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芝麻官全場豫劇 金不換:兩代“芝麻官” 一樣豫劇情
■3月12日至4月6日,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在京集中上演,真可謂好戲連臺,精彩紛呈,充分展現了豫腔豫調的藝術魅力。3月21日由豫劇表演藝術家、牛得草弟子金不換主演的《七品芝麻官》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牛得草創作表演并拍成電影的一部著名作品,是首部以丑為主角的豫劇,講述了七品芝麻官唐成縣令愛民如子、為民請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清正廉明、遵紀守法、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特別是“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民諺,作為這部戲的主旨與精髓,廣為百姓喜愛并傳頌至今。本期文化周刊邀請金不換談談他與牛得草兩代“芝麻官”的戲劇人生,以及對豫劇傳承與發展的思考。
牛得草(右二)與金不換(左二)
金不換扮演的唐成
兩代“芝麻官”戲里戲外情
文化周刊:您作為牛得草先生的弟子,從其學藝、生活十幾年,在您的印象中,牛先生是如何演繹芝麻官唐成這一角色的?帶給您怎樣的感觸?
金不換: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七品芝麻官》被我的老師牛得草先生搬上銀幕,掀起一陣陣演出高潮,以至于他當時每到一地,都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甚至被稱為“東方卓別林”。這部戲的主要看點,在于唐成縣令敢于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他出身農村貧困家庭,深諳百姓苦難,因此在上任才三天,就下鄉察訪民情,并且叮囑手下要把鑼鼓敲得震天響,以使百姓知道他的出巡。初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在牛得草先生身邊,只有十幾歲,但已深切感受到,一位文藝工作者能夠被那么多老百姓喜愛與看重,最主要的是其作品以及作品中人物形象在老百姓心中“活”了下來。
《七品芝麻官》不但使當時河南省鶴壁市豫劇團的近200名演職人員得到了生活保障,還獲得1981年“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之后,牛得草先生又把這部戲搬上了戲劇舞臺,充分挖掘電影中所沒有表現到的地方,比如唐成的高度近視、面丑心不丑,等等,將人物演繹得更加詼諧機智、親切而形象。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因病去世,牛得草先生始終堅持在舞臺上,他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每場戲下來,他都會對當天的人物造型、表演技藝進行反復琢磨與思考,不斷完善與改進,以使唐知縣這一人物形象更加親民,以至于有些老百姓在現實生活中都把他當成了為民做主的芝麻官,有問題了找他去反映,有困難了也找他去解決。通過這些感人的事情,我深刻領悟到,一位表演藝術家,不可能做到每部作品都是精品,但通過《七品芝麻官》,我感到了牛得草先生所展現的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
豫劇《七品芝麻官》在藝術上追求創新,汲取了京劇與昆曲的表演藝術特點,唱念做打缺一不可,特別是為豫劇丑角這一行當增加了很多表演特色。為了更加貼近百姓,戲中還增加入一些幽默詼諧的地方語言,如“你個老雜毛”、“我的個老公公”,這些在河南都是使人聽了捧腹大笑的語言,讓百姓能夠在笑聲中感受到豫劇的獨特魅力和所要傳達的感情。這可以說是傳統藝術中老少皆宜、別具一格的一種表現。后來去各地演出多了,人們就將《七品芝麻官》與鶴壁聯系在一起,《七品芝麻官》成為河南鶴壁的一張文化名片。
下鄉演出在路上
文化周刊:牛得草先生之后,您作為第二代“芝麻官”,在舞臺上留下了自己的表演特色。您對于《七品芝麻官》這部大戲有著怎樣的理解?歷經幾十年,這部戲仍然活躍在戲劇舞臺上,您認為,一部戲能保持如此強大生命力七品芝麻官全場豫劇,其“秘訣”在何處?
金不換:牛得草先生關注豫劇的傳承與發展,喜歡和善于培養人才。我剛開始并不是丑角演員七品芝麻官全場豫劇,后來因牛得草先生所演丑角產生的巨大感染力及其個人魅力,便于1984年開始跟隨牛得草先生學戲。改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剛開始學丑角時,經常因做一個丑角動作,而弄得滿堂哄笑。但通過牛得草先生手把手地教我一招一式,我從起初的跑龍套,到跟著他一起在舞臺上表演,再到后來主演《七品芝麻官》等劇目,在這期間,牛得草先生把他所有的看家戲,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我,甚至我的藝名“金不換”都是他親自幫取的,他希望我對豫劇及牛派藝術的執著精神用黃金也換不來,這是他對我的殷切希望,也是對豫劇后輩的愛惜。
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每當我在舞臺上演出的時候,他都坐在舞臺下認真觀看,即使他有表演,也會提早化好裝先看我演出。等到表演結束后,他會特別嚴肅地指出我表演中的瑕疵,對我好的表現也會給予及時鼓勵。等到現在,我發現他對我的嚴厲管教與批評鼓勵,已不知不覺中成為我表演與工作的動力。
在牛得草先生離開豫劇舞臺后,我們把《七品芝麻官》又進行了再次整理,成為一種樣板式的精品工程。我剛接替牛得草先生演出這部戲時,很多觀眾“真假不分”,只要不說是金不換,他們就以為是牛得草。對此,我既高興,又有擔憂。高興的是,大家能夠接受我對于七品芝麻官這一人物形象的演繹,沒有辜負老師的教導。擔憂的是,藝術既要傳承,又要發展,它要往前走的,我必須找到自己的演繹特色。于是,我開始以牛派藝術為基礎,尋找突破。比如我將“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舞臺語言變成現場書法,不僅顯示了一位舞臺演員的多才多藝,還能將主題更深刻地烙印在百姓的心中。
因為傳承與創新,《七品芝麻官》在牛得草先生去世后,直到現在,生命力仍在。這部戲已經演出多少場次,我無法計算,后來為了滿足觀眾需求,鶴壁市豫劇團又創作與編排了“芝麻官系列劇”,截至目前已編排《芝麻官下江南》、《芝麻官驚夢》等4部劇。新世紀初,我們還拍攝了電影《七品知縣賣紅薯》,榮獲2004年“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戲曲片獎”。關于芝麻官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因此劇團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圍繞為民著想、為民做主的主題,結合現實生活,挖掘與發現相關的新故事。比如芝麻官退休了,還可以糾正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等等。每創作與推出一個新故事、一部新戲,都得到了百姓的普遍喜愛與認可,我認為這主要與芝麻官系列劇詳細而生動地表現了唐知縣扎根百姓、深入基層辦實事、一心為百姓謀福利與規劃未來的清官形象與百姓的期待相吻合有關。這成為當代官員做人與履職的一面鏡子。
藝術是永無止境的。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但我還有創作的欲望、研究的動力與表演的力量,在把“傳幫帶”做好的同時,爭取多為后來人留下一些藝術精品,為河南豫劇特別是丑角行當的發展與創新,做出自己的貢獻。
為鄉親演出
文藝作品要經得住百姓的檢驗
文化周刊:《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縣深入基層、扎根百姓,為觀眾所喜愛。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這一角色對您本人有著怎樣的影響?
金不換: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以藝術的形式傳播正能量,為國家建言獻策,為百姓帶來精神食糧。現在鶴壁市政府在市區創建了“芝麻官大舞臺”,作為惠民工程,我每周六都會去舞臺上表演。
我們還堅持“送戲下鄉”,因為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離不開人民。有時候老百姓會直接給團里打電話,說希望
能到他們村去演出。我們二話不說,立即下村演出。這樣,百姓不出家門,就能看到好戲。只要能保持團隊的基本生活,我們就會通過各種途徑去為百姓服務。擔任鶴壁市豫劇團團長之后,我經常帶領團隊來到田間地頭,與百姓同吃同住,一年365天基本天天有演出。只要百姓有需要,我就唱,一段不行唱兩段。我出身農村,深切體驗過農村生活,很多農民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幾百年,他們都能受得了比較艱苦的條件,我們才下村幾天難道就承受不了么?我始終認為,文藝工作者應該像豫劇電影《朝陽溝》中那樣,走到田間地頭,深入到農村當中去鍛煉,了解百姓的需求。特別令我感動的是,在下鄉演出時,附近村莊的老百姓即使距離幾十里地都會去看戲,為了占到好座位,從家里拎一條板凳、一壺水、一兜干饃,提早好長時間就來到演出現場,觀眾最多時能達到5000人。這也可見,農村百姓對于藝術是多么的渴求,而文藝工作者不管曾經得到過多少榮譽,其是否有藝術生命力還在于作品是否能經得住百姓的檢驗。得到百姓的認可與喜歡,我們才會有藝術成長的空間。
文化周刊:結合您個人的豫劇表演經歷,您覺得,怎樣才能使豫劇這種地方戲曲得到更好的傳承發展?
金不換:關于丑角這一行當,以前是沒有好嗓子才演丑角,現在是如果沒有好身段、好嗓子、好基本功,就不能演好丑角。特別是嘴皮子要有真功夫,臉上要能呈現豐富多變的表情,丑角就是要看絕活的。在豫劇中,以丑角為主演的劇目很少,有丑角參演的劇目也沒有幾部,這一行當面臨著人才斷檔的危機。于是,我在拍戲、創作之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發掘、培養人才方面,爭取多帶出幾個優秀的丑角演員。
豫劇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其主題還要時刻與時代同行,與現實接軌。比如《七品芝麻官》中唐知縣說,官大官小,為老百姓辦事就好:20年前,唐知縣是“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20年后,我認為唐知縣應該是“當官敢與民做主,不能回家賣紅薯。”
現在傳統戲曲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與有力資助,迎來了“文藝的春天”。但劇團本身不能光靠國家扶持與資助,還需練好自身基本功,努力找出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有的劇團閉門造車、耗資上千萬拍成一部戲,百姓看不見或不喜歡,這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嚴重浪費。劇團還是應該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舞臺上需要美感,但不能鋪張浪費,豫劇是一種表演藝術,舞臺上任何東西都要以演員為主,比如推拉門的動作,只要用動作虛擬一下即可,就像以鞭作馬那樣七品芝麻官全場豫劇,而不是生生地制造出一個真門擺放在舞臺上,這不符合戲劇的表演特色與規律。文化正在發揮日益強大的力量,精品工程、優秀劇目,不是沒人看。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民人口眾多,每個村莊都有廟會等民間娛樂形式,豫劇的演出不可或缺。現在,豫劇光專業劇團就有幾百個,民營劇團更達上千個,豫劇隊伍很強大,這是可喜之事。面對市場化,豫劇團依然有個存活的問題。不被喜歡的,只能面對被淘汰。要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我認為真正好看且被百姓喜愛的戲劇,不能光有投入,還要具備創作價值。創作與演繹優秀作品,是豫劇表演者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記者王小寧 張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