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斥梅花獎"?何賽飛回應
今天(5月21日)下午,國家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的名字登上了微博熱搜首位。60歲的她在《戲聚高平·擂響中華——中國梆子大會》擔任評委時聽到山西青年晉劇演員張軍波在省團遲遲無法轉正、每月1500元工資、兼職開網約車養活老家的三個孩子時,難掩心疼和憤怒之情,對著鏡頭怒批戲曲行業現狀、呼吁要保障基層演員生存,并質問“戲呢,錢呢,到哪里去了”。
相關視頻隨即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感嘆何賽飛的發言振聾發聵。
北京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與正在比賽現場的何賽飛取得了聯系,她非常感謝大家都很關注戲曲演員的生存現狀、關心戲曲藝術的發展。但她也表示,一些自媒體在傳播視頻的時候,為了博取眼球,斷章取義,甚至將標題取名為“何賽飛痛斥梅花獎”,嚴重歪曲了她的本意。
她表示:“梅花獎是中國演員為之奮斗的藝術最高標準,我拼命鼓勵年輕演員去努力得獎,怎么可能會‘痛斥梅花獎’?這樣斷章取義的歪曲是非常不合適的,反而會擾亂我們正常的態度和發聲,甚至擾亂活動的進行。不過我也相信所有的觀眾和網友,都能看清視頻里面我的發言的真正內容,不會受這種標題的干擾。
5月18日至24日,《戲聚高平·擂響中華——中國梆子大會》在山西高平喜鎮蘇莊舉辦,該活動由高平市人民政府、山西傳媒學院主辦,喜鎮蘇莊協辦,山西傳媒學院白燕升戲曲研究傳播中心承辦。活動包括開幕、閉幕表演以及五場青年演員比賽。
比賽吸引了全國各地88位梆子戲青年演員報名,最終11個劇種的20位青年演員入圍。除山西四大梆子晉劇、蒲劇、上黨梆子、北路梆子之外,還有豫劇、秦腔、河北梆子、山東梆子、棗梆、廣東西秦戲、云南滇劇等劇種的青年演員參賽。
據《山西晚報》報道,豫劇名家虎美玲,越劇名家何賽飛,秦腔名家李東橋、齊愛云等戲曲名家和文化學者擔任比賽評委。
比賽中,來自山西呂梁的晉劇演員張軍波表演了一出《清風亭·舍子》,唱腔平穩,人物細節和情緒把握細膩,呈現了非常成功的表演。但其戲外經歷卻十分坎坷,主持人白燕升講述其生活狀況時一度哽咽。
張軍波畢業于山西省戲曲職業學院,主攻老生,被山西省晉劇院看中后來到太原,妻子和孩子還在老家。白燕升介紹稱,張軍波一個月回家一次是常態,住單位宿舍,每月工資1500元。
“我在幾個場合呼吁過,調到省團五年了到現在還沒有轉正,還是個臨時工。1500元怎么養活3個孩子?演戲之余他做網約車司機、送外賣。他愛人幾次半開玩笑和他說‘咱倆離婚吧’。我是真的很難受,因為我覺得像這么好的演員,我真的擔心他們有一天因為生活和工作的不順離開這個舞臺。”白燕升說道。
他呼吁,每一個院團長都應該善待這樣優秀的青年戲曲演員。“我們老說戲曲的未來在青年,光喊口號有什么用啊,5年了都沒有轉正,我們需要有人為這樣優秀的演員保駕護航,年輕演員才有出路,戲曲才有出路。”
擔任評委的何賽飛聽到這里眼泛淚光,她拿起話筒說道:“你說為事業,為中國戲曲建設,哪有這么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愛好,他喜歡,他從骨子里喜歡……振興戲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藝術家!”
“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與基本生存,給誰?!你們口口聲聲梅花獎、文華獎,幾百萬幾千萬花,那么多錢排一臺戲,得了獎之后封在倉庫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戲呢?錢呢?到哪里去了?”
何賽飛怒斥戲曲行業有基層領導沒有好好執行國家政策,質問用來傳承戲曲的錢“都用到哪里去了”,說到動情處,她還講起自身經歷。
“我是因為團里面排不到戲,我才去拍電影電視劇的。我為什么十幾年二十幾年沒有離開過越劇,為越劇奔走相告,戲曲相關的我能去我都去,我不是不愛戲曲。”
相關視頻5月21日起在社交平臺走紅,不少網友都被何賽飛的話感動,贊其保持初心,發言振聾發聵,呼吁多多關注戲曲扶持資金的流向,保障文藝工作者的生存。
5月21日下午,晉劇演員張軍波在微博發文回應稱:“感謝何賽飛老師為戲曲發聲,感謝白燕升老師搭建的平臺,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的心情……只希望年輕演員以后無論怎樣的困難都要繼續堅持自己事業,只要堅持總會看到光明。這樣的舞臺需要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我都已經在這種困難中繼續堅持,你們還怕啥~加油吧。”
在戲曲迷眼里,何賽飛在電視劇演員之外更有名的角色,是越劇演員。公開資料顯示,何賽飛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1982年考入浙江岱山越劇團,1983年調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1985年從浙江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畢業。進入影視圈后,其代表作有《大宅門》《大紅燈籠高高掛》《孝莊秘史》等。
這些年來,何賽飛始終與戲曲保持著密切聯系,常常活躍在與戲曲有關的綜藝節目上,也會登臺親自獻唱。
來源|觀察者網綜合北京日報等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