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 《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2. 《金圣嘆與中國戲曲批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

3. 《傳統文藝思想的現代闡釋》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年。

4. 《優伶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5. 《中國小說評點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6. 《優伶――舞臺前后的悲歡》百家出版社2002年。

7. 《中國古典文學選注評文庫·元散曲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8. 《長生殿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9. 《古代小說評點簡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 《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修訂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11. 《中國雅俗文學思想論集》中華書局2006年。

12. 《梨花帶雨——生旦凈末丑的乾坤》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論文

《小說學論綱――兼談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4期。 《金圣嘆戲曲人物理論芻議》《文學遺產》1987年2期。 《類型化:古典戲劇人物理論的邏輯趨向》《文學遺產》1992年4期。 《論中國古代小說評點之類型》《文學遺產》1999年4期。 《“演義”考》《文學遺產》2002年2期。 《漫談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研究之“缺失”》《文學遺產》2006年1期。 《稗戲相異論――古典小說戲曲“敘事性”與“通俗性”辨析》《文學遺產》2006年4期。 《中國古典小說文法術語考論》(譚帆、楊志平) 《文學遺產》2011年3期。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價值系統》《文學評論》1998年1期。 《小說學的萌興――先唐時期小說學發覆》《文學評論》2004年6期。 《“俗文學”辨——兼談20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的邏輯進程》《文學評論》2007年1期。 《“小說”考》(譚帆、王慶華) 《文學評論》2011年6期。 《中國古代曲論研究的歷史回顧與展望》《文藝研究》2000年1期。 《術語的解讀:中國小說史研究的特殊理路》《文藝研究》2011年11期。 《水滸傳的版本流變》《文匯報·學林》1996年10月2日。

《四大奇書:明代小說經典的生成》《文匯報·每周講演》2007年1月14日。 《劉勰與鐘嶸文學批評方法的比較》《學術月刊》1985年4期。 《金圣嘆戲曲文學創作論的邏輯結構》《學術月刊》1986年6期。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文本價值》《學術月刊》1996年12期。 《清后期小說評點麈談》《學術月刊》2000年12期。 《中國古代戲曲理論的邏輯演進》(齊森華、譚帆)《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2期。 《關于中國古典劇論的兩點思考》《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6期。 《論儒林外史評點的源流和價值》《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6期。 《論明代小說學的基礎觀念》《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2期。 《論我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幾種主要模式》《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4期。 《論元代歷史劇的虛構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6年5期。 《中國戲劇敘事學淵源考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2期。 《中國古代曲學源流考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4期。 《論宋代神廟劇場》《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6期。 “奇書”與“才子書”――關于明末清初小說史上一種文化現象的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6期。

《比較詩學方法論斷想》《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2期。 《對古代文論研究思維的思考》《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2期。 《試析古代文論中的價值觀念》《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4期。 《小說評點的萌興――明萬歷年間小說評點述略》《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6期。 《中國古代小說評點形態論》《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2期。 《小說評點的解讀》《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2期。 《中國古代小說文體流變研究論略》(譚帆王慶華)《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3期。 《中國古代編劇理論的宏觀體系》《戲劇藝術》1986年2期。 《論的評點系統》《戲劇藝術》1988年3期。 《清代金批研究概覽》《戲劇藝術》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