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芬芳:商丘戲劇六十年

張錫榮來源:商丘網(wǎng)—商丘日報

豫劇經(jīng)典唱段白蛇傳_豫劇白蛇傳全場戲_豫劇白蛇傳全場上下集

1964年,《社長的女兒》在北京演出,劇組人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資料圖片

豫劇經(jīng)典唱段白蛇傳_豫劇白蛇傳全場上下集_豫劇白蛇傳全場戲

2009年,商丘市豫劇院院長陳新琴獲得我國戲劇界最高獎“梅花獎”。圖為陳新琴在頒獎晚會上與中國劇協(xié)主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在一起。資料圖片

豫劇白蛇傳全場戲_豫劇白蛇傳全場上下集_豫劇經(jīng)典唱段白蛇傳

現(xiàn)代劇《銀河灣》劇照。資料圖片

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來,素有“戲曲之鄉(xiāng)”美譽的商丘,戲劇事業(yè)呈現(xiàn)出生機蓬勃、健康發(fā)展的可喜局面。

安徽省界首市中原劇團來商丘演出,主演馬金鳳與女小生徐鳳云聯(lián)袂演出《穆桂英掛帥》、《蝴蝶杯》、《打金枝》、《春秋配》、《三上關》、《新白蛇傳》等,很受歡迎。由于馬金鳳愿歸商丘,自此商丘劇團定名為商丘專區(qū)人民劇團。1953年商丘專區(qū)人民劇團去上海演出,由馬金鳳和宋詞整理的《穆桂英掛帥》,受到上海人民歡迎。

新中國成立后,廣大戲曲演職人員同廣大勞苦人民一樣,政治上翻了身,當了國家的主人,經(jīng)濟上有了保障。解放前的窮戲子是“走鄉(xiāng)串戶一身油,天不收來親不留”。解放以后成了人民演員,處處受到尊重。虞城縣的劉家班,被縣政府接收后,成立了虞城縣人民劇團。其他如夏邑縣的三班、商丘縣的八班等舊戲班都改建成了縣人民劇團。廣大演職人員熱情空前高漲。

1948年11月,商丘地區(qū)行署在原國民黨孤兒院的基礎上,建了兒童劇團,列為文工團編制,成為一支新的戲曲隊伍。1950年,以鄒玉振為領導的四平調劇團,正式定名為商丘市人民劇團。之后,商丘市成立了紅星劇校,各縣也都注意培養(yǎng)劇團新生力量,建立小劇團、小窩班,招收有藝術才能的兒童學戲。后來,這些小學員紛紛成了劇團主要演員。

1951年,安徽省界首市中原劇團來商丘演出,主演馬金鳳與女小生徐鳳云聯(lián)袂演出《穆桂英掛帥》、《蝴蝶杯》、《打金枝》、《春秋配》、《三上關》、《新白蛇傳》等,很受歡迎。由于馬金鳳愿歸商丘,自此商丘劇團定名為商丘專區(qū)人民劇團。1953年商丘專區(qū)人民劇團去上海演出,由馬金鳳和宋詞整理的《穆桂英掛帥》,受到上海人民歡迎。這是河南梆子南行之始。后來又與梅蘭芳、蓋叫天同臺演出,為了有別于京劇;梅蘭芳在商丘專區(qū)人民“劇團”之前加了個“豫”字,這便是商丘地區(qū)人民豫劇團的由來。

1953年淮陽、商丘兩個專區(qū)合并,又增加了原淮陽地區(qū)的越調團和劇改工作隊,還有淮陽軍分區(qū)領導的翻身劇團。原來沒劇團的民權縣,把從山東復城來演出的民間劇團接收為縣劇團。至此,地直有五個專業(yè)劇團,加上各縣劇團共20多個專業(yè)劇團,是一支很可觀的戲曲隊伍。到1954年,為了加強對戲曲的領導,采取了組建實驗劇團的措施,商丘專區(qū)共組建了商丘地區(qū)實驗豫劇一分團、二分團、三分團和越調實驗劇團。

1956年,為支援工業(yè)建設,馬金鳳所帶的一分團,整個支援給了洛陽市。所以業(yè)內人士都稱馬金鳳是“洛陽牡丹,根在豫東”。她本人一生演唱的都是豫東調。1958年,豫劇實驗二、三團合并為商丘地區(qū)豫劇團。主要演員陳恩蘭被評為全國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到北京參加了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98年撤地設市后,改稱商丘市豫劇團,后改為商丘市豫劇院。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劇團十分活躍,并且為謳歌新生活,開始積極演出現(xiàn)代戲,收到很好效果。1951年商丘地區(qū)首屆戲曲會演中,上演了《金戒指》、《槍斃關義方》、《血海深仇》、《朝鮮兒女》、《參軍復仇》、《小二黑結婚》、《趙月梅改嫁》、《終身大事》、《白毛女》等一批現(xiàn)代戲,效果都很好。如永城劇團在演出《血淚仇》時,一位老太太想起兒子被國民黨抓走,哭了一天多。虞城縣劇團在演出《窮人恨》時,有觀眾主動把地主存放在自己家的東西交了出來。在演出《寡婦改嫁》后,一個寡放主動找到婦聯(lián)主任問“自己是否可以改嫁”,婦聯(lián)主任答復后,她就改嫁了。

但在唱詞方面也出了一些生搬硬套、比較低俗的東西。比如:“愛聽文的陳毅將,愛聽武的劉伯承,賀龍賀鳳兄妹倆,他本是一母同胞生”。又如柘城演出的《小二黑結婚》中唱到:“我老婆也不錯,就是不給我暖腳。夜間她去跟人家睡,她光叫我滾灶窩。”

又如《參軍復仇》中的對話:

嫂嫂:弟弟,你看母親與你哥哥已被敵人抓去,咱們得為他們送飯,你可情愿前去?

弟弟:情愿前去。

谷熟縣業(yè)余劇團演出《參軍復仇》時,演日本鬼子的演員被農民當場毒打,打得滿臺滾,嚇得小孩直哭。

商丘縣豫劇團在駐商部隊禮堂為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演出《草人媒》和《三哭殿》。1965年6月商丘地區(qū)舉行全區(qū)現(xiàn)代戲選拔會演。所選的劇目除《社長的女兒》外,還有越調劇團的《扒瓜園》。兩個劇目都被省里選中,赴廣州參加了中南五省戲劇會演。

1951年12月,商丘地區(qū)組織第一屆現(xiàn)代戲觀摩會演,到會12個代表團,372人。

1956年,為加強對專業(yè)劇團的領導,商丘地區(qū)組織了全區(qū)第二次會演。這次會演主要是加強傳統(tǒng)戲的整理工作。15個縣(市)有30個劇團參加,選出了整理較好的傳統(tǒng)豫劇《司馬茅告狀》、《合鳳裙》、《余寬爬堂》、《轅門斬子》,四平調《陳三兩爬堂》,越調《收姜維》、《三哭殿》及少數(shù)劇種的《打萬監(jiān)生》、《下南唐》等10部大戲赴省會演出。李斯忠、張秀卿、申鳳梅、鄒愛琴獲演員一等獎,李秀玲、張秀蘭、楊啟超、王小樓、李玉花、王漢臣、張新奎獲演員二等獎,王玉琴、黃愛榮、王文才、燕守立、何洪盤、高林卿、李大勛獲三等獎。《三哭殿》、《司馬茅告狀》、《收姜維》、《陳三兩爬堂》、《合鳳裙》分別獲演出一、二、三等獎。

1958年再次舉行全區(qū)戲劇會演,縣(市)專業(yè)劇協(xié)有800多人參加觀摩會演,評出民權縣創(chuàng)作的《沙荒里的人們》和商丘市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舉》參加河南省戲曲會演。

1962年3月舉行全區(qū)名老藝人會演。虞城的劉二擺腚、太康的侯亂演出丑角重場戲《拉劉甲》和《麥里增金》被視為糟粕,禁演。當年4月5日推選唐玉成、曹彥章、朱勤堂、王文才赴省演出《反陽河》、《黃鶴樓》、《火燒紀信》。之后于當年10月,省文化局通知唐玉成、王文才、曹彥章、燕守立、楊啟超等出席全省老藝人座談會。唐玉成的《反徐州》唱段,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稱為豫東調。

1964年10月17日,河南省文化局發(fā)出《關于明年舉行現(xiàn)代戲選拔會演的通知》,要求選拔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58年以來,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題材的劇目。11月,商丘縣豫劇團在駐商部隊禮堂為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演出《草人媒》和《三哭殿》。1965年6月商丘地區(qū)舉行全區(qū)現(xiàn)代戲選拔會演。所選的劇目除《社長的女兒》外,還有越調劇團的《扒瓜園》。兩個劇目都被省里選中,赴廣州參加了中南五省戲劇會演。會演歸來,時逢商、周分家,從此商丘越調劇團改稱周口地區(qū)越調劇團。

十年動亂中,劇團是重災區(qū),遭到很大摧殘,各縣、市劇團基本解體。

1973年,河南省舉行現(xiàn)代戲會演,商丘地區(qū)組團參加,參演劇目有夏邑縣的《豬場風波》,商丘市的《下班之后》,睢縣二夾弦《育苗時節(jié)》。

1975年4月,商丘地區(qū)舉行農業(yè)學大寨戲劇調演,參加劇目有夏邑的《借風箱》,商丘縣的《玉河崗》,柘城的《接閨女》、《迎春花開》,虞城的《追車》,寧陵的《農民新曲》、《上東山》、《送條筐》以及民權、永城、商丘市的《安家》、《雙鎖門》、《奪車》等。1976年《雙鎖門》參加全省戲劇會演。

粉碎“四人幫”以后,廣大戲劇工作者熱情迸發(fā),創(chuàng)作演出空前繁榮。商丘這個戲曲之鄉(xiāng),也是好戲連臺,層出不窮。

1979年9月,商丘地區(qū)舉行戲劇會演,推出了睢縣的《汴梁偵察記》、《火煉繡樓》、《三哭殿》,虞城的《女攀高門》,后改為《小白鞋說媒》,民權的《楊宗保下山》,柘城的《錦袍記》,寧陵的《守睢陽》,永城的《沱河兒女》,蘭考的《鉆簍記》,商丘縣的《王昭君》,商丘市的《雞鳴村》等劇目。當年10月,商丘地區(qū)豫劇團在鄭州演出《錦袍記》向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省委、地委領導觀看了演出。之后,我們又推出了在戲曲界影響深遠的新編歷史故事劇《金鑾禧》、《小白鞋說媒》、《血濺烏紗》等經(jīng)典性劇目。

1981年12月舉行的全區(qū)大型戲劇會演,推出了《小白鞋說媒》、《鑒湖女俠》、《巧成媒》、《交叉路口》等7個大小劇作;1985年5月舉辦的全區(qū)大型戲劇調演,推出了《妙齡女郎》、《豆腐李招親》、《人好情長》、《春夢淚》、《碧血金鐘》、《白云深處》等10個劇作;1988年5月舉辦的首屆商丘藝術節(jié),推出了《寡婦門前》、《櫻桃女》、《瘋秀才和癡太守》、《二老冤中獎》、《蟋蟀奪譚》等12個劇目。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又推出了《血戰(zhàn)睢陽》、《銀河灣》、《鄉(xiāng)村女支書》、《赤子心》、《冤家親家》、《連心橋》、《浣紗記》、《張娘娘傳奇》等在全省有影響的劇目。

還有《包青天》、《打金枝》、《小包公》等經(jīng)典劇目,演出都在1000場以上。《包青天》拍成電影,在國內外深受歡迎。今年陳新琴出演《大祭樁》,一舉奪得戲劇界最高獎“梅花獎”,這些重大藝術成果都已載入史冊。

周恩來總理于1964年4月3日觀看此劇,看戲后總理又召集作者張宇瑞、導演韋震、地區(qū)文化局局長孟彬、劇團黨支部書記任天興等人,座談48分鐘。座談后,接見了全體演職人員。總理勉勵大家:“方向對頭,演出努力。”

商丘戲劇繁榮的標志有兩條:一是出名人(名演員、名作家),二是出名戲(在全國、全省影響深遠)。比如名演員,除名老藝人外,新中國成立以來蜚聲劇壇的商丘戲劇表演藝術家還有劉忠河、吳心平、夏登路、陳新琴、張燕、閆玉龍、黃愛菊、拜金榮、張月榮、許穎、張素貞、孟慶剛、劉保忠、盧玉琴、況素真、張枝茂、劉新民、陳玉英、王秀勤、盧淵波、陳素霞、李建立、金德義、雍艷芳、白蓮、白文藝、郝瑞英、李國范等等。成就卓著的商丘劇作家有:張宇瑞、趙學理、范乃仲、宋崇舜、張錫榮、任金義、陳秋凌、徐德先、苗青、胡奎明、滿自強、宋瑞和、梁固、陳宜棟、蔣正文、李承德、李漢德、白德修、周健一等等。

商丘地區(qū)創(chuàng)作、演出的名戲眾多,異彩紛呈。這里著重介紹一下上世紀60年代創(chuàng)作演出的現(xiàn)代戲《社長的女兒》。《社長的女兒》上演后,首先得到河南省委第二書記何偉和省委宣傳部部長宋玉璽的重視。在鄭州演出期間,有來自北京、上海、新疆等13個省(市、自治區(qū)),19個劇種,200多個院團,5個電影制片廠前來觀摩學習。之后除西藏、臺灣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劇團都移植上演。

1964年1月17日至4月3日,此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劇場、長安大戲院、政協(xié)禮堂、吉祥劇院、公安部禮堂、中直禮堂、空軍禮堂、海軍禮堂、中央黨校禮堂、外交學院、政法學院、北京迎賓館等處先后演出77場。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薄一波、鄧穎超、陳毅、鄧子恢、聶榮臻,中宣部部長陸定一,文化部部長沈雁冰,中組部部長帥孟奇,中宣部副部長林默含,總政文化部部長陳其通等先后觀看并接見劇團演員。周恩來總理于4月3日觀看此劇,看戲后總理又召集作者張宇瑞、導演韋震、地區(qū)文化局局長孟彬、劇團黨支部書記任天興等人,座談48分鐘。座談后,接見了全體演職人員。總理勉勵大家:“方向對頭,演出努力。”

與此同時,商丘市豫劇團也排演了《社長的女兒》,他們首先在上海演出40天,61場,上海市市長曹荻秋、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昆曲藝術家俞振飛觀看并與演員合影。1964年2月13日他們又到廣州慰問演出,中南局領導陶鑄、陳郁、趙紫陽、林李明等觀看并與演員合影。因此,我們說《社長的女兒》的出現(xiàn),是商丘戲劇工作者的光榮,也是商丘人民的光榮。

河南省文化局局長馮紀漢同志,因建國初期即在商丘工作,當過商丘師范學校校長、地區(qū)教育局局長,對商丘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在1962年全省名老藝人座談會上,對商丘地區(qū)名老藝人的評價,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這次來省的著名紅臉唐玉成,著名花旦苗喜臣、張德榮,著名武丑曹獻章,著名武生曹彥章,都是優(yōu)秀演員。在這些老藝人身上,仍保持著各自的獨特風格。還有中年藝人張秀蘭(花旦)、朱勤堂(紅臉)、宋天福(紅臉)、王文才(花臉)、燕守立(武生)。他們本次來省演出的《反陽河》、《黃鶴樓》、《火燒紀信》、《八賢王說媒》、《諸葛亮吊孝》、《打綱房》等,都保持獨特風格。馮紀漢指出:這次他們演出的劇目,由于劇本好,又加上老藝人熟練的表演技巧,創(chuàng)造出許多生動的藝術形象。68歲的唐玉成,在90分鐘的幾段大板唱腔中,把紀信的復雜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了。紀信家有老母、賢妻、幼子。在決定替劉邦去死之前,心情十分矛盾、痛苦。唐玉成通過自己唱腔和表演,把由猶豫到自愿,表演得很有層次,且合情合理。特別是唱腔,還是那么洪亮優(yōu)美,沒有高深的藝術造詣,是難以達到如此境界的。《反陽河》是一出以紅臉為主的戲,戲中有十幾個人物,但涇渭分明,頭緒不亂。在重場戲中,三個紅臉,一個黑臉,三個青衣,一個花旦,同場齊唱,聲腔雄壯豪邁,使觀眾的心都沸騰了。這次商丘演出的單打戲也很好,如越秀英在《打綱房》中飾演的盧鳳英,朱勤堂在《諸葛亮吊孝》中飾演的諸葛亮,后起之秀楊啟超在《八賢王說媒》中飾演的趙德芳,在《黃鶴樓》中扮演的劉備,都展示了他們優(yōu)異的藝術才能。老藝人曹彥章,今年53歲了,扮演的周瑜非常生動。他對周瑜性格的刻畫很細膩,從多方面表現(xiàn)了這個人物的高傲自滿,一步一步地走向慘敗。曹彥章的眼功、腿功、翎子功都很好,通過眼神、摔袖和腿功的各種動作,在劉備和趙云面前展示了幾十個不同畫面,每個畫面不但優(yōu)美,而且和周瑜的內心情感相吻合。特別是周瑜的三次蹲椅,把周瑜內心情感的激烈變化清楚地體現(xiàn)出來。看了他們的《黃鶴樓》使我感知到,豫劇不但可以演好生活戲,也可以演好武戲。馮紀漢局長說:唐玉成之所以能保持長久的藝術青春,是他幾十年勤學苦練的結果。曹彥章也是同樣,他在14歲練習武功時摔斷了腳骨,19歲又曾經(jīng)摔斷胳骨,但直到現(xiàn)在他還堅持天天勤學苦練。“一技之長,當盡畢生之力”,不下決心刻苦學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是學不到手的。

延伸閱讀

唐玉成(1895—1973),虞城縣利民鎮(zhèn)申臺寺村人,后居賈寨鄉(xiāng)菜園孫樓村外祖父家。原名子信,譽名“紅臉王”。

幼年喪父,隨母至外祖父家居住。1904年入玩友班,攻花臉、紅臉。1906年入夏邑羅家班學藝,師從況鳳仙(藝名科馬,旦角)。1920年又拜師馮垛,賜名玉成,他虛心學習馮垛的演唱技巧,技藝提高,名聲大振。馮垛去世后,唐玉成成為該班臺柱。1921年入夏邑程家班演出,始有名聲。1925年以后在虞城劉家班與王彥山、張永蘭、黃儒秀長期合作,并吸取名紅臉孫照登的一些唱腔特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唱派豫劇白蛇傳全場戲,1948年投國民黨55師隨軍演出,新中國成立后入虞城人民劇團為領銜主演。

唐玉成是豫東調最有代表性的須生演員,他不僅扮相壯美,表演細膩灑脫,善于刻畫人物的性格情態(tài),而且唱腔不同一般,別具風采。在演唱時,多是真假嗓結合,先低后高,剛柔相濟,渾厚樸實,耐人尋味。他特別擅長運用偷字、嵌字、閃板及哀顫(寒戰(zhàn))等巧妙唱法,使人聽起來既感到粗獷豪放,又別具風采。1962年,他參加河南名老藝人匯報演出了《火燒紀信》、《地塘板》、《文王跑坡》等劇目。馮紀漢在《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學習》一文中,對他在《火燒紀信》中扮演的紀信給予了高度評價。

劉忠河 1961年畢業(yè)于河南省戲曲學校。 2004年光榮退休。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劇院協(xié)理事,商丘劇協(xié)副主席, 省政協(xié)委員。 從藝50多年來,先后在許多現(xiàn)代戲和古裝戲中飾演過各具特色的主要角色,表演活靈活現(xiàn)。1978年飾演《十五貫》中的況鐘,他根據(jù)廣大群眾的喜愛和自己的嗓音條件,模仿“豫東紅臉王”唐玉成的唱法并獲得成功,連演80多場,場場爆滿,轟動了商丘地區(qū)和豫、魯、蘇、皖。在1980年河南省首屆豫劇流派調演時,被譽為“豫東紅臉王”唐玉成的繼承人,須生演員豫東流派的代表。河南日報稱他為“河南的小紅臉王”。1988年獲得河南首屆“香玉杯”獎。幾十年來,中國唱片社先后灌制他主演的十多個劇目,并發(fā)行唱片、磁帶上百萬張(盒)。中央電視臺、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電視臺不斷播放他的錄音、錄像。1995年,河南黃河音像出版社又專門為他主演的《打金枝》等四個戲作了全場錄像,除在全國發(fā)行外,還作為資料長期保存。1995年他的藝術作品《血濺烏紗》、《打金枝》等唱段曾參加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賽,并獲優(yōu)質獎。

陳新琴1965年4月15日生于永城縣一個普通家庭,受父母熏陶豫劇白蛇傳全場戲,她很小就喜歡唱戲。13歲時,她考入河南省戲校表演專業(yè)學習。1981年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原永城縣豫劇團從事戲曲專業(yè)表演工作,主攻小旦、花旦、閨門旦和帥旦。1991年以來,由于工作需要,陳新琴先后在永城縣豫劇團、江蘇省豐縣小鳳凰劇團、商丘市豫劇院工作。所到之處,陳新琴擔當了20多個劇目的女主角和主要配角。她學無止境、精益求精,榮獲河南省第六、七、八、九、十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

2003年,陳新琴任商丘市豫劇院院長、黨委書記。歷史劇《浣紗記》獲得河南省第十屆戲劇大賽“文華大獎”及“五個一工程獎”。陳新琴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先后被授予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市先進工作者,市三八紅旗手,市拔尖人才,市十大女杰,市十大新聞人物,全國第十一屆“中華大地之光”百佳新聞人物,省、市“五一勞動獎章”,省“文化先鋒”、省“四個一批”知名專家,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曾受到人事部、文化部表彰。2009年,陳新琴出演《大祭樁》,一舉獲得我國戲劇界最高獎“梅花獎”。

張錫榮 1941年生于虞城縣,畢業(yè)于河南大學中文系,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商丘市文聯(lián)副主席,商丘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商丘市豫劇團團長、書記,商丘文化藝術學校校長、書記,共發(fā)表上演大型戲劇作品20余部。《春暖花開》獲河南省現(xiàn)代戲調演作品優(yōu)秀劇目獎,《銀河灣》、《赤子心》、《張娘娘傳奇》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近日,《張娘娘傳奇》獲河南省政府優(yōu)秀文藝成果獎。

任金義 1952年出生豫劇白蛇傳全場戲,1971年參加工作,大專學歷,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會員。曾發(fā)表戲劇、曲藝及其他文學作品一百多萬字,出版專著兩部。其中,《豆腐李招親》被河南電視臺拍成電視藝術片,在全國30多家電視臺播放。《睢陽忠烈》獲全國創(chuàng)作一等獎。1991年,被國家文化部和人事部表彰,并受到江澤民同志的接見。1999年,被評為國家一級編劇。現(xiàn)任商丘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商丘文化藝術學校校長。

商丘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商丘網(wǎng)—商丘日報、商丘網(wǎng)—京九晚報、商丘網(wǎng)”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于商丘日報社和商丘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商丘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未注明“稿件來源:商丘網(wǎng)—商丘日報、商丘網(wǎng)—京九晚報、商丘網(wǎng)”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一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商丘網(wǎng)聯(lián)系。

※ 聯(lián)系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