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戲曲名段名字_戲曲名段20首_經典戲曲名段

縱看古今,人生皆戲,戲映人生。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

名家名段】豫劇《朝陽溝》《五姑娘》《香魂女》選段 徐俊霞演唱專輯

經典戲曲名段名字_經典戲曲名段_戲曲名段20首

戲曲行話集錦1,看看你知道幾個?

[笑場]

行話. 亦稱噴場.

演員在演出中脫離劇情與人物而失笑, 破壞了舞臺藝術的嚴肅性與真實感.

[誤場]

行話.指演員未能按時到達劇場扮戲, 延誤了上場.

[冒場]

行話.和誤場相反.指演出時,演員過早的出現在舞臺上.

[怯場]

行話.演員因為初次登臺經驗不足或對所演之戲生疏等緣故, 臨場心慌而失去控制力, 使演出效果受到影響.

[暈場]

行話. 演員由于對戲不熟練或精神過于緊張等原因, 造成表演慌亂. 出現忘詞,唱錯,失手等舞臺事故.

[冷場]

行話. 指演員由于忘詞,誤場等原因,造成舞臺演出的突然停止. 是舞臺演出最忌諱的現象之一. 演出中, 不管發生什么事情, 都不應中斷.

[救場]

行話。指對演出中突然出現的失誤,同臺的有關人員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予以補救, 使演出能繼續進行。

[翻場]

行話。演出時,演員認為同場演員或樂隊有所失誤,引起不滿, 當場給對方予斥責, 使演出中斷。

[把場]

行話。演員演某一劇目因經驗不足等原因,由師長在側幕照應把關,以穩情緒。有時演出特注明由某某名人“把場”,既抬高演戲演員的身價,又借此招徠觀眾。

[飲場]

行話。京劇戲班的舊俗。舊時京劇演員在臺上演出中間,常由檢場人員上臺遞送茶水, 讓演員當場飲用潤喉。 50年代提出凈化舞臺,此俗遂除。

經典戲曲名段名字_經典戲曲名段_戲曲名段20首

[捧角]

行話。亦稱捧場。指通過包購戲票,哄堂喝彩, 撰文揄揚等手段, 造成聲勢, 以達到抬高某演員或劇團身價地位的目的。

[明場]

行話。相對暗場而言。凡演員在臺上表演的情節,都稱明場。

[暗場]

行話。相對明場而言。某些劇目中的部分情節不在臺上表演,而放在幕后進行。或通過人物的臺詞加以說明,或運用音響效果表明。

[謝場]

亦稱送客或金榜謝場。京劇戲班的舊俗。演出結束,由小生(穿大紅官衣,戴駙馬套翅)和旦角(穿霞帔戴鳳冠)各一人至臺前向觀眾行禮感謝。有時走下舞臺,送觀眾到劇場門口。

[聽場]

行話。后臺候場的演員注意力集中于舞臺上的演出,以便自己能準時出場。

[候場]

行話。指演員將上場之前, 守侯在出場處幕后,作好準備。

[墊場]

行話。指在場與場之間臨時墊場子,為后一場的演員贏得時間。 是救場的一種形式。

[楞場]

行話。指演員舞臺上突然出現的差錯,缺乏思想準備,不能隨機應變經典戲曲名段經典戲曲名段, 造成演出中斷。

[趕場]

行話。有兩種情況。一指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角色的改裝或換服裝等事宜,保證準時上場。

經典戲曲名段名字_戲曲名段20首_經典戲曲名段

[滿宮滿調]

行。演員演唱時音高到位, 聲音飽滿,氣力充沛。

[走板]

行話。也稱丟板。演員行腔時, 節奏不穩, 或快或慢, 與樂隊奏出的板眼脫節。

[夯兒]

行內暗語。亦稱吭兒。是京劇演員對嗓子的習稱。

[左嗓子]

行話。京劇界通常指高而窄的嗓音。此種嗓子能高不能低, 遇到小腔轉彎處, 往往唱不好。

[三條腿]

術語。戲曲唱詞分上下句,詞句成雙,其押韻為上仄下平。但也有例外,只有上句,而略去下句,以鑼鼓[掃頭]代之。這種處理也稱掃一句。

留腿兒行話。亦稱甩上句。指一個唱段唱到最后一句時,暫時留下不唱,接著進行表演,然后再由這個角色或其他角色接唱留下的一句。留腿兒后接唱的最后一句稱縫腿兒或縫上。

[合弦]

亦稱巴弦。指演員的演唱與樂隊的伴奏如膠似漆的粘合在一處,無絲毫相違相離的紕漏。

[合槽]

指臺上表演時演員與樂隊之間的配合默契。演出中彼此影響,吸引,逐漸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帽兒戲]

亦稱開鑼戲。指演出時的第一出戲。舊時,帽兒戲多是像《天官賜福》,《白壽圖》之類情節較為簡單的戲。解放前后,帽兒吸的劇目逐漸有所變化,多是些火熾精彩的小武戲和能活躍觀眾情緒的風趣劇目。

[軸子]

指一場折子戲演出中作為軸心的主要劇目。舊時戲班排戲“打本子”,將臺詞用毛筆寫在長條紙上,卷起來似一軸畫卷。戲大紙長,卷起的紙卷就粗,戲小紙短,卷起的紙卷就細,便有大軸,中軸,小軸之說。

[送客戲]

也稱大軸。舊時一場戲往往要演出五六個小時左右,時間過長,觀眾不等終場就離座。因此戲班常把劇目的重點放在壓軸戲上,最后一出則安排演些技術性較強的小型武打戲或趣味性濃的玩笑戲,讓觀眾在這無足輕重的演出中逐漸散去,姑稱。

經典戲曲名段名字_經典戲曲名段_戲曲名段20首

[大軸]

見上。

[壓軸]

指一場折子戲演出的倒數第二個劇目。由于緊壓大軸而得名。 演壓軸戲一般都是戲班掛頭牌的主要演員。

[武軸子]

一場折子戲演出中,小軸,中軸,大軸一般演武戲,因而稱作武軸子。

[大戲]

1 指整本的,大型的或較大型的戲。 相對小戲而言。此外, 還指那些歷史較為悠久, 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演出普遍。

2 指流傳廣泛的劇種,如京劇,昆曲,秦腔等。

[小戲]

指小型的,單出的折子戲。 相對大戲而言。演出時間一般在半小時左右。

[折子戲]

指整本戲中相對完整的一折戲。如《白蛇傳》中的《盜草》,《斷橋》都是。折子戲往往是整本戲中精彩的一折,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演出時常將幾出折子戲組成一臺戲。

[對兒戲]

指兩個演員在一出戲中扮演分量不相上下的兩個人物。如《坐宮》中的楊四郎和鐵鏡公主,是老生和青衣的對兒戲。《赤桑鎮》則是花臉和老旦的對兒戲。

經典戲曲名段名字_經典戲曲名段_戲曲名段20首

注:【大鼎豫劇】數據庫有上千部大戲(豫劇、京劇、曲劇、越調等,包括稀有劇種),免費點戲,請朋友關注本平臺在后底部寫留言里回復。

朋友們,喜歡本平臺請支持我們多多轉發喲!更多精彩節目和文章請在查看歷史信息主頁面上方搜索欄中經典戲曲名段,再搜索您喜歡的節目。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