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崔偉

今年是京劇表演大家吳素秋先生百年誕辰,對于這位在京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表演風格與藝術奉獻方面成就巨大的女演員,喜愛京劇的觀眾們是不會遺忘的。

耕耘百年麥活素騙老人_張君秋的京劇名段欣賞_0.5458916503

吳素秋出演《紅娘》

京劇發展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四大名旦”為號召的男性旦角表演群體把京劇藝術推向一個巔峰。但隨著社會風氣與環境的轉變,京劇旦角的靚麗看點卻出現在一群女性著名演員身上,吳素秋先生就是最具號召力的藝術家之一。

進京學戲離不開“虎媽”

盡管上世紀初,戲曲界已經有了奎德社等全女班,但在藝術影響力方面,特別是女性演員對傳統京劇欣賞風格和舞臺面貌的影響極為有限。直到吳素秋先生等的出現,京劇女性演員才成為炙手可熱的坤角兒“頂流”??梢哉f,是她們改變了京劇的審美風尚。特別是1938年,吳素秋先生與花臉大家金少山所組松竹社合作,聯袂演出的《霸王別姬》等風靡一時。那時的金少山叱咤風云,在京劇界所向披靡,而吳素秋年方二八。他們老少攜手,自然是藝術的巨大看點,也是吳素秋先生邁上的一個巨大臺階。金、吳合作,被戲迷津津樂道為“大霸王、小虞姬”,這出戲也幾乎演遍南北。之后,吳素秋先生在藝術上的步步飛躍也就順風順水,很快奠定了其與言慧珠、童芷齡等女演員,以及和男性“四小名旦”的并駕齊驅,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看點,女演員也可以和男性旦角分庭抗禮了。

張君秋的京劇名段欣賞_0.5458916503_耕耘百年麥活素騙老人

吳素秋(前排左一)、張君秋(前排左二)、崔偉(后排右二)等人合影

吳素秋先生的生活與藝術經歷非常有意思。她來自山東煙臺,自幼隨母到京學戲,1932年進入焦菊隱開辦的中華戲曲學?!坝瘛弊职鄬W戲,取名吳玉蘊,和李玉茹、侯玉蘭等是同學,這個班也是中華戲校旦角人才群星薈萃之地??上У氖牵瑫r隔不久,她因故退學,在家隨李凌楓這位培養出張君秋的教戲師傅學戲。并同時向京劇演員何佩華、趙桐珊、魏蓮芳學習,之后更是拜在尚小云門下,繼而又被荀慧生收為義女。

可見,離開中華戲校并未影響到她在藝術上的精進。到了1935年,只有13歲的吳素秋竟然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班社——“秋文社”,并以主演的身份在京城有了一方立足之地。這是許多梨園子弟都望塵莫及的奇跡!

京劇人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職業群體,有著許多有趣且神奇的行業能人。用現在的詞語來形容,吳素秋先生的成功離不開她有一位“虎媽”。

舊時,京劇行業不像時下這樣有條不紊,那時名手如林,競爭和出名絕非易事,故有“投班如投胎”之嘆。不僅進入班社唱戲不易,連許多世家子弟或一時名望不淺的角兒,也有很多是成班不久便難以支撐而“報散”(宣告解散)。有能人擘畫操持,調和鼎鼐必不可少,但一般名伶多依靠能干的“經勵科”,而很少有自己親屬掌舵引航的。吳素秋先生的母親吳溫如出色地承擔起這個責任,里里外外八面玲瓏,處事決斷游刃有余,以至在社會上有“三大名媽”之譽。

這位吳家“虎媽”厲害到何種程度?當時北京京劇界最難對付的“經勵科”是有著“李鳥兒”之稱的李華亭。連他碰到吳溫如都甘拜下風張君秋的京劇名段欣賞,感嘆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吳溫如說了話,吳辦交涉從來不說一句不在理兒上的話,她用大理兒把你這么一鋦,你有什么高招也使不出來”。

《蘇小妹》令人百看不厭

吳素秋先生的藝術魅力與舞臺實力,真正成就了她在京劇界的地位。細品吳先生的藝術,你會感到她的老師均為男旦名家,其也非常注重對傳統“四功五法”的繼承,積累了扎實的傳統功力,有著正宗標準的旦角氣韻。但其“制勝利器”則在于能在傳統基礎上,靈活因應時代,強化女性旦角演員與男性演員的差別,并形成自身的藝術優勢。她的舞臺魅力往往以生動鮮活的新聲貌與堅實過硬的老傳統,來牢牢吸引觀眾,感動看客,將耳熟能詳的老戲演出新風采,使自己獨創的新戲具備新看點??梢哉f,京劇旦角從男性演員向女性演員的轉變,吳素秋、言慧珠等可稱創造性的開創者。她們以藝術面貌清新和具有強烈征服力的表演,讓觀眾心甘情愿地追隨。

0.5458916503_張君秋的京劇名段欣賞_耕耘百年麥活素騙老人

吳素秋出演《蘇小妹》

重要的是,吳素秋先生排演出許多原創的優秀新戲,并擅于將具有影響的地方戲移植到她的劇目中。她早期請翁偶虹先生專門寫過《比翼舌》,那時她也就不到20歲。新中國成立后,在北京、東北等地組團時,她移植、改編了《關漢卿》《團圓之后》等地方名??;創演了符合她和劇團風格的現代新戲《劉介梅》《紅嫂》《六號門》《鐵道烽火》《軟糖的秘密》《南海長城》《沙家浜》等。尤其是她的代表作《蘇小妹》更是令人百看不厭,充分體現出她的藝術實力。這出戲,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她復排后就不止一次到劇場觀賞,對我有巨大的藝術征服力。她塑造的蘇小妹,青衣和反串小生應工,才情、智慧、溫婉、雄峻俱佳,唱、念、表演生動引人,氣質清雅、活潑,并且有著其他京劇旦角演員不具備的瀟灑與靈動的文氣,是讓人看過不能忘,看了還想看的好戲。

可惜,現在京劇花旦演員承繼吳素秋先生這門風格的太少了,只有天津劉淑云、北京朱虹還不時演出《蘇小妹》,真是可惜!此外,吳素秋先生的《紅娘》《孔雀東南飛》《柜中緣》《游龍戲鳳》等也是不俗的精品。每當我想起她在《孔雀東南飛》“放燈”時的表演,她飾演劉蘭芝在惡婆婆面前的驚懼,每每都有不寒而栗的反射。

為人謙遜,待人熱情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參加工作,就和早已是舞臺偶像的吳素秋先生結下來往的緣分。那時,成立不久的北京京劇院每周都在吉祥戲院演出,吳素秋先生是重要亮點。因有工作之便,我幾乎場場不落。因為她和奚嘯伯先生合作過,于是與我的老師歐陽中石先生頗為相契,不但來往多,而且還聯袂過《坐樓殺惜》。特別是后來我與杜鵬兄經常到著名女畫家劉繼瑛先生家盤桓請益張君秋的京劇名段欣賞,吳素秋先生和李硯秀老師又和劉繼瑛先生是極好的姐妹。于是,來往特多,交流也很密切。

耕耘百年麥活素騙老人_0.5458916503_張君秋的京劇名段欣賞

《牡丹》,吳素秋繪,侯寶林題字

吳素秋先生盡管是那么大的名家,但待人特別樸實、熱情,尤其是對我們晚輩。一次相聚,我告訴吳素秋先生我從市場上得到一些她年輕時的照片,有她在北海公園滑冰的英姿,還有在東單體育場義賣的留影。她特別興奮,要我下次見面一定帶來,并說她自己現在都沒有這些照片了。再見時,我把照片給她看,能夠感到老人的感慨和內心的涌動。因為我和她熟悉了,加上她知道我對她藝術的敬仰,我順水推舟地提出能否給她寫個《吳素秋評傳》。她先是眼前一亮,說:“那好啊,你寫好!”隨之,卻情緒感傷地說:“哎,寫這個干嗎啊?”現在想想,老人是謙遜,還是有些難言之隱?他們那代京劇名家雖大紅大紫,歷經坎坷,但都看得很開,也有著許多不愿示人的人生與藝術感傷。這項工作我沒繼續堅持求得吳素秋先生同意,現在和將來恐怕都是一樁巨大遺憾。

吳素秋先生是一個非常熱心和有意思的人。她熱衷成人之美做紅娘,不僅成全了一些年輕人的婚姻,還為一些老藝術家牽了紅線,因此我們這些年輕人也經常和她開玩笑。她對我們稱呼往往要在名字前加個“小”字,透著親切。特別是她對李硯秀老師的照顧讓人不能不欽佩。盡管她名氣、年齡都更大,但總是給李硯秀老師當“跟包”,無微不至,當然有時也經常拿李老師開心。一次過節,大家見面后,吳老師馬上調侃李老師,說李老師看到街上的節日裝飾后“竟然說這么漂亮的街景,布置得花一千多塊吧”,引來大家的一片歡笑。

本來極為活躍的吳素秋先生,在她2016年3月逝世前的十來年張君秋的京劇名段欣賞,突然就不參加任何活動了。一是她年紀大了,二是她得了一次病后,在和京劇名家王琴生先生見面時,王先生建議她,若是好好居家會避免身體傷害。而她真是聽從了王先生的建議,之后居然真就選擇了居家靜養,并安心課徒傳藝,再不參加社會活動。

(作者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