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蘇州不但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其中,蘇州的戲曲藝術尤令人矚目,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百戲之祖——昆曲

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是中國最古老的戲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昆曲中的許多劇本,如《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戲曲文學中的不朽之作。

昆曲《牡丹亭》

昆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舞蹈飄逸,加上完美的舞臺置景,可以說在戲曲表演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

演出時間:每周日下午兩點到三點半

門票價格:30元/人

演出地點:平江路張家巷14號昆曲博物館

樸實細膩——蘇劇

蘇劇是由花鼓灘簧與南詞、昆曲合流而成的漢族戲曲劇種,流行于江蘇省蘇南浙北城鄉。其前身蘇灘原名對白南詞,俗稱"打山頭"。

蘇劇《紅豆祭》

蘇劇音樂唱腔因深受昆腔的影響,所以蘇劇的音樂風格婉轉清麗,細膩動人,具有濃厚的江南風味。伴奏以二胡為主樂器,兼用江南絲竹。

蘇劇《醉歸》

作為蘇劇基礎和靈魂的蘇州灘簧歷史悠久,傳統深厚,資源豐富,蘇劇本身又在文學、音樂、表演等多個方面與昆曲有著淵源關系,充分體現了蘇州文化的特質。

第二國劇——越劇

越劇在國外又被稱為“中國歌劇”,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劇種”。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

越劇《梁祝》

越劇早期曾用”紹興戲劇“、”紹興文戲“為名,故有將越劇稱為“紹興戲”的說法,實是因當時無“越劇”之名而借用“紹興戲”之稱,但“越劇”實際上并非“紹興戲”。雖說發源于浙江,但是越劇在蘇州卻大受追捧。

越劇《孟麗君》

越劇最有特點的就是,當需要聲音來表達特定情境時,大都用樂器模擬,如用胡琴拉出開、關門聲,用嗩吶吹出馬嘶聲、嬰孩啼哭聲,小鑼打出水波聲等。

劇團:蘇州市藍橋越劇團

演出時間:每月最后一個周一

演出地點:臨頓路懸巷橋原錫劇

吳歌古韻——錫劇

錫劇前稱灘簧,是江、浙一帶說唱藝術的一大支流,發端于古老的吳歌。經過民間的演唱流變衍化,一代代藝人的加工提高和姐妹藝術的借鑒融合逐漸形成錫劇的雛形。

錫劇《珍珠塔》

錫劇的音樂,抒情優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錫劇音樂是屬于曲牌板腔綜合體,它并有男、女分腔的顯著特點。錫劇的樂隊原來只有一把二胡,除二胡外,還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參加伴奏。

水鄉的說唱藝術——評彈

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作為一門古老、優美的漢族說唱藝術,與其他的戲曲藝術強調的唱念做打不同,評話通常一人登臺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咤風云的俠義豪杰。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

評話和彈詞均以說表細膩見長,吳儂軟語娓娓動聽;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橫生。

由于評彈的情節曲折離奇,表演扣人心弦,形式雅俗共賞,故數百年來流傳于江、浙、滬城鄉,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愛。

演出時間:每天下午一點半到三點半

門票價格:20—30元/人(含茶水)

演出地點:平江路張家巷評彈博物館

看了這么多咱們蘇州的戲曲,票友們是不是很想喊上那么兩嗓子。可是最近天氣霧霾嚴重,相信不少人的喉嚨早就是痛苦不堪,想要唱的好喉寶少不了!

保護嗓子,請用金嗓子喉片!

風緊,扯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