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公安招警公基知識之戲曲文化

一、京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符號。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京劇的由來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表現手法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征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京劇行當分類

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臺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夸張,這樣就把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凈、丑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里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并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小貼士】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指的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和荀慧生四位。他們是我國四大不同京劇表演藝術派別的創始人,其中梅蘭芳的梅派,程硯秋的程派,尚小云的尚派和荀慧生的荀派在唱法和唱腔上都各具特色,都是對京劇藝術文化的改革和創新。

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凈(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凈)。

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帶丑、老丑、榮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京劇名目

《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單折戲,取材于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為認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

《霸王別姬》,又名《九里山》,《十面埋伏》,頁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妃虞姬。

二、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昆曲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昆曲發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表演風格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根據丑、副兩類角色的念白特色,該劇種通常可分為南昆和北昆:南昆以蘇州白和揚州白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

昆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舞蹈飄逸,加上完美的舞臺置景,可以說在戲曲表演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許多地方劇種,如晉劇、蒲劇、湘劇、川劇、贛劇、桂劇、越劇、閩劇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哺育和滋養。

昆曲名目

昆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戲,如《游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游園驚夢》是昆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作者為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游園驚夢》中的佳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小貼士】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