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承人何雄的堅持:變臉不變心
傳承人網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何雄同志,于2019年9月5日申報的“川劇藝術變臉技藝”成功入庫《中國傳承·人才智庫》,并獲得中國傳承人的殊榮。何雄的藝名是蓉州變臉王——龍行,師承于遂寧市川劇團,國家二級演員,“瀘州老窖金鷹杯”電視大獎最佳演員獎,遂寧市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龍怡策。何雄曾參加上海世博會寧波館和慈溪館的表演,在成都第七、八、九界茶葉茶藝博覽會上多次應邀參加茶藝演出,并且多次應各地政府邀請到當地進行巡回演出。
學藝:臺下十年功
何雄在茶藝學習期間,受到老師的熏陶漸漸愛上了川劇,特別是被川劇的變臉技藝深深吸引。于是何雄便踏上了川劇變臉技藝的學藝征程。想要拜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雄一次次被師父拒之于門外,也不知道吃了多少次閉門羹,因為他的堅持不懈,終于感動了師父,把他收在門下。但是因為何雄開始學藝的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不像那些從小就入門的弟子,想要學好川劇中的變臉,需要比別的小弟子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無論冬寒酷暑,每一次的練習都是汗流浹背,時常因為表現不好,被嚴厲的師父教訓得找不到北。一個酷夏的中午,師父叫何雄在舞臺上排練身段和拉身體,衣服馬上被汗水滲透了,就連汗巾都能扭出水來,當時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和意志力讓他一直堅持下來。因為舞臺上也滴滿了汗水,于是就跑到舞臺外面的平壩里去練功,這老天爺也是怪,一場傾盆大雨迎面而來,那感覺就是一個透心涼,實在是舒服。但第二天就起不了床了,發燒感冒,渾身上下酸痛不止。為了不影響學習,何雄還是咬牙堅持著下了床,繼續到舞臺上去拉身體。學藝中,數不清多少次的的生病和受傷,但是何雄都沒有選擇休息,繼續每天練功。正所謂是“欲學驚人藝,須下苦功夫”,像這樣的生病、受傷都成了家常便飯。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就這樣在師父的教導和嚴厲約束下,何雄開始學習川劇變臉中的絕技“吐火”。說到吐火可是一門非常費功夫的絕活,因為要把水從嘴巴里吐出霧狀,方可練習吐油。這一練又是半年多不說,嘴里經常都長滿了潰瘍。等到氣息調整好了以后才能在舞臺上練習吐油,還要用油燈點燃火龍,說實話那是又緊張又恐懼。有一次在練習過程時,就在火龍馬上點燃的時候,何雄回氣一個不小心,油撒了幾滴在舞臺上,瞬間舞臺地毯就被燒了一個碗大小的洞,師父順手就用花槍使勁打在了他的身上。何雄深知師父的嚴厲教導就是不想以后自己在舞臺上出現同樣的錯誤。
出師:臺上一分鐘
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就是這些一次次的磨練和練習,才成就了何雄以后的精彩演出。何雄學習的是正宗龍氏川劇變臉,其特色是身法上的飄逸優美,動作上的新穎傳神,一招一式,剛柔并濟,動靜相宜,快慢有序,將川劇藝術特有的手、眼、身、法、精、氣、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師父的幫助下何雄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化妝和第一次舞臺表演。也許是第一次盛裝舞臺演出,心里緊張的要命,結果在演出中出了錯誤,有一個點位沒有踩對。下臺后,師父又是罵又是花槍,“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要不演好,要不滾蛋”,雖然師父的言語很犀利,很刺骨,但是可以感受到師父的用心良苦。有了第一次演出必然就有了以后很多次的演出,但是不管是在哪里演出,不管舞臺有多大,有多小,只記得師父的一句話:“變臉不變心,戲的一面是人生,人生就是一部戲,要對得起觀眾,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辛苦付出。”這句話也成了何雄的信念,在國內任何地方演出心里都謹記著這條信念,這種對傳統藝術的堅持是對師傅的感恩和孝道,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堅守,對舞臺的饋贈,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藝:不忘初心
川劇變臉是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歷代川劇藝術家創造出的藝術瑰寶,繼承和發揚川劇變臉的傳統文化精髓是中國傳承人何雄的初心。隨著這些年何雄在全國各地的演出,贏得了各地觀眾的好評與掌聲,同時也引得各地的學員想要拜師學藝。但是學習川劇變臉藝術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為變臉的舞臺藝術需要拉身體和練習手上的動作,所以學習的時間會很漫長,而且還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于是,何雄在收弟子這個事情上保持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2020年,何雄在家鄉邛崍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雖然成立不久,但也得到家鄉父老鄉親們的肯定。何雄在親挑細選后,開始正式收徒,門下兩個徒弟,一個8歲,一個9歲。因為學習川劇,需要弟子不斷的練習和排練,而且年齡越小越容易練習身段和手法。在小徒弟們的身上何雄仿佛又看到了當年自己拜師學藝的場景,感覺一切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在傳承川劇變臉戲曲藝術的過程中,既要兼顧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和時代文化要求,又要尋求多種創新途徑,培養新生代川劇變臉人才。何雄利用自己禪意手工茶技師的身份,經常舉辦茶藝講座,他的講座內容生動鮮明,還常常在講座中穿插表演川劇變臉,因此吸引了眾多茶客和川劇愛好者到場。這樣的傳播形式對比度高,受到海內外廣大茶友的好評,同時也擴大了川劇變臉藝術的傳播。
在何雄的身上,我們看到是他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堅守,也正是他的這種信念使得他能成功入庫《中國傳承·人才智庫》,獲得了“中國傳承人”的殊榮。“中國傳承人”榮譽品牌是依托《中國傳承·人才 智庫》大數據庫而產生的,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領域的最高榮譽。中華文化傳承不是少數人的事,應具有普世性,特色性,獨特性,要激發更多的人參與傳承,不要糾結歷史,要面向未來發展理念。而中國傳承人大數據庫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它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產業鏈的基石,未來發展一定會更輝煌。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