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身的傳承發展最終還是要充分激活人的最大作用,以人的發展特別是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為核心,進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人是文化的存在,我們說文化,實際上是在說人性、人心、人生,文化說到底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人的方式改變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帶上人文的性質。“化人”是反過來再用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來培養人、裝備人、提高人,使人的發展更全面、更自由。我們有必要對“中華”進行深入辨析和理解。

首先,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主力軍是青年。6月19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蔡奇代表黨中央發表了題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書寫壯麗青春篇章》的致詞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廣大青年要弘揚永久奮斗的優良傳統,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克服一切不思進取、耽于安逸、躺平佛系的消極思想,以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引領時代、敢于創造世界奇跡的豪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用實際行動續寫中國青年運動的奮斗華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年是責任主體。青年是“常為新”的,但喜新不意味著一定厭舊,需要把握好青少年的思想行為特征。青年的一個顯著特征便是“好奇心”,許多文物和中華文化遺產本身就妙趣無窮,若進一步輔之以新奇多樣的傳承體驗活動,那么他們的熱情和興趣將會得到極大的激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當代青年要理性地傳承傳統文化,不是采取無視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巨大時代差別的文化復古主義,不是簡單地把傳統文化的某一部分直接“嫁接”于當代實踐。傳統文化是一個多元互補、精華與糟粕并存的復合文化形態,而且精華與糟粕的判定不是一個單純的靜態挑選過程,而是隨著時代需要的變化,二者可能發生動態轉化。在這個意義上,應該實事求是地對待傳統文化,按照現實社會的需要、價值主體的利益、現代人的思維模式等,進行現代和傳統的文化傳承續接。

其次,青年要為中華文化傳承發展插上創新的翅膀。青年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創新力”。如今的青年選擇不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停留在書本上、塵封在博物館展柜里,而是通過自身對文化精神進行領悟和加工,創造出更適應當下受眾的文化產品。從線上到線下的文化傳承不僅彰顯了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自信,更激發了更多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創意,使他們自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主力“粉絲”。特別要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打開寬廣的創新空間。我們要充分認識“第二個結合”的重要意義,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展開面向未來的中華文化創新。

在信息技術時代,現代科技的廣泛應用為青年傳承創新中華文化打開了新窗口。比如,《唐宮夜宴》用5G+AR技術將盛唐風貌“遷移”到當下,《數字藏經洞》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點擊中得以體驗千年文化積淀……高新科技的賦能,讓館藏的文物、古籍里的文字和佇立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從歷史中“走出來”“活起來”“火起來”,讓傳統的成為現代的,使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 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要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我國臺灣地區的著名畫家蔡志忠將老子、莊子、孔子用動畫版形式創新表現出來, 介紹他們的主要思想內容, 受到了整個華語文化圈的推崇和歡迎。

最后,激活中華文化的價值,青年重在踐行。筆者長期圍繞文化傳承發展進行研究,提出“中華文化激活發展論”,即文化本身的傳承發展最終還是要充分激活人的最大作用,以人的發展特別是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為核心,進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青年作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希望所在,內心能否堅定文化自信關乎國家發展與民族興衰。青年作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主力軍,要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文化就是在客觀理性的前提下,認同、肯定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還要把這種認同轉化為行動。青年群體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最具社會活力和創新意識,青年應主動擔當,投身文化傳承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在文化傳承發展中貢獻青春力量和塑造文化自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核心價值觀的沃土,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時代精神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方向和正確路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等一系列智慧沉淀而成的“金句”,激勵廣大青年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的責任和擔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的傳承中無處不在,潤物細無聲,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人生指南和行為規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要學習,更要踐行,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見微、見實、見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華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傳承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孕育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成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行者,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將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下去,讓世界都看到璀璨的中華文明。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二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