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伴奏樂器的三大件 德州手造 | 用匠心,做一把“有生命”的京胡
一根竹竿、一個竹筒、一把琴弓、兩根琴弦……這些簡單的天然材料,歷經烤制、淬煉、烘干、鉆眼、蒙皮等一系列程序,在手工藝人付榮山的妙手組合下,變成了一把京胡。
京胡,又稱胡琴,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末期,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京胡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是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也是京劇文場中當之無愧的“主角”。京胡因京劇腔調分西皮琴和二黃琴,均由琴桿、琴筒、弦軸、千斤鉤、弦馬、琴弦和琴弓等部件構成。
#烙眼 >>
#上弦 >>
3月28日,記者走進付氏京胡技藝工作室,只見76歲的付榮山左手拿筒,右手握著銼刀,正細細打磨著琴孔,時不時還會拿起擔子跟琴筒插在一起比對,然后再打磨,反復數次。
#拴絲 >>
#調直 >>
作為付氏京胡制作技藝的創始人,付榮山同京胡結緣已50多年。“做一把好琴,必須先做一個好人。材料的質量,不僅考量著京胡品質,更考量著制琴人的良心。”付榮山一邊擴孔一邊介紹說,“擴孔”是一項細致活、精細活,也是決定一把琴做得精細不精細的主要工序京劇伴奏樂器的三大件,容不得半點馬虎。京胡工藝復雜,全靠手工制作打磨,也正因為此,每一把京胡都獨一無二京劇伴奏樂器的三大件,烙刻著手藝人的心血和技藝。
#修筒 >>
#裝軸 >>
付榮山雙手白皙、細長,但能清晰看出銼刀、釘子所留下的疤痕。平時的他有點耳背,略顯老態,但一進入工作狀態,卻腰板筆直、充滿手藝人獨有的氣質。付榮山說,自己從小就喜歡京劇,再加上喜歡拉京胡京劇伴奏樂器的三大件,自然而然地愛上了制作京胡,“我十四五歲就開始做京胡了,一開始就是喜歡、好奇,也沒系統學,被老人熏陶著就會了。”
付氏京胡采用全手工制作,特點為音質飽滿洪亮,音色圓潤清脆,良好的品質來自于精工細作的經典技藝,取決于付榮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與靈感,以及對藝術的感悟和把握。“每一把京胡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人的智慧與情感,已與京胡神形合一,所以它是有生命的,承載著工匠和大自然的靈魂。”付榮山如是說。
“京胡制作技藝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將這門技藝傳授給后來人,讓后人們愛京劇國粹,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文化,讓婉轉圓潤的京胡弦音源遠流長,使中華文明的瑰寶綻放出新的光彩。”付榮山說。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