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凈角出場視頻 梅蘭芳金獎大賽漫評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馬明捷(1941.9.8-2011.2.3)
作者簡介:
馬明捷,筆名鳴杰,漢族,中共黨員。祖籍山東平度。1963年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今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文系。先后擔任吉林省文化局戲曲研究室、旅大市文化局戲劇理論研究室干部,旅大市文聯編輯,大連市藝術學校教師、副校長,大連市藝術研究所書記、副所長,大連京劇團(院)藝術顧問,1996年晉升研究員。生前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大連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顧問,遼寧省老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曲學院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論文導師,大連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馬明捷戲曲文集
劉新陽編
1994年9月3日晚9時58分,中央電視臺大演播廳、天津青年京劇團老旦演員蘭文云《五鬼捉劉氏》最后一下鑼鼓打住,歷時三年的梅蘭芳金獎大賽落下了帷幕。
對于這次在時間、規格、覆蓋面上,都是京劇史上空前的盛舉,我沒有能力做全面評論,但又有不少話想說,可能說的是漫無邊際吧,就叫漫評吧。1990年12月29日,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活動期間,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在北京東四八條中國戲劇家協會禮堂,向國內、外發布了舉辦“梅蘭芳金獎大賽”的消息,作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各界密切關注下,經過一年多的準備,由文化部振興京劇指導委員會、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中國京劇》雜志社協辦的“梅蘭芳金獎大賽”于1992年12月在北京開鑼。首次比賽是旦角(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1993年第二次比賽是生角(老生、武生、小生),1994年第三次比賽是花臉、丑、老旦。三次比賽皆冠以梅蘭芳之名,因為梅蘭芳此時不僅是作為旦角演員看,而且是世界三大演劇體系之一的中國戲曲的代表人物,當然也是京劇的代表人物,對此,京劇界內、外皆無異議,主辦者苦心可鑒。報名參加“梅蘭芳金獎大賽”是有條件的,即:1.在全國性評選活動中獲獎的京劇演員或國家一、二級演員。2.有較大影響的、個人首演的、具有獨創性的劇目。3.藝齡在十年以上(在?;蛟趫F學習期不算)。4.能夠演出的劇目在十五出以上。5.年齡在五十五周歲以下。這五條限定了比賽是在高層次中進行的。符合條件,報上了名,還得過“由藝術評審委員會認真觀看錄像(送審兩出戲片斷,一出學演的傳統戲,一出由本人首演的劇目片斷或有獨創性的、能夠充分體現本人表演藝術風格的劇目)細致評議,然后投票產生參賽演員”的一關,通常稱之復賽。復賽評選過關者參加決賽,決賽在北京舉行。評 委會和電視觀眾票各占50%,評出的演員1/2獲金獎,1/2獲提名獎。
當劉長瑜、李維康等十六名進入《梅蘭芳金獎大賽》旦角組決賽的名單公布時,人們認可了這是一次高水平、高規格的比賽。由于決賽實況由中央電視臺向海內、外直播,所以,更加吸引了喜歡京劇,關心京劇的各界人士的注意和重視。
數字是枯燥的,但有時又是最能說明問題的。
三次比賽共有五十五名演員進入決賽,其中歷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二十四名,奪得梅蘭芳金獎者十六名,八名與金獎無緣,屈居另冊(提名獎)。
1987年、1991年兩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選賽獲獎者二十二名進入梅蘭芳金獎大賽決賽,奪金獎者十三名,九名未現昔日輝煌。
五十五名參加決賽的演員中,北京(含中直、北京市、軍隊)二十一名,天津十一名,上海六名,共三十八名,占70%強;全國二十六個省(自治區) 十七名,占30%弱。 金獎獲得者二十八名中,北京(同上)十二名,天津七名,上海三名,共二十二名,占80%,二十六個省(自治區)六名,占20%。 1992年十六位名旦參加角逐,八名獲金獎,北京五名(中國京劇院劉長瑜、李維康、劉琪; 北京京劇院楊淑蕊; 北京市戲校孫毓敏),上海一名(方小亞),京、滬外僅山東薛亞萍、吉林王繼珠金榜有名。
1993年生角組二十四名強手打擂,十二名獲金獎,北京六名(中國京劇院于魁智、張建國、趙永偉、于萬增、江其虎;北京京劇院葉金援),天津三名(馬少良、楊乃彭、王立軍),上海二名(奚中路、李軍),京、津、滬外五名上擂者,除鞍山楊建忠(小麟童)分得一席外,其余四名皆望金興嘆,扼腕 而歸。
1994年凈、老旦、丑角比賽爆出冷門,中國京劇院堂堂國家大劇院參賽演員全軍覆沒,無一名通過復賽。入選者十五名,獲金獎者八名,北京一名(北京京劇院趙葆秀),天津四名(孟廣祿、鄧沐瑋、胡小毛、蘭文云),京、津外,大連(花臉楊赤)、山東(老旦郭躍進)、湖北(丑角朱世慧) 各奪一金。
我不厭其煩地羅列了上面這么多數字,想說明什么?首先,我想說梅蘭芳金獎大賽是高層次、高水平的比賽,也是一場近乎殘酷的比賽,參賽演員的級別、職稱、知名度、過去的榮譽京劇凈角出場視頻,在決賽場上,都不發生任何作用了,一切都看你的現場表現。其次,梅蘭芳金獎大賽雖然是全國性比賽,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之間的較量也可以。中國京劇的實力還是集中在京、滬、津,別的地區從整體上是無法與這三家抗衡的。京、津、滬之外 的京劇演員能夠擠進決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再想奪取金獎,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除非你有絕對的優勢,有壓倒對手的技藝,也就是有撒手锏,才可能在與京、津、滬的強手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據大賽組委會透露,參加比賽的花臉二十三名,復賽時十七名落第,六名進入決賽。他們是北京青年京劇團黃彥忠、天津京劇團鄧沐瑋、天津京劇三團康萬生、天津青年京劇團孟廣祿、上海京劇院唐元才、大連京劇團楊赤,京、 津、滬外唯楊赤一人。
最先披露決賽名單的是天津《今晚報》,花臉的排列順序是楊、孟、鄧、康、唐、黃。后來,問及大賽組委會有關人士,才知道《今晚報》是根據得票多少排列的,二十六位評委參加投票,楊赤二十六票,全票入闈者唯
楊赤一人。
8月25日決賽開鑼,9月1日楊赤以《九江口·闖宮、阻駕》、《絕龍嶺·發點、中伏》兩劇上陣,9月3日比賽結束,9月27日評獎結果揭曉,楊赤連得二十六位評委全票,四萬余張電視觀眾全票,本次比賽一人而已,居金獎榜首。
1987年,大連京劇團在天津演出時,就有人提出了楊赤現象,1991年,理論家曲六乙在《中國戲劇》上發表了《楊赤與楊赤現象》的文章,關于楊赤現象,在楊赤從北京捧金而歸后,是應當認真研究了。
六十年代,京劇花臉形成裘(盛戎)派熱,七十年代末出現十凈九裘或無凈不裘的局面,八十年代裘派熱達到高潮。裘盛戎死后,由于各種原因,裘早期弟子方榮翔被推到裘派掌門人的地位,于是許多有志學裘的中、青年花臉紛紛從方而學裘。然而,遺憾的是方榮翔在唱功雖造詣很深,其他功力非上乘。日久,京劇花臉大多一味崇唱,做工、念工、武工皆顯現頹勢、表演藝術嚴重失衡,許多劇目不復見于舞臺,架子花臉、武花臉人才缺乏。1987年、1991年兩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選賽,參加決賽的幾乎全是站著唱的銅錘。對此,京劇界都已感覺甚深,人們在急切地呼喚、尋找不僅能唱,而且能做、能念、能武的花臉。于是,一直按照“文武兼備,以文為主,袁裘并學,以袁為主”的方針學習、成長的楊赤便順理成章的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1990年底,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活動期間,一出《九江口》,震動京華,一舉奪得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繼尚長榮第二個摘取梅花的京劇花臉(此時,眾多裘派花臉中尚無一人獲此獎)。從此,楊赤一帆風順,在北京頻頻曝光,知名度扶搖而上,為梅蘭芳金獎大賽做了堅實的鋪墊。
這次參加決賽的六名花臉中,有四名裘派。孟廣祿、鄧沐瑋、康萬生、 唐元才都是方榮翔弟子,嗓音、唱工全都不錯,參賽劇目都是唱工戲,實力不 弱。
遺憾的是他們選的新戲也是賣唱的,沒能展現唱工外,運用其他藝術手段塑造人物的修養。需知,裘盛我當年恰恰是極重視做工的,并且在這方面的創造取得很大成功,開拓了銅錘花臉表演藝術的新階段,從而贏得“做工銅錘”的稱號。從這個意義上,孟、鄧、康、唐離完整的裘派還有一定的距離。黃彥忠以《火燒余洪》和《黃一刀》兩戲片段參賽,前者武花臉應工,后者屬架子花。黃的靠功、把子功、跟頭功都相當的好,而且有嗓子京劇凈角出場視頻,現場發揮的也好,可惜的是嗓音比那五位還是不行,《黃一刀》演的沒有光彩,另外,可能過去沒怎么唱過“中間的”,舞臺上的“份兒”也不夠。在這種形勢下,楊赤在他參賽的兩出戲中,唱、念、做、武集中發揮出來,張定邊(《九江口》)、聞仲(《絕龍嶺》)兩個戴白滿的人物明顯地區別開來,很顯然比那五位高出一大截來,這就無怪比賽現場彩聲雷動,獲兩項全票了。
楊赤的成功,說明了對藝術人才的培養,必須重視理論上的研討、論證,有了正確的指導方針,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應,反之京劇凈角出場視頻,事倍功半,勞而無功都是有可能的。
梅蘭芳金獎大賽能不能算得上京劇演員最高水平的比賽?簡單地說是,或者不是,都不妥當。
大賽組委會把參賽年齡限在五十五周歲以下,如此,旦角的杜近芳、劉秀榮、楊秋玲、張曼玲、李世濟等;生角孫岳、張春孝、馮志孝、譚元壽、馬長禮等;凈角吳鈺璋、李嘉林;丑角寇春華等便都超齡沒有報名資格了。還有一些人如生角張學津、耿其昌、李崇善、李光、葉少蘭等,旦角李炳淑、李莉、楊春霞等,凈角尚長榮、李長春等;老旦王夢云、王晶華、李鳴巖等由于各種原因未報名參賽,因此,說是最高水平的比賽有點兒勉強。
那么,不做年齡限制,或者年齡再往上寬限一些,讓六十歲左右的那一代演員也來參加比賽,這比賽還有意思嗎?舉辦梅蘭芳金獎大賽的本意之一是推出一批新人來,假如,還是觀眾非常熟悉的那幾個人,豈不掃興?再說,讓這些眼看就要功成身退的老演員和學生輩的年輕人同臺比賽,也實在不成體統,因此,我認為比賽限在五十五周歲以下是合適的。
那些雖未超齡,但不參賽的名演員又怎么看?我覺得首先是遺憾,其次是理解。這些人都是各行當的佼佼者,已有較高知名度,但是,參賽的年輕演員個個實力很強,一且在舞臺上真刀真槍較量起來,有個閃失,豈不是一世英名,付諸流水?如小生葉少蘭,已被公認小生首席,與參賽的江其虎、李宏圖皆為師生,自然不肯和自己的學生去爭奪金獎。例如,今年凈、老旦、丑角復 賽之后,評委會一致推薦上海的花臉尚長榮、老旦王夢云直接進入決賽(評委會有權提名未參加復賽的名演員直接進入決賽),而尚長榮若參賽,名列第六的黃彥忠便失去決賽的資格。 王夢云若參賽,金獎是絕對跑不了的,必然有一名老旦因此得不了金獎,尚、王二位誰肯做此事?
參賽的中、青年演員說是年輕,其實,和老一輩成名時的年齡比起來,已經不算小了。比如,四大名旦是1927年評選出來的,這年梅蘭芳三十三歲,程硯秋二十三歲,荀慧生二十七歲,尚小云二十七歲;后四大須生是四十年代末評選出來的,按1949年計算,馬連良四十八歲,譚富英四十三歲,楊寶森四十歲。奚嘯伯三十九歲。而參加梅蘭芳金獎大賽的演員則在三十歲到五十五歲,正是表演藝術家成長、成熟的時間。只是大賽辦的還是晚了點,假如早十年舉行,劉琪、劉長瑜這一茬人四十多歲,李維康三十多歲,楊秋玲、孫岳不到 五十歲,大賽肯定更精彩了。
參加梅蘭芳金獎大賽的中、青年演員水平到底怎么樣?廣大觀眾都收看了電視實況轉播,用不著我多說,盡管水平不一般齊(也不可能一般齊),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獲金獎的也好,獲提名獎的也好,最少也是十幾年的功夫了,哪個都受過正規、嚴格的訓練,哪個都受過不止一位名師的傳授,平時在劇團挑大梁,盯著唱戲,沙里淘金似的從全國一百多個京劇(院)團里選出來的尖子,怎么可能有差的呢?檢點一下,比他們高的哪里還有呢?評選,也基本上是公正的。當然有人有些看法,無非是自己看中的沒評上,而認為不算太好的卻得了金獎,這是沒辦法完全一致的。表演藝術的比賽畢竟不同于體育的田徑比賽。田賽用尺量、徑賽用表卡,對戲的衡量恐怕只好在大同中存小異了,好在確實是大同,有爭議的只在個別人身上。
賽后,有一種反映,說是既然名為梅蘭芳金獎大賽,竟無一名梅派旦角獲金獎,實在太不符實了。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前面說過,梅蘭芳不僅是梅派藝術的創始人,他是中國京劇的代表人物,以梅的名字舉行的大賽是京劇各行當、各流派的比賽,絕不是梅派傳人之間的比賽。再說當前有名的梅派旦角如梅葆玖、杜近芳、沈小梅、楊秋玲、李玉芙、李炳淑、夏慧華等,或因超齡,或因其他原因,均未參加比賽,進入決賽的十六名旦角,純梅派雖有,但實力實在不行。中國京劇院李維康一向有稱金嗓子的美譽,學梅派多年又有自己的發展,她的唱法特別適合女演員,而又沒有脫離梅派的格局、法則,與李世濟的新程派、孫毓敏的新荀派并稱為新梅派。她在大賽中列劉長瑜之后居第二位,說明了專家(評委)和廣大京劇愛好者接受,承認了她對梅派藝術的革新、發展。梅蘭芳大師一生都在對京劇藝術不停歇地改革、創造,梅 派精神正在這里,因此,說大賽獲金獎者沒有梅派的是不準確的。
梅派如此,程派有江蘇鐘萍、沈陽遲小秋參加決賽,結果雙雙落榜,尚派好像無人參賽,這是很遺憾的,然而又是沒有法辦的。比賽,就應當看實力, 搞平衡、搞照顧,大家是有意見的,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比賽,永遠是遺憾的,體育比賽、文藝比賽全一樣。梅蘭芳金獎大賽生行組決賽的結果,有的演員獲金獎我就不服氣,但是,我的看法就一定對嗎?我 又不敢說,所以,只要專家和觀眾整體上能接受,我看就可以了。
另外,我還覺得說別的沒用,歸根結底還是得培養人才,這個年頭兒靠關系也許有用,但是,總得有足夠的實力,才能和別人一爭長短。在北京,我也聽說過某某參賽者公關能力特強,領導層、評委會全部說通,又拉了多少張觀眾票,金獎必得無疑。結果呢,知名度比她差得多的拿了金獎。她卻落選了。再說楊赤,二十六位評委,他得了二十六票,四萬張觀眾票,他也得了滿票,全靠關系嗎?恐怕還是靠他二十年的努力,靠各位老師對他的培育,靠他唱、念、做、打的堅實基本功和在舞臺上創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梅蘭芳金獎大賽是對參賽演員的檢驗,也是對各地區、各劇團在培養人才,弘揚民族文化方面所做工作的檢驗。人才不能靠自然生成,需要做很多艱苦、細致的工作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更需要有識別人才、會培養人才的人才。就拿楊赤來說,自1972年他考進大連藝術學校京劇班,二十二年來,各方面幾代領導,多少老師、多少同志付出多少精力才造就了一個楊赤,取得今天的成功。
經驗值得總結,目的是為了涌現更多的人才,人才越多,我們的事業才會
越興旺,越繁榮。大連的文化藝術要建設得和我們這座城市在國內、國際上的 地位相稱,要做的事情還多得很,然而做什么離得開人才呢?
(《電視與戲劇》,1995年第5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