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曲 經典《白蛇傳》在香港售罄!中國戲曲節開啟“川劇專場”連演三天
現場劇照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6月30日晚,不少觀眾停留在香港高山劇場拍照、鼓掌、叫好,還有不少年輕人意猶未盡地走出劇場中國傳統戲曲,和朋友比劃著《金山寺》中水族的動作,找工作人員要川劇紀念冊。“雖然不是第一次看,但覺得川劇太棒了。”“不錯啊,看到最后了。”
當晚,傳統經典川劇《白蛇傳》在香港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上演,亮相中國戲曲節。本次活動由四川省川劇院演出,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支持,演出前該場演出門票已經售罄。
現場觀眾
為何用川劇《白蛇傳》打頭陣?
川劇《白蛇傳》是四川省川劇院的代表劇目,前文后武,文武兼備,集生、旦、凈、末、丑于一體,既有文唱,也有武打,觀眾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感受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傳承了一代又一代,是經久不衰的川劇看家戲。《白蛇傳》用細膩的表演,優美的唱腔,精彩的武打將這一流傳千年且極富浪漫色彩的神話愛情故事以戲曲特有的表現形式呈現給觀眾。表演現場,中國文華表演獎得主、“梅花獎”得主劉誼和“95后”青年演員周婷主演白素貞,楊坤昊、謝章洪、李佳俊、劉穌、李科等大批優秀演員參與表演,緊密的節奏和精彩的演繹,引起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現場劇照
川劇《白蛇傳》為何能打頭陣?它在所有劇種里有多特別?其獨有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戲曲表演程式以及獨具巴蜀韻味的審美情趣在各地方劇種版本的《白蛇傳》中獨領風騷。
劉誼介紹,川劇《白蛇傳》一直在眾多劇種中獨具特色,其中有大量包括變臉、踢慧眼、牽眼線、吊打、托舉、站肩、掛頸、纏腰、滾禪杖、鉆圈之內的川劇獨門技法,也巧妙且合理地融入到劇情中,許多情節還彰顯著四川人性格中的幽默和智慧。在川劇《白蛇傳》里,小青有男女形象兩個版本,男青兒以武生應工,忠勇剛毅;女青兒以花旦應工,俏皮可愛,推動整個劇情發展,增強全劇的觀賞性,傳承不衰。在《金山寺》的片段有大量的水族出現,小魚小蝦蚌殼烏龜也很可愛,整個舞臺絢麗多彩。而主角白蛇的人物層次也非常豐富,既有閨門旦里情竇初開少女的柔情,也有青衣和許仙結為夫妻的成熟優雅,還有作為蛇族的狠勁兒。
香港演員汪明荃自行購票觀看川劇《白蛇傳》后主動上臺與演員交流合影
第5次赴港連演3場,青年演員與名家同臺
《白蛇傳》是不少川劇演員、川劇觀眾的啟蒙戲,能主演《白蛇傳》也是不少川劇人的夢想中國傳統戲曲,而這次演出里青年演員的身影明顯變多。在周婷看來,白蛇一直是一個非常全面考驗川劇演員能力的劇目,每次演出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次學習。這次作為青年演員第一次來到香港覺得有些緊張也很興奮,平時的訓練積累讓她和搭檔在武戲更加默契。“武戲沒有捷徑,每一個動作做到標準都不容易,雖然會有汗水和受傷,但只有不斷練習積累,才能把每個動作做得盡善盡美。”
現場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出前,四川省川劇院院長、“二度梅”獲得者陳智林,“梅花獎”得主劉誼還在香港文化藝術中心與香港戲迷進行了交流。這場交流以“蜀戲冠天下”為主題,陳智林和劉誼分別為熱心傳統文化的香港戲迷講解了川劇的歷史、聲腔、行當、美學等,不少觀眾還在提問環節與演員紛紛互動追問。
陳智林介紹,此次是四川省川劇院繼1980年、1996年、1998年、2004年之后的第五次赴港演出。“香港,東西方文化交融之都;川劇,巴蜀文化的瑰寶。時隔19年再來中國香港,我們帶來了三臺演出——川劇大幕《白蛇傳》《和親記》和‘川劇經典折子戲專場’,既有文唱,也有武打,集生、旦、凈、末、丑于一體,讓當地戲迷近距離感受獨特的川劇魅力,邀請香港感受巴蜀文化的麻辣鮮香,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美絕倫,聆聽代代相傳的中國故事。”
接下來至7月2日,中國戲曲節進入“川劇時間”,四川省川劇院派出了自己的“豪華天團”——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二度梅”得主、文華表演獎得主陳智林中國傳統戲曲,“梅花獎”得主、文華表演獎得主劉誼,“梅花獎”得主張燕、文華表演獎得主楊韜,知名演員熊憲剛、劉正友、謝章洪、楊洪、趙思雅、杜嘉等,以及優秀青年演員楊坤昊、萬多、王子豪、尹蓮蓮、周婷、蒲麗玲等,可謂星光熠熠。
(四川省川劇院供圖)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