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名角兒】梅花獎劉莉沙:對河北梆子愛到骨子里
提起河北梆子演員劉莉沙,戲迷朋友們能說上一連串她塑造的經典人物形象最好聽的河北梆子,既有李慧娘、杜十娘、嫦娥等傳統人物形象,也有九香、呂玉蘭、百合等現代戲中的新女性。在2018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中,劉莉沙又攜新戲《呂建江》與觀眾見面,這次她扮演的是呂建江妻子,一位懂得愛與理解的好警嫂。
12歲與戲結緣,半生與梆子為伴
小時候聽樣板戲《紅燈記》迷上了京劇,那時起,戲曲的種子開始在劉莉沙的心底萌芽,“我渴望長大后也能站到舞臺上演李鐵梅。”12歲考上藝術學校,一心想學京劇的劉莉沙卻被分到了河北梆子班。《秦香蓮》《龍江頌》《大登殿》……聽著這些名家名段最好聽的河北梆子,劉莉沙逐漸被梆子的魅力折服,徹底愛上了梆子唱腔。正因為執著熱愛,她在少女時代比同齡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在學校那些年,她沒給自己放過一天假,就連大年初一也要練完功再回家吃飯,但內心始終充滿快樂。“我沒覺得苦,反而很感恩那段時間打下的基礎。” 劉莉沙坦言。
18歲,劉莉沙進入梆子劇團。此后,她先后在幾十臺大戲中擔當主演,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梅花獎”“文華獎”等榮譽也接踵而至。而光環背后,是臺下觀眾難以想象的艱辛。為了排練、演戲,她渾身上下沒有不受傷的地方。“與梆子為伴30多年最好聽的河北梆子,受點傷也是很正常的。”說到傷痛,她總是輕描淡寫。
堅守梆子舞臺,致力戲曲傳承
在傳統戲曲發展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不少同行跳槽改行,但劉莉沙依然堅守在舞臺上。“我就是對梆子愛到了骨子里,從小接受的教育和熏陶讓我放不下她。”她打了個比方,“就像養育我們的老母親,她現在年紀大了,我們有責任把她照顧好,盡到反哺之義。”
今年以來,劉莉沙所在的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走進平山、贊皇、靈壽等縣市的偏遠山區,為老百姓送戲上門145場。每到一處,演出廣場上滿是攢動的人頭,這場面讓她備受鼓舞。
作為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黨支部書記、副團長,劉莉沙考慮更多的是河北梆子的傳承和發展。
目前人才匱乏、演職人員老齡化是院團面臨的主要困難。劉莉沙說:“為了讓更多孩子了解戲曲,熱愛戲曲,戲曲進校園已經納入了我們的日常工作。希望通過一點一滴的滲透,影響一批孩子有意愿從事戲曲行業。”
“在市場化上也要有憂患意識。”劉莉沙透露,這次展演期間,她主動向民營劇團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王紅麗討教經驗,了解他們的經驗模式。她表示,只要對戲曲事業發展有益的,都應該學習借鑒。
如何與“互聯網+”相結合,努力留住年輕觀眾,這也是劉莉沙最近思考的問題。得知河北新聞網拍攝的梆子小視頻輕輕松松收獲百萬流量,劉莉沙流露出濃厚的興趣:“哇,這么火!那我也嘗試一下。”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