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6月1日,走進黃梅縣黃梅戲劇院,曲調悠揚婉轉,身法有板有眼黃梅戲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國家級黃梅戲非遺傳承人周洪年正在教唱黃梅戲經典唱段《天仙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6月底,黃梅縣將舉辦第十一屆湖北省黃梅戲藝術節,千人合唱黃梅戲是開幕式上的重頭戲黃梅戲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這幾天,周洪年來往多地,面對面教授學員演唱黃梅戲。

緊要關頭顯身手

在不登臺表演時,教唱黃梅戲就成了周洪年最重要的工作。“我最愛的還是舞臺,是舞臺成就了我。”說起自己的成名過程,周洪年十分感恩。

1989年,黃梅到北京演出傳統戲《於老四與張二女》,但原劇中飾演主要角色張大維的演員易春華先生已經逝世。易春華是名演員,張大維又因為易春華的創作而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如果這個戲張大維的形象無法完美呈現,整個戲就會黯然失色。

誰來接替這個角色呢?當時大家都為此大傷腦筋,劇團內成熟演員中,無合適人選,青年演員苗頭雖好,但這個行當的演員條件還未具備。多方權衡下,劇團準備到外地借人。

此時的周洪年才20出頭,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過一番思慮后,他主動請纓,要求接替這個角色。他的請求一出口,大家極為震驚,都為他捏一把汗。無奈之下,劇團只能讓其先試一試,一邊又加緊在外面物色人選。誰知彩排時,周洪年一上臺一開唱,扮相生動,嗓音洪亮,大家瞬間就被征服。

晉京演出時,周洪年上場一開口就掌聲四起。當時觀看演出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看完演出后接見演員時,給予了周洪年很高的評價。

(周洪年飾黃梅戲《於老四與張二女》中張大維)

接續傳承黃梅戲

興在趣方逸,歡馀情未終。今年退休的周洪年,將一輩子都獻給了黃梅戲,每天睡前哼唱一小段成了多年習慣。

“如果哪個晚上沒唱,晚上做夢都會補上,有時還和兒子、孫子一起直播唱戲。”周洪年說。

周洪年的兒子名叫周信德,如今已是黃梅縣黃梅戲劇院的一名優秀青年演員,小時候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立志想成為一名黃梅戲演員。

“一天放學,兒子告訴我想考劇院的想法時,當時我非常生氣,堅決不同意。”說起兒子想學戲的經歷,周洪年十分感慨。

兒子的堅持,妻子的勸說,逐漸讓周洪年意識到,或許傳承黃梅戲是他一家人的使命。于是便同意了兒子的請求。

“兒子學戲很勤奮,現在也能獨當一面了,演過不少角色。”周洪年介紹,在特殊時期,兒子也沒耽誤演戲,在家開通抖音直播,把黃梅戲搬到小屏幕上,一家人一起唱。

6月24日黃梅戲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千人齊唱黃梅戲將在黃梅縣唱響,或許這將是周洪年在舞臺上的最后表演。“黃梅戲已經融入了我的血液,即使不在舞臺,這戲,我還是要唱一輩子。”周洪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