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劇一團潮劇全劇大全 廣東潮劇院
廣東潮劇院成立于1958年12月,是潮劇藝術代表性院團,具有示范、培養、研究的性質和職能,是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屬下有廣東潮劇院一團、二團、三團和潮劇藝術博物館。潮劇院人才集萃,創作、研究、表演、音樂、舞美設計制作等各類人才配套齊全。現有正高職稱12人,副高職稱41人,中級職稱74人,初級職稱57人。
建院以來,廣東潮劇院曾四次晉京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近百次組織團赴東南亞、歐美、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廣東潮劇一團潮劇全劇大全,在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具有較大影響。一批劇目獲國家、省級大獎。一批優秀中青年藝員獲國家、省、市各種獎勵。2013年起啟動“潮劇大觀園?周五有戲”惠民演出活動,推動了一批新劇目的創作和排演,培養了一批新潮劇觀眾群,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為廣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廣東潮劇院在開展潮劇理論研究、先后出版潮劇史論研究、專著數十多種的同時,將劇目傳承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廣東潮劇一團潮劇全劇大全,以建國以來保留的優秀傳統折子戲和優秀經典劇目作為內容廣東潮劇一團潮劇全劇大全,邀請姚璇秋等老一輩潮劇藝術家對青年演員口傳身授,讓青年演員挑大梁,使《陳三五娘》等一批家喻戶曉的潮劇舞臺藝術形象,在舞臺上再現,取得了藝術傳承和劇目建設的雙豐收。
2006年,由廣東潮劇院申報,潮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東潮劇院于2010年被省文化廳定為首批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點、2012年被定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傳承基地、2013年又被定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研究基地,于2013年被省僑辦、省文化廳定為“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潮劇院及院屬二團先后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化出口單位。
汕頭市潮劇研究傳承中心(廣東潮劇院)公益一類,正處級。主要任務:承擔潮劇傳統藝術的傳承、保護以及潮劇劇目創作、藝術與理論研究等工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排演好劇目,實施精品戰略,積極參加全國、省、市重大文藝活動,開展潮劇藝術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拓展演出市場,發揮潮劇對外的橋梁紐帶作用。承擔培養潮劇劇種編劇、導演、作曲、演員、演奏員、舞美設計等人才工作,為繁榮潮劇藝術服務。完成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戲曲演出
2022年09月05日,廣東潮劇院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演出潮劇《淑芳亭》,王銳光、楊偉丹參與演出。(詳情)
2021年05月27日,廣東潮劇院在廣州友誼劇院演出,王銳光參與演出。(詳情)
2020年11月25日,廣東潮劇院在廣州友誼劇院演出潮劇《秘密交通站》,張怡凰參與演出。(詳情)
2017年11月20日,廣東潮劇院在廣州友誼劇院演出潮劇《紅軍阿姆》。(詳情)
2011年11月22日,廣東潮劇院在廣州友誼劇院演出潮劇《雅娘》,張怡凰、林初發、林武燕、陳鴻飛、陳偉強、陳秦夢、鄭健英、黃映偉、蟻燕丹、黃鍱、林外貿參與演出。(詳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