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2日,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華文漪在美國洛杉磯睡夢中逝世,享年81歲。她的女兒表示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媽媽早上七點睡夢中走的,天國無病痛,愿她一路走好。”

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_閨門旦20年出一個_白先勇游園驚夢華文漪

華文漪,1941年出生。她是上海市戲曲學校首屆畢業生,從小受教于朱傳茗等“傳”字輩藝術家及俞振飛、言慧珠等名師,主攻閨門旦,技藝精湛、才華出眾。

華文漪扮相端麗、身段婀娜、姿態高雅、嗓音華美,表演含蓄而有爆發力,情感豐富而不失閨秀身份,她追求自然的風格,把程式不落痕跡地融合在自己的表演中,為昆曲舞臺創造出一個個韻味悠長、雋永脫俗的美麗形象。

尤其在《墻頭馬上》中,她與“黃金搭檔”岳美緹一起,再現了藝術大師俞振飛、言慧珠的經典形象。

閨門旦20年出一個_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_白先勇游園驚夢華文漪

兩個“白娘娘”

1961年,華文漪隨團赴香港演出,當時演一出《白蛇傳》,中國戲劇家劉厚生建議,“游湖”“盜草”“金山寺”“斷橋”四折,有四個“白娘娘”,如有京,也有昆,則更具特色。華文漪便在“游湖”用京劇表演了白素貞。舞臺上她的氣質和扮相像極了年輕時的梅蘭芳,一下子就征服了觀眾,被稱為“小梅蘭芳”,京昆大師俞振飛也稱華文漪為“五十年來難得的閨門旦”。而劉厚生更贊她是“昆劇的女兒”。

白先勇游園驚夢華文漪_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_閨門旦20年出一個

1978年,上海昆劇團成立,華文漪成為團長。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戲劇節上,華文漪又唱《游湖》一折,但這次“白娘娘”唱回了昆曲。短短一折,技驚四座,至今讓看過那場演出的戲迷回味不已。那一年,赴京演出的不僅有華文漪,還有蔡正仁、王芝泉、劉異龍等。王芝泉飾小青,也是第一次客串演花旦。

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的演出,華文漪排的是田漢的劇本,由于劇本不是照昆曲曲牌來寫的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譜曲和練排時著實花了些力氣。“蘇堤上楊柳絲把船兒輕挽,顫風中桃李花似怯春寒”,華文漪演的白娘娘聲聲動人。演出結束后,劉厚生笑呵呵地對華文漪說:“你們的‘游湖’,為那些青年演員墊戲墊得好!”

閨門旦20年出一個_白先勇游園驚夢華文漪_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

絕美閨門旦

都說唱戲要成角兒,除了自身努力還需老天賞飯。既是同學、也是搭檔,更是摯友的岳美緹,憶起小時候一起學戲的日子,總是說:“華文漪的天賦,不是一般好。”從個頭、嗓音、身段到扮相,她是天生唱閨門旦的料。在轉唱小生前,岳美緹和華文漪同桌多年,說起她,岳美緹總歸一個字——真。

為人率真,待人真誠。華文漪的真,被帶到戲里,便是沒有絲毫刻意和做作的自然表演。曾有人評價,華文漪的戲,好在恰如其分,一顰一笑、一抬眼、一轉手,都恰到好處。演杜麗娘是杜麗娘,演陳妙常是陳妙常。

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_白先勇游園驚夢華文漪_閨門旦20年出一個

璞玉琢成器

岳美緹說:“真誠和直率,讓華文漪的戲沒有匠氣,但她一度也對自己不滿,覺得表演略粗不夠細致講究。于是,幾個好朋友給她出主意,不是都說你像小梅蘭芳嘛,梅大師的表演多少細致,不如多多學習梅派的表演。”

堅韌不服輸的華文漪,于是找到了當時正在上海戲曲學校任教的梅派弟子魏蓮芳,又在杭州找了名師學習,從手指、到身段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一點一點打磨表演。1986年,她在昆劇《玉簪記》中飾陳妙常,摘下全國戲劇家協會最高藝術獎“梅花獎”。就連岳美緹等一眾同學也能明顯感受到,“那段時間,華文漪的戲有了一個飛躍,不一樣了。”

閨門旦20年出一個_白先勇游園驚夢華文漪_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

在藝術上華文漪還有一個突破,就是將昆曲表演融入話劇演出。1988年廣州話劇團把作家白先勇的小說《游園驚夢》改編成話劇。其中的女主角錢夫人是一位歌女,一朝嫁為貴夫人,卻又不幸喪夫失勢,是個復雜人物。劇情要求“錢夫人”唱幾段昆曲。白先勇力邀華文漪加盟,而這次嘗試,也成為其藝術生涯中的一抹華彩。白先勇看了華文漪的演出評論說:“昆劇演員演話劇是跨行。她(華文漪)一點即通,把昆劇的味道、身段、手勢,駕輕就熟地融入話劇,是個很聰慧的人。”

白先勇游園驚夢華文漪_昆曲閨門旦在表演時有哪四氣_閨門旦20年出一個

說好再唱《玉簪記》

這些年,華文漪頻頻應邀回到母校“上海戲曲學校”,向“昆五班”學員傳藝。岳美緹說:“華文漪最后十多年時光,收了很多學生,她是最沒有角兒架子的,誰要學只要身段嗓音等條件符合,她都傾囊相授。”

后來的幾年,華文漪和岳美緹雖遠隔重洋,微信聯絡卻從未間斷。只是近三個月來,岳美緹發去問候消息,卻鮮少收到好友回復,她也一直為華文漪懸心。后來通過她女兒才知道,華文漪轉去了護理中心,因為藥物作用,有時候會有點糊涂,就不像從前時時回復。

消息來得突然,讓岳美緹愣怔許久,想到同窗共讀、日日苦練,同臺演出、有苦有甜的日子,讓她難過不已:“如果不是她生病,早在五年前,我們就約好要再唱《玉簪記》的。”(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