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之母 聽見江西·美食非遺丨婺源徽?。核拇蠡瞻圄[京城
婺源徽劇
提到戲曲,大家在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京劇中國戲曲之母,而江西婺源的徽劇,被譽為是“京劇之母”。這是為什么呢?
故事得從清代的“四大徽班”和乾隆八十大壽說起。當時皇帝要過生日,這京城的玩意兒早就看膩了,得換個口味呀!于是有大臣就建議召江南的戲班來表演。就這樣,揚州的三慶班被召入京表演,接著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臺等安徽戲班相繼進京,在演出過程中,6個戲班逐漸合并為三慶、四喜、和春、春臺四大徽班。再后來,徽劇與其他劇種融合發展,逐漸演變為京劇,所以徽劇被稱為“京劇之母”。
由于四大徽班進京演出,徽劇名聲大振,快速風靡全國。京城以外慢慢出現了四個影響較大的徽班:老慶生、彩云、同慶、大陽春。它們陸續都在婺源落地生根,唱遍了全縣所有的城鎮與山村,巡演所到之處座無虛席?;談∩钍苊癖娤矏鄣脑蛑饕谟谒鼊∧客ㄋ滓锥?,結構簡練,動作性強,“戲”的成分濃,雅俗共賞,在表演上注重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并通過難度較大的動作、神情表現出來。徽戲還特別嚴苛講究人物的亮相與身段中國戲曲之母,這種嚴苛的要求能夠很好地刻畫人物形象,讓人過目而不忘。
大家都說,婺源最不可錯過的,除了油菜花,還有徽劇。婺源徽劇傳承人江裕民十三歲就開始學習徽劇表演,幾十年來,他給人們帶來了《長城礪劍》《扈家莊》《汾河灣》等經典作品。改革開放后,婺源越來越出名,也有不少人來婺源旅游,江裕民結合時代特點,創作了《茶鄉贊歌》等戲,贊美了婺源的綠茶,把家鄉的風味融入家鄉傳統的戲劇之中,既結合了時代特色又兼具傳統風味,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婺源徽劇內容豐富,反映歷史傳奇、民風民俗、傳統美德等題材的劇本有490余個;在聲腔上,婺源徽劇以弋陽腔、高撥子為底子,吸收了目連戲的高腔、下江調中國戲曲之母,種類繁多,和中國南北幾十個地方戲曲劇種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稱得上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2006年,婺源徽劇被列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你,想不想現在就到婺源來,感受這場視聽盛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