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腔演員簡歷5中國秦腔演員簡歷(五, 李東橋 李東橋,男,主攻文武小生,國家一級演員,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副團長,全國青聯委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陜西常務理事,陜西省青聯常委,陜西省文聯委員,陜西省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 他12歲開始學藝,嗓音宏亮,扮相俊秀,表演瀟灑大方,曾在秦腔古典戲《謝瑤環》、《游西湖》、《恩仇記》、《黃鶴樓》等20多個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1985年在振興秦腔重點劇目《千古一帝》第一部中成功地塑造了秦王贏政的武生形象,在當年的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中,榮獲主演一等獎,并榮獲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首次在全國獲得雙獎的待遇,受到陜西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和獎勵。并在陜西青聯為“七五”計劃出成果、做貢獻競賽活動中獲特等獎。秦腔《千古一帝》第二部在1991年西北五省區“太陽杯”民族戲曲邀請賽榮獲主演一等獎。 他在新編大型秦腔歷史故事劇《蔡倫》中領銜主演蔡倫,獲“全國梆子戲劇種新劇目交流演出”主演一等獎,該劇在1997年度分別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和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1997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直播演出,榮獲“春蘭杯”三等獎;在秦腔《太尉楊震》中扮演楊震榮獲2000年中國首屆秦腔節優秀表演獎。

并被陜西省電視臺聘為特邀演員,評為全省秦腔十佳演員和陜西省青年表演藝術家。 譚建勛 譚建勛, 陜西鳳翔縣人, 國家一級演員, 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得主。1978年在靖遠縣秦劇團工作,1990年調入甘肅省秦劇團,現任甘肅省秦劇團藝委會主任,甘肅省青年聯合會會員,第七屆甘肅省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小生、須生、先后主演過《周仁回府》、《越氏孤兒》、《八件衣》、《斬姚期》、《打鎮臺》、《放飯》、《哭祖廟》、《白逼宮》、《梨花情》、《飛將軍李廣》等劇目。1988年西北五省區秦腔新秀電視大賽獲一等獎。1992年,全國戲劇小品比賽《掛圈圈》扮演茍四郎獲優秀表演獎。1993年獲甘肅省首屆敦煌文藝獎。 1999年,大型秦劇《梨花情》扮演錢有良,榮獲“表演一等獎”。2000年,新創劇目《飛將軍李廣》擔任李廣一角,參加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獲“優秀表演獎”。2001年,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1年,榮獲甘肅省文化藝術人才“金飛天獎”。2003年,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最佳演員獎,2005年被評為全省撥尖人才和555人才獎。 譚建勛主演的《飛將軍李廣》、《周仁回府》等劇舞臺氣質穩健、大氣;表演激情飽滿,即有高亢激揚的特色,,更有委婉細膩的風格,張馳有度;唱腔渾厚、激越:音色清醇優美,吐字清晰,發音穩準,別具一格。

以高超的演技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對角色進行了淋淳盡致的詮釋,達到了震撼心靈的藝術效果。 李淑芳 李淑芳(藝名小若蘭), 1968年8月21日生于陜西周至縣。 1985年考入周至縣劇團,1998年調入西安易俗社。 她自幼酷愛秦腔表演藝術,特別是對秦腔表演藝術家肖若蘭的唱腔和表演最為癡迷。由于嗓音天賦和秦腔表演藝術家肖若蘭十分相似,再加上她一直認真模仿肖老師的吐字、行腔、歸韻。98年夏得人引薦專成到西安拜肖若蘭為師,不論天寒酷暑每逢節假日便來西安跟肖若蘭老師學藝。 在肖老師的嚴格教導下,刻苦鉆研,一字一板、一招一式的學習,盡力作到聲似、腔似、神似、形似,正是由于得到肖老師的真傳和自己不屑的努力,她終于較好的承襲了肖派代表劇目《藏舟》《數羅漢》《河灣洗衣》等劇目。不僅繼承了肖派的唱腔特點,而且在形似,神似上得以發展,演出中突出風格,情真意切,纏棉悱惻,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專家及觀眾紛紛撰文《肖派自有后來人》、《小若蘭藝名緣起記》、《記肖派 高足李淑芳》、《一枝獨秀小若蘭》等對于她繼承肖派藝術給予好評。 李淑芳于1990年獲陜西省第三屆“西鳳杯”廣播精英邀請賽特等獎,1993年獲省文化廳舉辦的秦腔風格流派選拔賽一等獎,1994年獲西安市第三屆“石榴花”大賽一等獎,同年被西安市授予“新長征突擊手”光榮稱號,1996年以《藏舟》獲第四屆“石榴花”一等獎,1997年獲陜西省青年演員折子戲和新百名秦腔演員大賽一等獎,同年以《游龜山》一劇獲西安市傳統劇目一等獎,2000年獲首屆中國秦腔節表演一等獎等。

2000年12月,她主演的《藏舟》被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名段賞析”錄制播出,2002年9月受邀赴廣州、珠海、佛山慰問演出,受到當地觀眾熱烈歡迎。 李梅 李梅,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共青團十四大代表,陜西省政協委員、青聯委員,被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稱號,96年被評為陜西十大新聞人物,現為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副團長。 李梅1980年考入本院演員訓練班,學習戲曲表演,坐科7年,畢業后留院青年團任演員,主工正、小旦。多年來,先后在《楊七娘》、《鬼怨殺生》、《隔門賢》、《留下真情》、《蔡倫》、《遲開的玫瑰》中擔任主演,塑造了許多性格迥異的藝術形象。她諳熟秦腔、眉戶、碗碗腔,人稱"三門抱"。戲路寬綽,能文能武。既擅長演古裝戲,又在現代戲的表演中具有突出才能。嗓音甜潤,聲情并茂,表演細膩,藝術感覺好,善于通過內心刻畫人物。《西湖遺恨》的唱做、《楊七娘》的唱打,都頗顯功力,尤其在《留下真情》一劇中塑造的現代婦女劉姐的形象,深得專家和觀眾的贊賞,一舉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她參加過省內外以及全國性的許多重大藝術活動和賽事,如第一、二、三、四屆中國戲劇節,亞洲傳統戲劇國際研討會的演出,香港后的首屆戲劇藝術節,陜西省第一、二、三屆藝術節,以及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春節戲曲晚會,為眾人所矚目。

赴香港以及歐洲各國演出《鬼怨殺生》時,李梅扮演的李慧娘,以委婉動聽的唱腔和吹火絕技,成功的塑造了身雖死、情未了的復仇女神的形象,名噪香江,享譽歐洲,被譽為"美麗的東方復仇女神"、"世界人民的飛天"。 李梅榮獲過國家及省級十多項大獎,如90年全國戲曲現代戲交流演出優秀獎,9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春蘭杯"三等獎、全國梆子戲新劇目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陜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員優秀唱段"評選活動特等獎,中國戲劇"金三角"表演一等獎,陜西省第一屆藝術節表演一等獎,主演《遲開的玫瑰》榮獲第九屆文華獎,第六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等等。 對于她的藝術成就,《人民日報》、《中國戲劇》、《中國文化報》、《中國演員報》和上海《新民晚報》、香港《文匯報》以及歐洲的一些報刊都有評價,認為她既有影視演員的逼真,又有歌唱演員的聲樂素質,更有戲曲演員的表演才能,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被譽為"秦腔一枝梅"。1997年被陜西省文化廳、省文聯、省劇協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 侯紅琴 侯紅琴,女,漢族,1971年9月生,陜西省周至縣人。中共黨員。中國戲劇第十七屆“梅花獎”、第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獲得者。 1985年考入西安市藝術學校學習秦腔表演專業。

主攻正小旦,師從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老師。六年的系統專業學習,于1991年畢業分配至西安市青年秦腔藝術團工作,現任該團副團長。 曾在《曲江情》中扮演王寶釧、《少帝軼事》中扮演玉措公主、《法門寺》中扮演宋巧嬌、《貍貓換太子》中扮演李妃、《周仁回府》中扮演胡秀英、《玉堂春》中扮演蘇三、《三娘教子》中扮演王春娥、四集電視劇碗碗腔《今琬釵》中扮演麗娘、現代眉戶劇《谷雨》中扮演女主人公谷雨、《火焰駒》中扮演黃桂英等,被評為陜西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西安市文學藝術“德藝雙馨”優秀會員、西安市勞動模范、西安市青年專家。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陜西省文史館研究員、西安市戲劇協會副主席、西安市勞動協會理事長、西安市政協委員。 侯紅琴,西安市青年秦腔藝術團正小旦演員,生于1971年。1985年考入西安市藝術學校,師承蕭玉玲,1991年畢業。 她唱念做表舞的基本功全面扎實,臺風沉穩,扮相俊美,靈性足,悟性好。演唱委婉纏綿,韻味深長;念白字正腔圓,抑揚有度;表演規范又不拘泥。擅演劇目有《法門寺》、《貍貓換太子》、《少帝軼事》、《三娘教子》、《蘇三起解》、《探窯》、《火焰駒》等。

所獲獎項:1999年第十七屆梅花獎。 齊愛云 齊愛云,女,1968年生。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第二十一屆“梅花獎”得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80年考入陜西省藝術學校表演班,師承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馬蘭魚。198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至西安市五一劇團工作至今。齊愛云先后在《游西湖》、《楊門女將》、《打神告廟》、《陰陽河》、《引路》、《三曹父子》、《生死牌》、《天女散花》、《扈家莊》、《古槐嶺》、《陰陽鑒》、《鄭瑛嬌》等幾十本(折)戲劇中擔任主要角色。1988年在《打神告廟》重飾演殷桂英榮獲西安市首屆“石榴花”大獎;1991年在《陰陽河》中飾演李翠蓮榮獲西安市第二屆“石榴花”大獎;1996年在《琵琶與寶刀》中飾演乙弗氏榮獲陜西省“月季花”地方戲交流演出一等獎;1997年在《生死牌》中飾演黃秀蘭獲西安市傳統劇目調演一等獎;1997年在《扈家莊》中飾演扈三娘獲陜西省青年演員折子戲大賽一等獎;1998年在《引路》中飾演殷桂英獲西安市第五屆“石榴花”大獎;2004年在《鄭瑛嬌》中飾演鄭瑛嬌獲中國戲劇第二十一屆“梅花獎”。 齊愛云文武戲兼備,唱做并舉,善于刻畫人物,具有獨特的表演藝術風格,令人耳目一新。

特別是富于激情,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及唱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眾多學者、專家及觀眾認可。她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02年又被陜西省文聯評為“德藝雙馨”的青年藝術家。 韓麗霞 韓麗霞,1971年生,陜西武功人,國家二級演員。1984年進入西安市秦腔一團訓練班學習表演。半年后,轉入寶雞市藝術學校。1988年演出《四賢冊》獲得大獎。1994年9月調入西安市秦腔一團,先后在《安安送米》、《五典坡》、《鍘美案》、《三娘教子》、《銅臺破遼》、《市井民風》、《白鹿原》等劇中擔當主演。嗓音條件優越,唱腔委婉,韻味濃郁,高昂時,如啟閘之水,一瀉千里;悲哀時,聲腔幽咽,如泣如訴。1991年榮獲第二屆西鳳杯秦腔廣播大賽一等獎、1995年榮獲陜西省秦腔青年演員易發杯大賽一等獎、1996年榮獲陜西省月季花地方戲交流表演一等獎和第三屆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一等獎及第三屆西鳳杯秦腔廣播大賽一等獎、1997年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主角獎、1999年榮獲陜西電視戲曲百佳演員獎及中國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新劇目調演一等獎、2000年榮獲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表演一等獎和陜西省秦腔清唱折子戲大賽表演一等獎,特別是她在現代劇《市井民風》、《白鹿原》中飾演的宋英、田小娥,先后在中國戲劇金三角演出中榮獲配角一等獎、《白鹿原》、《方蕓娘》在中國首屆秦腔藝術節榮獲兩項表演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