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要的劇種是什么和什么 安徽主要的劇
安徽主要的劇種是黃梅戲、泗州戲、徽劇、廬劇,其是安徽的四大劇種。其中,黃梅戲,也叫黃梅調、采茶戲,是全國五大劇種之一,代表作《天仙配》、《女駙馬》等;泗州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作《鮮花記》、《空棺記》等;徽劇,即“二黃調”,代表作《七擒孟獲》等;廬劇,代表作《秦雪梅》。
廬劇,原名倒七戲,又稱小倒戲、小戲,另有別稱花籃戲、采茶戲、燈戲、二小戲、三小戲、和州戲、倒祭戲、稻季戲等,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間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區。廬劇的傳統唱腔分主調和花腔兩部分,表演樸素而活潑,簡單而真實,同時廬劇演員身兼數角,輪番替換,還要兼打鑼鼓,早期廬劇用鑼鼓伴奏,主要有堂鑼、大鑼、小鑼三件打擊樂器。
徽劇,原名“徽調”、“二黃調”,1949年后定名徽劇?;談橹袊不帐〉胤?a href='/xiqubaike/23611.html' title='CCTV11戲曲頻道 10-24節目表' target='_blank'>戲曲劇種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漢族地方戲曲,也是中國戲曲的一個重要劇種,不僅京劇是在它的基礎上演變形成,中國南方的許多地方戲曲劇種,也都與它有著歷史淵源關系,其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燈、花鼓調,先于農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劇種。它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采茶戲、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