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戲曲演出 “九山書會·大宋戲倉”不止
這個五一,在央視總臺《2023年春節戲曲晚會》的錄制地——九山書會推出了全國首個戲曲生活市集“九山書會·大宋戲倉”。游園、觀戲、茗茶、市集……九山南戲文化園內,轉角都是戲。戲曲文化再度“破圈”趨勢明顯增強。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話語體系、審美取向等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戲曲文化如何繼續傳承?戲曲故里面臨著新課題。
“九山書會·大宋戲倉”5月1日等你來! 5月1日至3日,全國首個戲曲生活市集——“九山書會·大宋戲倉”將在溫州鹿城九山書會隆重舉辦,深度還原九山文化魅力、展現沉浸式繁華盛景,開啟一場集戲曲文化、非遺手工、茶點咖啡、美食游樂于一體的梨園盛宴。
一
不可否認,這是一道難題。擁抱年輕人,是業界比較一致的探索方向。
相較于傳統戲曲的“唱念做打”,“九山書會·大宋戲倉”呈現的方式很“潮”。活動現場,你會感受到蓬勃的朝氣撲面而來,許多流連于此處的年輕身影,稚嫩面孔,讓900年的南戲文化顯得越來越年輕。
比如結合與戲曲相關主題,開發適合年輕人消費的戲曲元素特色業態,如戲曲妝照、主題攝影、古裝體驗、中式慶典、戲曲跨界演出、南戲主題輕餐飲等,以此激活南戲文化“年輕態”,吸引更多年輕人,甚至是青少年來打卡。
“九山書會·大宋戲倉”以現在流行的跨界合作的模式,通過“戲曲+”的方式,打造集戲曲文化、非遺手工、茶點咖啡、美食游樂于一體的九山書會梨園游樂場,探索傳統戲曲文化在現今潮流文化下的傳承與發展,讓戲曲回歸大眾藝術的本質。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形成戲曲獨有的文化IP,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讓戲曲文化傳唱得更好更遠。
事實上,《2023年春節戲曲晚會》之后,溫州就以九山書會為據點,謀劃各項戲曲活動,特別是在“如何吸引年輕人參與”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嘗試。
比如在抖音設置“我在春戲晚拍攝地打卡”話題,視頻刷爆朋友圈;組織“梨園桑梓情,僑娒鬧元宵”戲曲專場演出,并通過網絡視頻直播,為世界各地華僑華人送上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邀請海外傳播官、華裔青少年、外國留學生、僑界代表共同參與“南戲走向世界”系列活動,讓“國粹”變“國潮”,讓更多群眾了解南戲、走進南戲、熱愛南戲。
傳統戲曲看上去離現代人十分遙遠,但從南戲的歷史來看,它本就是從大眾的生活中走來,人們愛看戲,愛的正是戲文、聲調、故事能夠娛人娛情,“娛樂性”不是妥協,恰是回歸。
二
南戲文化包羅萬象,蘊藏著900年的文化能量。
央視總臺《2023年春節戲曲晚會》為戲曲故里注入了鮮活的內在驅動力。南戲的傳承發展、傳播推廣趕上千載難逢的良機。
緊抓潮流接觸點,尋找戲曲發力點。顯然我們已經看到了“央視春戲晚”帶來的影響力。
春節之后,溫州順勢推出“2023南戲新春季”“九山有戲”及“喜鬧元宵、潮玩鹿城”系列戲曲主題活動,讓古戲臺上每天都有好戲可看,日均近萬人次前來看戲、聽戲,九山書會也因為“戲曲”成為溫州新的文化地標。而“九山書會·大宋戲倉”正是深挖九山書會歷史文化底蘊,量身定制的文化IP,既體現溫州作為“戲曲故里”的文化內涵,又強調其在戲曲春晚效應下賦予的文化傳承創新中所承擔的任務。
九山河一帶自古以來是溫州城演藝場所的集聚地。在北宋時,就有“眾樂園”,勾欄瓦舍集中,九山書會余音裊裊,影響很大。我國迄今所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戲曲劇本《張協狀元》由南宋時期溫州的九山書會創作。
在歷史街區改造中,“戲曲”是一張不可多得的金名片。2021年開始,鹿城開展松臺山歷史文化提升項目,通過對歷史文化進行挖掘、梳理,恢復了九山書會戲曲景點,讓更多的南戲劇目可以在此演出展示。同時配合央視春戲晚拍攝需求,深化南戲文化園一期,以九山書會古戲臺為中心,完成南戲書房、牡丹亭、勾欄瓦舍、高明樓等主要節點的功能完善及南戲文化園氛圍營造。
當傳統文化融入可以觸摸、感同身受的日常生活,傳承也就有了“溫度”、傳統文化有了新的延續形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通過“沉浸式體驗”“網紅打卡”等方式,與歷史對話,與傳統共鳴。
三
不可否認,對于不少年輕人而言,傳統戲曲的唱腔、唱段欣賞,難以引起共鳴,“聽不懂、看不明”成為欣賞傳統戲曲路上的一道坎。這種形勢下,通過做加法,讓傳統戲劇戲曲和新業態結合,營造新欣賞場景,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筆者看來,年輕人之所以愿意“入坑”,在于這些創新手段切中了他們的審美需求。
一是氛圍新,戲曲體驗不僅是在舞臺上,也可以是園林、庭院里。比如南戲博物館,經常人來人往,這是一個集日常展演、展覽展示、文創生活、休閑消費、互動體驗等業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娛樂空間,多樣化、體驗式展現南戲,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去處”。
再比如,“九山書會·大宋戲倉”市集上,整個園區影視化沉浸式布景,一步一景的國風美陳打卡點布置,讓你入園即穿越。
二是形式新,把當代流行文化融入戲曲中。最近很火的越劇《新龍門客棧》,嘗試把“環境式戲劇”駐演模式引入了越劇這一傳統戲曲領域。這種如今在年輕人眼中最流行的觀演模式,與沉浸式戲劇、劇本殺等新“游戲劇場”的戲劇玩法正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
九山書會也正在謀劃戲曲戲劇沉浸式體驗活動。比如根據與南戲、溫州歷史等相關的劇本,通過與NPC的互動,沉浸式參與劇本游戲,并在過程中逐步了解劇本所傳遞的相關知識。
三是傳播新,讓傳統戲曲以更多元的方式登上國際舞臺。春節戲曲晚會落地溫州,結合了溫州70萬海外華僑,輻射130個國家、385個僑團的優勢,實現全球傳播。
為讓南戲這出“好戲”常唱常新,“九山書會·大宋戲倉”將推出“書會才人沙龍會”,邀請戲曲名家名角以對話交流方式向市民普及戲曲文化、分享創作思考、共話傳承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南戲、讀懂溫州。
讓傳統文化火起來,在今天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就要尋求文化傳播新的出口。
一張照片、一段視頻、一組漫畫、一篇微信推文,都可能成為傳統戲曲發展的契機。但這些創新手段,歸根到底只是一種營銷模式,更重要的是營造一個怎樣的生態,讓傳統戲曲能活在當下,讓年輕人真正體驗傳統文化的美。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