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霸王別姬賞析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亦稱“京戲”。流行全國的戲曲劇種之一。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后,于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融合發展。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妃虞姬。此劇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漢爭》、《亡烏江》、《十面埋伏》,是梅蘭芳與武生泰斗楊小樓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創編的。劇本是根據明代沈采所著傳奇《千金記》,并參考楊小樓與尚小云、高慶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漢爭》劇情,由齊如山、吳震修撰寫的。經梅、楊、齊、吳等人共同加工潤色,得以完善。此劇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臺首演,梅蘭芳飾虞姬,楊小樓飾項羽,當即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漢高祖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后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訣別。梅蘭芳由《史記》中,“不得不和虞姬訣別”引發聯想,創下此劇。劇中虞姬共六個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帳中(虞姬)》等。《霸王別姬》中,虞姬午夜于小睡中醒來,夜色清涼,聯想到霸王項羽的艱難處境,頓使其愁悶滿腹,于是起身,去帳外閑步一回。此時舞臺上,虞姬邊歌唱邊步行,當唱到“我這里出帳外且散愁情”時,“散”“愁”這兩個字使高音,并同時伴以虞姬的一個小圓場再轉身,此時唱腔過渡到“情”字,在“情”字上用三個連環式的裝飾音,然后抓披風亮相的一剎那時,發出“情”字的最后一個裝飾音,這才宣告這一句唱腔與身段的完整結束。其間我們可以看到,于音樂唱腔上,每一個字講究“棗核形”的字頭字腹字尾的分段式咬字,過渡極其自然。“情”字是感情含蘊于內而不得不噴薄而出的一個宣泄點,在這個字上使用回環的裝飾音以表達虞姬此時的煩悶憂愁與無限惆悵,這是一種圓的處理。在身段上,轉身抓披風亮相的一剎那無疑是整個這句唱腔身段的核心,而在此之前的一剎那,用萊辛的話說,就是“最富于孕育的時刻”,虞姬是通過走一個小圓場,也就是轉一個小圈來過渡處理的,這個圓的處理看似隨意,可就是這個處理給亮相以充分的準備、醞釀和孕育,而此時臺下的觀眾也是出于審美最興奮的前一刻,這同樣也是使觀眾的審美情緒得到一個間歇的休息與調整,當最精彩的那一刻來臨時,演員與觀眾,劇中人與旁觀者同時得到藝術美感的洗禮,共同完成了一個美妙的片斷。

因為演員的外在表現形式即唱與做、內在心理與外在情緒的圓融,所以看后由衷地從內心之中生發出一種圓滿的感覺。京劇梅派藝術是符合于中國傳統的中正平和的審美觀,體現出線性的藝術規范和圓融的意味形式,梅氏對京劇藝術的不懈追求的背后是道家的藝術精神,并結合自己多年的藝術實踐提出了移步不換形的藝術理念。這一理念恰指出了傳統藝術發展的一條道路,那就是要在尊重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求發展、求創新,京劇梅派藝術本身的傳承可以說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有價值的范例。虞姬是梅蘭芳在戲劇舞臺上表演的眾多優美動人的藝術形象之一。虞姬的服裝扮相,表演身段、唱念做打,均是梅蘭芳根據劇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面創造的。在塑造這個藝術形象時,不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遠見和厭戰等思想品質,同時還顯現了虞姬雍容華貴、安詳英武的氣質儀態。對于虞姬的性格特點及其與霸王項羽的關系,梅蘭芳曾作過深刻的分析,認為虞姬有雙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謀臣,又是愛妃,"面羽則喜,背羽則悲";舞臺上的虞姬在面對霸王時應是強顏歡笑,優美動人中又不乏抑郁,當背著霸王時,則應是愁眉冷面,凸顯沉重心情。這種發自內心的感受使得梅蘭芳設計了恰當的表演動作,收到了很好的舞臺效果。

虞姬的舞劍是劇中的一段重頭戲,梅蘭芳的舞劍,既不是狂舞,也不是賣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現優美的造型,從始至終融合劇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發泄與劇情發展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壯自刎,達到全戲的高潮。經梅蘭芳精心設計和多年表演的劍舞,成為全劇中最精彩的一折,每次演出均受到觀眾的極大歡迎。項羽是悲劇英雄,困于垓下,與坐騎、愛妃揮淚而別,英雄氣短。而虞姬淡黃長裙,明眸皓齒,拔劍舞婆娑,好一個巾幗英雄。霸王傲骨,發兵沛郡,虞姬好言相勸,可霸王不聽,大軍兵敗而回。虞姬仍舊沒有任何怨言的為他守候在帳外。霸王哀傷,虞姬溫言解憂,與其說虞姬霸王舉案齊眉,不如說它是霸王的紅顏知己。愛,并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時、一地或者一人,她永生在天長地久中。人生短暫,唯一知己,實在難求。現在的我們已經不敢相信真愛。我們被迫相信所謂無怨無悔的愛情不存在生活中,那些愛的水深火熱的人們仿佛生活在真空中,離我們太遙遠,所謂殉情不過是小說的劇情。但是就在千年之前的虞姬為了愛,奉獻一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虞姬真實的惹人生憐,讓我們心痛感嘆。虞姬絕不是愚笨的女人,她只不過深愛著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