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
秦腔——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形成于秦,精進于漢,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廣播于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
秦腔又稱亂彈,流行于中國西北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fā)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jié)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為梆擊節(jié)時發(fā)出"恍恍"聲)。
甘肅秦腔是在極其厚重的甘肅古代文化長期積淀和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形成。它從皮影到聲腔再到乾嘉之"隴西梆子腔"、"甘肅梆子腔"和同光"北派之秦腔"、"西腔",一步步循序漸進地發(fā)展成為以板腔為主、曲牌為輔的戲曲聲腔劇種。
甘肅大劇院2017黃河之韻藝術節(jié),將為您呈現由甘肅秦腔藝術劇院移植改編的大型秦腔《鎖麟囊》:
秦腔《鎖麟囊》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加入了時代的元素;既保持了京劇程派的神韻,又融入了秦腔肖派的風采;把傳統(tǒng)經典當代化,把京劇經典秦腔化。將傳統(tǒng)道德審美與當代價值取向相結合,凸顯此劇的現實意義和藝術追求;舞臺設計深諳戲曲大寫意之妙,干凈大氣,精美雅致;音樂設計獨具風格,著力拓展秦腔的陰柔之美,把秦腔的真正文化意蘊挖掘出來;服裝設計既尊重傳統(tǒng)審美,又關照到當代觀眾的視覺體驗,不陳舊,也不花哨;演員表演更是一大亮點,行當齊全,功力不凡。甘肅省秦劇團將《鎖麟囊》搬上地方戲舞臺,同時具有其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雙重意義。
甘肅省秦劇團移植改編的大型秦腔《鎖麟囊》,舞臺呈現雖平素而不平淡,面目一新卻修舊如舊,完整飽滿,氣暢韻怡。
秦腔《鎖麟囊》的成功推出,不僅為秦腔這一古老劇種豐富了上演劇目,不僅為地方戲移植經典作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對于戲劇如何呼喚人性、回歸藝術本體,以及經典劇目何以盛演不衰等成因的探討,將更具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甘肅大劇院2017黃河之韻藝術節(jié)
甘肅秦腔藝術劇院秦腔《鎖麟囊》
演出時間:2017/3/26 20:00
演出地點:甘肅大劇院大劇場
演出票價:50元(全場通票,先到先得)
訂票熱線:0931- 或 0931-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