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韋小兵簡介_韋小兵秦腔演員_秦腔花臉韋小兵

古老秦腔唱出全新韻味。

韋小兵秦腔演員_秦腔韋小兵簡介_秦腔花臉韋小兵

演出開場前,韋小兵在后臺精心做準備。

韋小兵秦腔演員_秦腔韋小兵簡介_秦腔花臉韋小兵

侯艷(中)在為演員“講戲”。

秦腔韋小兵簡介_韋小兵秦腔演員_秦腔花臉韋小兵

一招一式,盡顯功底。

韋小兵秦腔演員_秦腔韋小兵簡介_秦腔花臉韋小兵

《貍貓換太子》老戲新排,煥發新的生命力,受邀參加在西安舉辦的第九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并被推舉為特別推薦劇目。

秦腔花臉韋小兵_秦腔韋小兵簡介_韋小兵秦腔演員

文化大篷車開進鄉鎮村落,惠民演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資料圖片)

秦腔花臉韋小兵_秦腔韋小兵簡介_韋小兵秦腔演員

春節臨近,演員在為新春走基層的演出排演新節目。

編者按

吼一段秦腔,穿過歷史,響徹山河。

從田間地頭到市井巷口,從書聲瑯瑯的校園,到社區廣場的樹影下,時而傳來陣陣秦腔,激昂高亢的聲韻,融入生活的日常。

守正創新,秦腔藝術煥發新光彩。

2011年,寧夏秦腔劇團和銀川市秦腔劇團合并組建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為傳統的戲曲融入現代音符。劇院先后創排了秦腔現代戲“三部曲”——《花兒聲聲》《狗兒爺涅槃》《王貴與李香香》,實現觀眾口碑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其中,《花兒聲聲》《王貴與李香香》兩部作品均獲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華大獎”。

努力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戲劇作品,秦腔劇院勇立“文化潮頭”。經典老戲新唱,積極創排新戲,劇院人才輩出,接連誕生了6位“梅花獎”得主,包括秦腔名家柳萍、張曉琴、李小雄、侯艷、屈連英、韋小兵。

“秦腔是咱們西北的地方戲,我從小就愛秦腔,沒事就喜歡吼兩嗓子。”1月1日,在寧夏秦腔劇院首屆青年人才新年惠民系列演出的后臺,韋小兵說。11歲時,韋小兵考入甘肅省莊浪戲校學習秦腔表演藝術。1989年7月畢業后,進入甘肅省莊浪縣秦腔劇團。“2002年,我調入銀川市秦腔劇團,師承花臉名家李買剛。”多年來,韋小兵成功地塑造了包拯等一系列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2017年5月,韋小兵領銜主演的改編秦腔傳統劇《臥虎令》摘得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同時,市場的繁榮賦予了更多青年演員登臺表演的機會,周劍、李夢聰、黃瑞妮、孫小鵬、梁軍、魚亮等優秀青年演員在一次次藝術節、送戲下鄉、戲曲進校園的舞臺上,收獲了寶貴的表演經驗和自信,嶄露頭角。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德藝雙馨的文藝人才隊伍。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的全體演職員活躍在基層一線,將“文化大篷車”開進鄉村、校園、企業、社區,把這一文化惠民演出品牌越擦越亮,將努力推出更多適應群眾需求和時代發展要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