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京劇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思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周傳家;;古典美與現代性的兼容并重[J];藝術評論;2011年02期
2
許承寧;;京劇藝術 民族國粹[J];神州;2011年01期
3
傅謹;;走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京劇[J];藝術評論;2006年10期
4
阿旺旦增;平措頓珠;;藏戲成功申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J];西藏藝術研究;2009年03期
5
項陽;;保護:在認知和深層次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的前提下[J];音樂研究;2006年01期
6
劉滿佳;;對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思考[J];中國民族;2006年01期
7
;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J];神州;2006年03期
8
孫曦;;發掘傳統價值 守護精神家園——訪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視員阮蘭玉[J];文化月刊;2011年01期
9
韓輝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2007[J];音樂生活;2008年02期
10
;西藏非遺有效保護兩項代表作入選人類非遺名錄[J];旅游縱覽(行業版);2011年05期
11
;金華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金華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金華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J];金華政報;2008年07期
12
孫家正;在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美術觀察;2003年12期
13
余達喜;;最后的贛儺——寫在《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之后[J];創作評譚;2006年06期
14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J];青海政報;2007年04期
15
馬建軍;;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7年01期
16
張秋紅;劉麗華;;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幾個問題[J];博物館研究;2010年04期
17
馬建華;;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價值意義[J];福建藝術;2007年04期
18
梁谷音;;保護文化遺產之我見[J];戲曲研究;2009年01期
19
梁谷音;;保護文化遺產之我見[J];戲曲研究;2009年02期
20
;“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曉峰;;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造特色歷史文化名城——以山東省平度市為個案[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京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挑戰·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9年
2
隋維娟;;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京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挑戰·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9年
3
謝曉波;;留存地方文化記憶——也談圖書館如何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A];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圖書館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郭永金;信國洋;;真正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個戰略重點“閃光”[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與發展初探[C];2010年
5
唐思京;;論公共圖書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A];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圖書館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張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思考[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7
苑煥喬;;文化生態視野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主要以京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A];建設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軟實力——2010北京文化論壇文集[C];2010年
8
John Hurd;;在發展的時代保護建筑、考古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途徑[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展模式:“人類遺產對文明進步的啟示”考古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劉潤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空間保護——以浙江省西塘古鎮為例[A];規劃創新京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2010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高衛華;黃迎新;;湖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傳播的現狀——2010年“湖北民族文化傳播”暑期調研報告[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墨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2
何華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韓小兵;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基本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譚志國;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5
劉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路徑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6
吳磊;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歐陽正宇;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王偉;韓城古城傳統建筑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關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9
劉堅;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10
麻三山;隱藏在記憶里的文化符號[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畢亮;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D];揚州大學;2010年
2
曹韞;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行政行為的法律規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沈姮;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但娟;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及其法律規制[D];西南大學;2010年
5
姚建;轉型時期民族地區政府文化職能轉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劉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治理結構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巴桑吉巴;拉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8
陳竹君;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9
國慧霞;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保護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10
王娟;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政法保護及其完善[D];蘇州大學;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民彤;非遺“中國年”中有“憂思”[N];文學報;2009年
2
駐內蒙古記者 阿勒得爾圖通訊員 劉陽;中國蒙古族呼麥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范璐;我省確定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N];山西政協報;2009年
4
記者 谷振國;我市有了文化遺產園[N];大連日報;2009年
5
記者 鄒海濤通訊員 皮詠龍;“西塞神舟會”打包申“世遺”[N];黃石日報;2009年
6
記者 王淑玲實習生 高潔;省政府公布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N];陜西日報;2009年
7
記者 王琦;“篆刻”被聯合國批準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N];杭州日報;2009年
8
記者 韓曉玲;守護我們的燦爛遺產[N];湖北日報;2009年
9
晏曉斐;中國書法成功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N];美術報;2009年
10
記者 原玉紅;全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公布[N];銅川日報;2009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