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到京劇,沒什么感覺,今天又看到京劇的介紹,還是那些老生常談的介紹,卻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為什么有“唱念做打”,“生旦凈末丑”“彩色臉譜”?雖然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對這樣的傳統戲曲不甚了解了,但仔細一想,其實那些最本質的東西在今天的影視劇中依然是能找到影子的:

記得小時候新白娘子傳奇里面還有那種“說著說著就唱起來了”的橋段,明顯是繼承了傳統戲曲中“唱”的部分,現在幾乎看不到了,但是現在的主題曲啊,片尾曲,插曲什么的多少也有著烘托情感的作用呢,如果類比到小說里,有點像抒情性的描寫,“念”是指音樂性的念白,現在“臺詞”依然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雖然棄掉了音樂性。“做”是動作,這個不用說了,其重要性和臺詞一般,甚至更甚于臺詞,是我們故事創作的核心部分,“打”簡單地理解為武打和雜技,跟小說里面的“打戲”挺像。

“生”是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凈”類似于一些臉譜化的配角,我理解的是有點像npc;“末”已經漸漸歸到“生”里面了;“丑”就是滑稽搞笑式的角色。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人物的功能呀!一臺戲要好看,基本的一些功能性人物都得有呀!但是根據我自己的經歷看,這點許多人可能都做得不好,比如我的故事里“凈”和“丑”一類的人物就很生硬甚至缺失。

臉譜是跟人物的性格有關的,褒義的,貶義的,中性的,神秘的都有對應的臉譜,但我自己設計的人物臉譜往往是單一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讓他們鮮活起來,故事才好看呀。

這個時代總是飛快地往前發展,好像沒有什么東西是永不過時的,所以我們忍不住焦慮,時刻想著不要被“潮流”落下,可是越是拼命追求,越覺得像掌中流沙無法抓住,為什么不想想呢,也許有些東西一直都在那里,靜靜地等著我們。

網文無疑是一種很浮躁的文學,但一定也會有不浮躁的人默默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