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劇是哪個地方的劇種 關于淮劇現狀與發展的一點思考.pdf
淮劇是唯一發源于鹽城本土的地方劇種,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名列我省三大地方保護劇種之 列,并于2008 月被文化部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淮劇從“門嘆詞”、“香火調”之始的“江北小戲” 起步,以建湖方言為主,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徽 劇、京劇及其他優秀劇種所長,與蘇北的地域風土 融合,逐漸形成了以唱腔見長、表演自然、底蘊渾 厚、質樸凝重的藝術風格,唱響大江南北,深受觀眾 喜愛。淮劇的音樂在長期發展中融會貫通,形成了 “淮調”、“拉調”、“自由調”等獨具特色的曲調。上世 紀中后葉,淮劇舞臺上涌現出何叫天、筱文艷、馬秀 英等一批響徹上海灘的表演藝術家,創作演出了 “九蓮”、“十三英”、“七十二記”等一大批淮劇特有 的傳統劇目,在戲曲的殿堂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新時期以來,在一代代淮劇人的努力下,取得 的成績依舊令人矚目。淮劇團體所創演劇目多次獲 得文化部最高獎“文華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 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提名和江蘇省 內戲劇活動各項大獎,擁有四名中國戲曲表演最高 —“梅花獎”演員。作為一個僅存有十幾個專業表演團體的地方劇種,實屬不易。 淮劇作為蘇北這方水土孕育出來的地方劇種, 與地脈相通,與水土相連,是一個地區精神氣質的 呈現,文化血脈的傳承,具有渾厚的歷史人文價值 以及藝術價值。
縱觀淮劇歷史,結合淮劇的現狀,許多問題值 得思考。 一.目前的困境 淮劇曾經流行于長江以北、淮河以南、運河以 東大范圍區域,鼎盛時期,全國有三十多個專業淮 劇團體,且演出狀況良好,經常是一票難求。然而,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種因素的困擾,現在僅存十三 個專業淮劇團,這些團體中,普遍存在著發展空間 越來越窄、生存環境日益嚴峻、傳承危機日益凸顯 的狀況,甚至有些團體已經名存實亡了。仔細地分 析,制約淮劇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大環境下戲曲市場的萎縮。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多元娛樂方式、 多樣消費觀念的呈現,電視、網絡的普及,電影、歌 舞的強勢,傳統的中華戲曲無可奈何地受到沖擊。 從國劇京劇到地方劇種,都面臨著演出成本居高、 觀眾流失、演出市場萎縮等困境。有些地方劇種甚 至在生存的危機中痛苦地消亡了。 淮劇自然也不例外,對于縣一級的劇團,這種 危機尤甚。諸多的淮劇團體正是在這種夾縫中艱難 而又頑強地生存著。 2.淮劇的市場狀況。 淮劇是一個有著很好觀眾基礎的劇種,有眾多 的戲迷,每一屆淮劇節上,場場爆滿的場面足以證 明。但是今天,編排費用的加大,演出成本的居高, 使諸多戲迷難以承受過高的票價,而降低票價,劇 團又無法倒貼費用,這是存在于觀與演之間的一個 矛盾。
觀眾年齡的老化,也是不容忽略的事實。努力 培養年輕觀眾,才能長久地穩固這一市場,做到良 性循環。 劇場的流失,也是存在的問題之一。如鹽城,七 八十年代淮劇是哪個地方的劇種,老城區曾有七個劇場,現在均不存在,新 建的大劇院,又離老城區太遠,交通不便利淮劇是哪個地方的劇種,約束了 老城區觀眾的觀劇欲望。 3.劇團自身的困擾。 地方戲曲團體不同于其他娛樂消費項目,很難 自足于市場,仍需政府的扶持。 困擾著淮劇團體的一大問題是事業經費。據調 查,目前的淮劇團體多數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財 政下達的經費遠遠不能滿足劇團生存發展的需要, 再加上劇團多成立于上世紀中葉,離退休老職工眾 多,負擔沉重。如果一個劇團連職工基本的生活費 用都無法保障,又如何調動演職員的工作積極性, 去求創新,求發展? 4.后繼人才匱乏。 目前所有的淮劇團體都存在著后繼人才匱乏 之急,這也是令人揪心的問題。以江蘇省淮劇團為 例,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有一支集編劇、導演、作曲、 舞美、演員于一體的強大的創作力量,而現在,沒有 編劇,沒有導演,沒有作曲,演員也將面臨青黃不 接。從整個淮劇界來看,普遍存在這種現象。目前, 淮劇界急缺的是導演和作曲,尤其是作曲,維系著 整個淮劇的劇種特色,無可替代。
培養一個成熟的 演員需要十年,培養成熟的導演和作曲需要更長的 論壇 劇影月報 關于淮劇現狀與發展的一點思考 時間,因此,培養后繼人才迫在眉睫。藝術創作者需要有靈性,需要有天賦,但介于目前劇團的生存窘況,在當今 過多的誘惑面前,難以吸引有潛質的年輕人為之獻身。 另外,鹽城魯迅藝術學校曾經是培養淮劇人才的搖 籃,如今活躍在各地淮劇舞臺上的創、演人員,大部分都 是魯藝畢業的。近年,魯迅藝術學校并入鹽城高級師范 學校,與文化系統脫鉤,使淮劇人才的培養失去了一片 沃土,對淮劇的發展也是一大損失。這不能不說也是一 大遺憾。 二.政府的保護與支持 近年來,各地政府較重視文化建設,采取卓有成效 的措施,支持和保護淮劇的生存和發展。僅以鹽城為例, 列舉幾項重要舉措。 1.在城南新區興建了市文化藝術中心。中心的大劇 院為淮劇演出提供了很好的場地,同時在辦公區專門辟 出一個樓層作為江蘇省淮劇團的辦公地點,配有練功房 和排練場,結束了省淮劇團多年來辦公條件惡劣的窘境。 2.為整理淮劇的發展歷史,展覽淮劇的成就,保護 淮劇資料,讓更多的人了解淮劇,讓更多的人走進淮劇, 市政府出資興建了淮劇博物館,于2011 在較為繁華的水街建起小舞臺,由政府補貼費用,江蘇省淮劇團定期在此演出,使市民不用進大劇院, 免費可以觀賞到淮劇,增進了淮劇與普通市民之間的聯 系,擴大了淮劇的影響。
4.為培養淮劇新生力量,血脈相承,后繼有人,江蘇 省淮劇團委托鹽城市高等師范學校培養淮劇學員,目前 這批學員已經畢業進入省淮劇團參與演出。 三.振興淮劇的思考 面對淮劇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使這一具有濃郁 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需要政府參與, 在政策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在改革中保護,在創新中 振興。在此提出幾點振興淮劇的想法。 1.成立“振興淮劇指導工作委員會”。 建議政府成立“振興淮劇指導工作委員會”,由財政 局長、文廣新局局長、教育局長等相關部門領導聯合組 成,在政策上制定淮劇的傳承與發展規劃,明確傳承、管 理、投入、保護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使傳承發展有法可 依,建立制度保障體系,保證政策的落實,加強現有劇團 建設,加大硬件和軟件建設投入,為傳承振興淮劇提供 堅實的組織基礎。 2.成立“淮劇藝術研究院”。 根據鹽城的狀況,可以成立淮劇藝術研究院,下轄 淮劇博物館、江蘇省淮劇藝術研究會與江蘇省淮劇團, 使其在傳承、研究、發展、保護淮劇方面聯成一體,各部 分都能充分發揮相關職能,不僅能做到傳承與保護,同 時還能調動演職員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創作出 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在傳承的基礎上做到創新。
3.政府購買產品,保證淮劇的保護、發展、惠民。 (1)投入新劇目創作資金。 淮劇要在傳承的基礎上發展,首先要不斷創作出貼 近當代觀眾審美意識的新劇目,而隨著今天的多種藝術 表現形式和手法的運用,劇目生產的投入成本也在加 大。為保證創作出更多貼近當代生活、反映大眾心聲、吸 引觀眾眼球的優秀劇目,建議政府每年對淮劇團體投入 新劇目創作資金,推動戲劇創作與現代生活接軌,創作 同時要注重演出市場,留住老觀眾,吸引新觀眾。 (2)扶持演出市場。 針對目前全國各地方戲曲演出市場普遍存在的狀 況,建議各地政府扶持演出,對每場淮劇演出給予相應 的補貼,使喜愛淮劇的觀眾能夠輕松地走進劇場。 (3)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專項經費,每 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專門用于挖掘、整理、搶救淮劇經典 傳統劇目,保證淮劇事業的傳承發展。 4.加大宣傳力度。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淮劇、了解淮劇、喜愛淮劇,宣 傳必不可少。各地電視臺、報社等主流媒體可借鑒上海、 福建等地的做法,設立專門頻道、專欄、專版,對淮劇的 歷史、現狀、發展動態、相關信息進行宣傳,擴大影響,營 造氛圍,讓關注淮劇、喜愛淮劇成為時尚。 5.淮劇進校園,培養淮劇觀眾。
淮劇要振興,希望在年輕觀眾的身上。要留住年輕 人,劇目創新必不可少,欣賞習慣不容忽略。許多年輕人 不是不愛戲曲,而是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因此要推廣唯 美時尚、富有現代感的淮劇進中小學校園、大學校園,培 養他們的戲曲愛好淮劇是哪個地方的劇種,打開淮劇的市場,同時讓優美的淮 劇成為一代代蘇北人的成長記憶,成為他們熱愛家鄉的 精神紐帶。 以上僅是一些粗淺的調查與思考。淮劇振興與發 展,是一個長期奮斗、努力掙扎的過程,還需要廣大的淮 劇工作者艱苦地堅守,不懈地努力。 劇影月報論壇 48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