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旦是什么京劇角色 國粹京劇 除了生,旦,凈,丑,還有什么?
京劇的角色
京劇的角色是根據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以演歷史故事為主。它的富有裝飾性和夸張性的人物造型-臉譜,是顯示人物性格、辨認善惡忠奸的象征與其輝煌艷麗的頭飾服裝,都成為京劇獨特的風格。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有四百多個。
"生"分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將相出現。"小生"--表現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為:"青衣"--指中年婦女,一般指貴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會底層的女性,如"丫鬟"。
"凈"指各類花臉,一般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男性人物。
"末"也屬老生類,但在年齡上應更老,思維糊涂,生活在底層的老人。由于化妝時在鼻梁上抹以小塊白粉而俗稱"小花臉",又同凈角的大花臉、二花臉并列而俗稱"三花臉"。
"丑"指小花臉,大多也是表現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間義士等多表現機敏、滑稽。
京劇的特點
(1)舞臺和時空方式
京劇舞臺過去沒有大幕,觀眾一眼就能看清整個舞臺。舞臺上一般只有一張帶“桌圍”的桌子、兩把帶“椅披”的椅子,稱為“一桌二椅”。桌圍和椅披上都有裝飾性的繡花。有時舞臺上什么也沒有。后來在臺前增加了大幕,演戲之前用它把舞臺遮掩起來。有時在演出過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稱為“二道幕”,用它把擺設桌椅、演員換裝等準備工作擋在幕后,幕前可同時有演員表演,使京劇的演出更加緊湊。
京劇舞臺的時間、空間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實際生活的時空限制。大幕拉開后,在演員沒上場之前,舞臺并不表示任何時間、地點。京劇舞的時空是靠演員的活動來確定的。比如,京劇中某個角色上場后,通過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臺是他的書房。但是他下場后這個書房就不存在了,緊接著另一個角色上場,通過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臺是一條崎嶇的山路。當一個人在自己家里閑坐無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臺上走一個圓圈(叫做“圓場”),他的家也就轉換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當劇中人聽到一個意外的消息,感到震驚,這本是個瞬間的心理反應,但是為了刻畫人物,可以用很長的時間來歌唱。相反,像寫信、看信、飲酒過程,本來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但是為了簡煉,只表演一下姿態,同時吹奏一支嗩吶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觀眾在欣賞京劇時,需要隨著演員的念白、歌唱和表演,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才能理解戲里的時間、地點和環境。
(2)角色類型
京劇的角色類型俗稱“行當”彩旦是什么京劇角色,主要是根據劇中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地位、性格、氣質等劃分的。京劇的行當劃分,是從昆曲和徽漢等古老劇種衍變而來。起初分生、旦、末、外、凈、丑、雜、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門角色。后來由于表演藝術的發展和劇目的豐富,嚴格的行當界線被打破了,綜合成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各行中又包容了幾個不同的角色類型。
如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將,如花云、岳飛、黃忠等,則屬于“靠把老生”,亦歸老生行)、武生(勇猛戰將或綠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氣盛、風流倜儻的人物,如周瑜、呂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紅生(如關羽、趙匡胤一類人物),劇中的兒童一類角色,則稱娃娃生。
旦行中有:正旦(或稱青衣)(端莊嫻靜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巾幗女將,綠林俠女及神話中的妖女靈仙等)、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性格爽朗風趣的婦女或刁頑的惡婆等)。
凈(又稱“花臉”)行中有:正凈(莊嚴凝重的忠臣良將)、副凈(綠林草莽英雄或權臣奸相等)、武凈(慓悍戰將或神話中的靈仙妖怪等)。
丑(又稱“小花臉”、“三花臉”)行中有:文丑(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一類角色)、武丑(精明干練而風趣幽默的豪杰義士等不同的行當,在唱、念、做、打、服裝、化妝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同一行當中,又分出若干流派。各派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對藝術的理解,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創造,形成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
(3)唱腔伴奏
京劇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黃”,簡稱“皮黃”。西皮、二黃是兩種腔調的總稱,它們都分為若干“板式”。這些板式都是以一種曲調為基礎發展變化出來的。西皮、二黃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搖板”等板式,西皮還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類、二黃類的同類各種板式之間,既有聯系,又有不同。不同之處在于節拍的強弱、整散,節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簡等。這些板式既可獨立成段,也可連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達不同的感情。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劇除西皮、二黃外,還有“四平調”、“南梆子”、“高撥子”等腔調。
京劇音樂也是程式化的,各種腔調、板式可以重復使用(當然不是完全照搬)。例如《女起解》中的蘇三唱“西皮慢板”,《汾河灣》中的柳迎春也唱“西皮慢板”。這在歌劇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欣賞京劇需要仔細分辨唱腔的差異。
為了配合表演、描寫環境、渲染氣氛,常常演奏一些器樂曲,這就是“曲牌”。這些曲牌有長有短,有用嗩吶、笛子吹的,有用胡琴拉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帥升帳吹“水龍吟”,迎送賓客吹“工尺上”,靈堂祭奠奏“哭皇天”等。
鑼鼓在京劇中占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離不開它。它的特點是音響強烈,節奏鮮明,用來加強節奏,制造氣氛。比如戰斗場面,如果沒有鑼鼓伴奏,那是不可想象的。京劇鑼鼓有許多鑼鼓點子,叫做“鑼鼓經”。它有一定的打法,但又有靈活性。“鑼鼓經”主要分為開唱鑼鼓和身段鑼鼓。開唱鑼鼓是唱腔前打的鑼鼓,作為先導引出唱腔。身段鑼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鑼鼓。
京劇鑼鼓還有個特殊作用,就是用來統一各種表現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轉換,舞臺節奏快慢的調節,都是靠鑼鼓來完成的。因此鑼鼓貫穿全劇始終。
京劇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語言,而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富有音樂性的舞臺語言。
京劇的念白主要分為“京白”和“韻白”。京白是北京話經過初步加工而成,它的節奏快慢、聲調起伏較為夸張。京劇的花旦、丑角都念京白。韻白使用的不是北京話,而是“中州韻”,聽起來和北京話很不一樣。它是經過進一步加工的舞臺語言,節奏、聲調更為夸張,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京劇的老生、青衣、花臉、小生、老旦等都念韻白。念白能夠簡潔明確地表達思想內容,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欣賞京劇和欣賞歌劇不同,觀眾和演員可以直接交流。比如,一個演員抬起一手,用水袖擋住另一個演員的視線,面向觀眾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而假定另一個演員聽不見這些話,叫做“打背躬”。看京劇不像看歌劇那樣拘束,觀眾對演員的評價,可以隨時做出反應。比如,對演員高超的武功、優美的拖腔,對琴師演奏的精彩“花過門”,可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并可大聲叫好。演員受到觀眾的鼓勵,演得更加賣力,這樣,臺上臺下呼應,劇場充滿熱烈的氣氛。
(4)服裝臉譜
傳統戲曲劇目大多取材于歷史故事,反映各個朝代的生活,表現的人物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三教九流各式人物。不同朝代和不同地位的人,他們的服飾各不相同,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就逼得戲曲藝人在戲裝的穿戴上制定出一套規矩。
戲裝的樣式,是表現角色社會地位的重要標志。以頭盔來說,大體可分冠、帽、盔、巾四類。帝王戴王冠,文官戴紗帽,武將戴盔頭彩旦是什么京劇角色,窮書生戴方巾。同是冠帽,翅子的樣式又分向上、平直、向下三種。向上的叫朝天翅,為帝王和高級臣僚所戴;一般文官的紗帽為平直翅;向下的翅子都為非官員所戴。同樣戴一頂紗帽,插上金花的是狀元,加上套翅的便是駙馬。戲衣分蟒(包括官衣)、靠、披、褶等。一般規律是帝王和文官穿蟒袍,武將穿靠衣,平民百姓多穿褶衣。
戲衣的色彩很有講究,一是表現等級,帝王穿黃色,一品至四品官穿緋色,五品以下官員穿青、綠色;二是表現風俗,喜慶場面穿華貴的顏色,刑場上犯人穿紅色,哀悼之服為白色;三是表現情景,林沖夜奔穿黑色,突出一個“夜”;四是表現精神氣質,關羽紅臉綠袍,表現出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現舞臺整體美,元帥升帳,一群大將分穿紅、綠、白、黑色的靠衣。
紋樣在戲裝中,不僅是美飾,也具有象征意義。皇家和大臣的服裝多用龍紋圖案,它是封建權威和尊嚴的象征;武將的開氅多用虎豹圖案,象征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繪梅、蘭、竹、菊,與他們的性格氣質有關;而謀士的戲裝用極圖、八卦來象征智慧和道術。
戲裝的不同著法,也體現了不同的情景。一件腰裙,系在衣服外面,走路時兩手拈著裙角,表現了奔波凄慘的情境;文生的巾后垂的兩條飄帶,系到巾子邊上,在左側打個結,也可以表現出行色匆匆;元帥出征前,扎靠、披蟒,就給人戎馬倥傯的感覺。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約在十二至十三世紀的宋院本和元雜劇的演出中,就出現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塊白斑的丑角臉譜。
為適應露天演出,所勾臉譜一般只用黑、紅、白三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強調五官部位、膚色和面部肌肉輪廊,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這種原始的臉譜是簡單粗糙的,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逐漸裝飾化了。到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劇臉譜也在吸收各地方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經幾代著名演員和戲劇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彩旦是什么京劇角色,創新改革,得到充分的發展。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多彩,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區分也越加鮮明,并創造出許許多多歷史和神話人物的臉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
臉譜的作用,是通過臉譜的色彩、圖案來表現角色的性格、品質、身份、特長、相貌等。表現這樣豐富的內容大體上是采用兩種手法:一是顏色的變化組合,二是圖案的構成。
從色彩上說,現在的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老紅、瓦灰、金、銀等色,這是從人物自然膚色的夸張描寫,發展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一般說來,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儔;紫色象征智勇剛義;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貴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則表現自負跋扈的性格;藍色喻意剛強勇猛;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黃色意示殘暴;老紅色多表現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將;瓦灰色寓示老年梟雄;金、銀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虛幻之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