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十六紅(北路梆子十六紅李萬林)
李萬林,藝名小十六紅,1937年7月出生于晉緩邊區首府山西省興縣城關, ,1953年始學中路梆子,后改唱北路梆子主攻須生老生五十年來,北路梆子十六紅他的足跡踏遍晉陜蒙廣大地區,有“十六紅” “蓋天紅”等美譽他創造。
北路梆子,大約形成于十六世紀中葉,至清嘉慶道光年間的十九世紀初葉已趨于成熟形成于陜西同州和山西蒲州一帶的以“奚琴”和梆子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山陜梆子”,開始向四周擴散傳播,衍變為支系龐雜勢力強大的北方梆子系。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戲之一約在明末清初,形成于陜西同州和山西蒲州一帶的以“奚琴”和梆子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山陜梆子”,開始向四周擴散傳播,衍變為支系龐雜勢力強大的北方梆子系統,山陜梆子的北路蛻化出一個北路。
到清末民初,忻州北路梆子盛興時期,八音會始仿學吹戲,樂器中增加北路梆子十六紅了胡琴馬鑼三弦鈸等同治年間18621874年,東樓村張連科開始學吹戲,惟妙惟肖地仿學十六紅十八紅金蘭紅十三紅兩股風十三旦等名角的唱腔,令聽者。
李萬林,藝名小十六紅,1953年始學中路梆子,后改唱北路梆子主攻須生老生五十年來,他的足跡踏遍晉陜蒙廣大地區,有“十六紅” “蓋天紅”等美譽他創造的獨具一格的唱腔被稱為“萬林腔”至今仍為后。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