影明星秦怡正在那里拍攝《馬蘭花開》,劇中有一場吻戲,據說是新中國成立后拍攝的第一部有吻戲的電影。

電影《花木蘭》拍攝完成后,按照原先計劃,劇團要在東北地區演出一段時間。不巧的是,電影拍攝期間常香玉老師患了重感冒,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演出了,許春梅她們就啟程回到了鄭州。

【未完,明天請繼續欣賞“許春梅的戲劇人生(5)”的精彩內容】

豫劇進課堂_豫劇院與豫劇團的區別_豫劇河南豫劇二進宮全場

【作者簡介】葛國楨,河南鄢陵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政協特聘文史資料撰稿員,許昌市政協文史研究員,許昌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曾發表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文史類作品百萬字,出版《燕子飛來》《九萬里風鵬正舉》《我的鄉土我的村》等著作十余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