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臉譜曹操_曹操京劇臉譜_京劇人物曹操臉譜

1、生行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于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2、旦行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舊社會的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年齡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3、凈行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宏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4、末行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除擔任報臺,介紹劇情梗概和劇目主題的開場外,還在戲中扮演社會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昆劇“末”行是繼宋元南戲腳色制度發展而來,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個家門,約在清代中葉初步定型。5、丑行是喜劇角色,在鼻梁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兩大分支。戲曲中人物行當的分類,在各劇種中不太一樣,以上分類主要是以京劇的分類為參照的,因為京劇融匯了許多劇種的精粹。

生: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于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清以后又衍化為老生、小生、外、末4個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稱須生,俗稱胡子生。京劇老生行又分唱功、做功、靠把和武老生,另有紅生一行,主要扮演關羽,因勾紅臉,故又稱紅生。小生扮演青年男性,分中生(扇子生)、冠生(官生)、窮生、雉尾生(翎子生)、武小生等。外,泛指生的副角,不表現確定的性格特征,唯漢劇的外唱、念、做并重。末,沿襲南戲、北雜劇之名目,今多數劇種已并入老生行。武生扮演擅長武藝的人物,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類。娃娃生扮演兒童角色,京劇中還有娃娃武生。生除了紅生某些勾臉的武生之外,其他都是素臉,也就是內行說的“俊扮”。旦: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青衣旦行里最主要的一類是青衣。青衣還有一個名稱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舊社會的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年齡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

念白都是念韻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當繁重。從服裝上看,青衣穿青褶子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個名稱也叫青衫,簡稱衫子。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如《白蛇傳》最后的一折《祭塔》,《安壽保賣身》中的李氏,《二進宮》里的李艷妃,《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春秋配》里的姜秋蓮,《賀后罵殿》里的賀后,《紅鬃烈馬》里的王寶釧,《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汾河灣》里的柳迎春,《六月雪》里的竇娥,《五龍詐》里的李三娘,《大保國》里的李艷妃,《鍘美案》里的秦香蓮,《宇宙鋒》里的趙艷容,《別宮·祭江》里的孫尚香,《春秋配》里的姜秋蓮,《法門寺》里的宋巧姣,《浣紗記》里的浣紗女等?;ǖ┑┬械牡诙箢惤谢ǖ?。從服裝上來說,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長衣裳也繡著色彩鮮艷的花樣。從年齡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如《紅娘》里的紅娘,《打櫻桃》里的平心,《花田錯》里的春蘭,《春草闖堂》里的春草,《紅鸞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緣》里的狄云鸞,《拾玉鐲》里的孫玉姣,《柜中緣》里的劉玉蓮,《鳳還巢》里的程雪娥,《釵頭鳳》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蘇玉蓮,《二度梅》里的陳杏元。從表演上來看,花旦是以做工和說白為主。

在說白上是以京白為主,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動作也比較敏捷、伶俐。花旦可以分為閨門旦、玩門旦、潑辣旦、刺殺旦。凈: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宏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凈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的不同,大體上又可分為正凈(俗稱大花臉)、副凈(俗稱二花臉)、武凈(俗稱武二花)。副凈中又有架子花臉和二花臉。丑的俗稱是小花臉或三花臉。末: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昆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在北雜劇中,末稱“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與宋元雜劇所稱的“生”同,而與“末”的涵義不同。宋元南戲所稱之“末”實即“副末”,除擔任報臺,介紹劇情梗概和劇目主題的開場外,還在戲中扮演社會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昆劇“末”行是繼宋元南戲腳色制度發展而來,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個家門,約在清代中葉初步定型。

丑:(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梁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煞治某蠛臀涑髢纱蠓种А蚯腥宋镄挟數姆诸?,在各劇種中不太一樣,以上分類主要是以京劇的分類為參照的,因為京劇融匯了許多劇種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數劇種的普遍規律,但這也只能是大體上的分類。具體到各個劇種中,名目和分法要更為復雜。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于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于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國內外都很流行,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1、生行簡稱“生”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生行分為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除去紅生和勾臉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行內術語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凈俊美的。2、旦行簡稱“旦”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3、凈行簡稱“凈”,也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并不干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4、末行簡稱“末”末為年紀較大男性。京劇中歸入老生行,沒有做更細的劃分。近代有些劇種如京劇,末角已逐漸成為生行的次要角色。5、丑行簡稱“丑”劇中丑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也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參考資料來源:

糾正下:生、旦應該沒有臉譜一說。圖片: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是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一般應用于凈、丑兩個行當,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因而,臉譜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蔡陽:《古城會》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采用某些色彩的。紅色的臉譜表示忠勇士義烈,如關羽、姜維、常遇春等,用作輔色暗示人物命運,如蔣忠、華雄、高登等;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魯莽,如包拯、張飛、李逵、項羽、楊七郎等;黃色的臉譜表示彪悍、陰險、兇狠殘暴,如龐涓、宇文成都、典韋。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剛強驍勇、粗獷、桀驁不馴的人物,如竇爾敦、馬武、程咬金、公孫勝等;白色的臉譜一般象征陰險狡詐的壞人,如曹操、嚴嵩、趙高、秦檜、司馬懿等。

曹操、張飛、包公、關羽的臉譜是什么顏色

戲曲臉譜曹操_曹操京劇臉譜_京劇人物曹操臉譜

曹操、張飛、包公、關羽的臉譜顏色如下:(1)曹操---白臉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2)張飛----黑臉象征威武有力、粗魯豪爽。(3)包公---黑臉在京劇里,他的臉譜屬“黑色正整臉”(面部整個涂成黑色),表現性格嚴肅,不茍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被譽為“鐵面無私”。(4)關羽--紅臉主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拓展資料: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吧?、“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詞義:戲曲中某些角色臉上畫的各種圖案,用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臉譜分為四種:生、旦、凈、丑。引證解釋:1.傳統戲曲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在面部勾畫一定的彩色圖案,以顯示劇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主要用于凈角和丑角。魯迅《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伯鴻先生在《戲》周刊十一期(《中華日報》副刊)上,說起臉譜,承認了中國戲有時用象征的手法?!焙樯睢稇騽а莸某醪街R》上篇三:“地方戲中的臉譜是否起源于代面,姑置不論。”2.借指面相、面目。魯迅《墳·我之節烈觀》:“要除去虛偽的臉譜?!鼻啬痢侗诋嫛罚骸暗@天,畫家急急奔來了。他已經找到了模特兒,找到了罪惡的臉譜。”祖慰《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江涵笑三次錄音》:“她很內向,臉譜不反映她的千種情愫,萬種心曲?!眳⒖假Y料: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譜對于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吧?、“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臉譜的色彩運用有一定的內容和含義,它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有一首歌就是這樣唱: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一、白臉曹操白臉:大多表現陰險、狡猾、居心叵測。著名小說《三國演義》,更是把曹操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一個大奸臣。后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被搬上了戲劇舞臺,這樣曹操的壞名聲就家喻戶曉了,因而在舞臺上他的臉譜總是白色的。二、黑臉張飛、包公黑臉:代表性情正直、剛烈、勇猛、魯莽。張飛這個黑臉形象也是起源于《三國演義》,在小說中,張飛確實符合黑臉所要表達人物性格。而包公的黑臉與張飛黑臉是有區別的,可能是需要表達包公正直和剛烈,區別于其它黑臉人物的勇猛和魯莽。三、紅臉關羽紅臉:象征忠義、耿直、英勇、有血性,多為正面角色。關羽在《三國演義》中被描寫成了武圣人,而且是忠義的楷模,既英勇有有血性,所以關羽的臉譜用紅色就很順理成章了。臉譜只能代表戲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而不能完全真實地表現歷史人物。評價任何歷史人物,簡單地說他是好人,或者說他是壞蛋,都是不正確的,評價曹操、關羽、張飛都是如此。

曹操、張飛、包公、關羽的臉譜顏色如下:(1)曹操---白臉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2)張飛----黑臉象征威武有力、粗魯豪爽。(3)包公---黑臉在京劇里,他的臉譜屬“黑色正整臉”(面部整個涂成黑色),表現性格嚴肅,不茍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被譽為“鐵面無私”。(4)關羽--紅臉主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拓展資料: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吧薄ⅰ暗泵娌繆y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詞義:戲曲中某些角色臉上畫的各種圖案,用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臉譜分為四種:生、旦、凈、丑。引證解釋:1.傳統戲曲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在面部勾畫一定的彩色圖案,以顯示劇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主要用于凈角和丑角。魯迅《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伯鴻先生在《戲》周刊十一期(《中華日報》副刊)上,說起臉譜,承認了中國戲有時用象征的手法?!焙樯睢稇騽а莸某醪街R》上篇三:“地方戲中的臉譜是否起源于代面,姑置不論?!?.借指面相、面目。魯迅《墳·我之節烈觀》:“要除去虛偽的臉譜。”秦牧《壁畫》:“但這天,畫家急急奔來了。他已經找到了模特兒,找到了罪惡的臉譜。”祖慰《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江涵笑三次錄音》:“她很內向,臉譜不反映她的千種情愫,萬種心曲。”參考資料:臉譜-百度百科

張飛----黑臉黑十字門蝴蝶臉——蝴蝶麼,蝴蝶飛飛啊,暗藏了個“飛”字。豹頭環眼——其兇猛、驍勇之相。大笑兼大怒——這個“草莽”可是真性情之人。曹操---白臉水白底,上鉤青紋(戲曲中,青即為黑)眉心單點紅點,青紋相伴。個人一種慈眉善目,滿臉掛笑的感覺。一旦發怒,則眉立眼瞪,甚是恐怖。關羽--紅臉主意表示赤膽忠心。臥蠶眉、丹鳳眼,表示有儒將風度,長三美髯表示威嚴。包公---黑臉

曹操、張飛、包公、關羽的臉譜的顏色如下:張飛----黑臉黑十字門蝴蝶臉——蝴蝶麼,蝴蝶飛飛啊,暗藏了個“飛”字。豹頭環眼——其兇猛、驍勇之相。大笑兼大怒——這個“草莽”可是真性情之人。曹操---白臉水白底,上鉤青紋(戲曲中,青即為黑)眉心單點紅點,青紋相伴。個人一種慈眉善目,滿臉掛笑的感覺。一旦發怒,則眉立眼瞪,甚是恐怖。關羽--紅臉主意表示赤膽忠心。臥蠶眉、丹鳳眼,表示有儒將風度,長三美髯表示威嚴。包公---黑臉,在京劇里,他的臉譜屬“黑色正整臉”(面部整個涂成黑色),象征著他有剛強的意志,不畏強暴,不媚權貴,不徇私情,被譽為“鐵面無私”。

中國京劇臉譜及名稱帶圖

曹操京劇臉譜_戲曲臉譜曹操_京劇人物曹操臉譜

望采納,大部分都有了

不止花臉有臉譜,生行、丑行、雜行都有臉譜,這里面講究多了,幾句話說不清楚。推薦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出過一套《中國京劇臉譜圖典》,收錄了近700幅臉譜。

中國臉譜共有幾種,各代表的形象是?

臉譜,起源于原始圖騰(約公元550年),后來逐漸演變成藝術化的戲劇臉譜。據《舊唐書·音樂志》和唐段安節撰《樂府雜錄》記載,公元550年的北齊蘭陵王高長恭英勇善戰,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戰就戴上形狀猙獰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發展成為一種“代面”的歌舞形式,這種戴面具演出,觀眾對演員表情變化看不見,妨礙對戲劇藝術的欣賞,后來面具就不戴了,發展為將面具上的花紋直接畫在臉上的化妝藝術;宋元時期,面部化妝色彩多樣化,有黑臉、紅臉、花臉、青臉、藍臉。這些臉譜的顏色都有一定象征意義,紅色表示英勇、正義,如關羽赤膽忠心,就勾畫紅臉;黃色表示勇猛、殘暴,如《戰宛城》中的典韋、《馬陵道》中的龐涓,勾畫黃臉;白色表示奸詐、多謀,如曹操奸詐,勾畫白臉;黑色表示剛直、果斷,如包拯鐵面無私,勾畫黑臉;藍色表示堅毅、勇敢,如《連環套》中的竇爾墩、《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此外還有神怪仙佛一類人物,專用金色、銀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