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戲曲大家都知道黃梅戲,打小我們就唱著“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 ......”這就是著名的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梢哉f伴隨著我們童年過來的。

但是安徽其實有四種曲種,分別為黃梅戲、廬劇徽劇、泗州戲。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梅戲

黃梅戲也是安徽最出名的,為中國五大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原名黃梅調。黃梅戲發源于黃梅,發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劇目《董永賣身》改編成《天仙配》搬上銀幕后,黃梅戲享譽海內外。

其特點可以說非常之多,唱腔、語言、服裝、化妝都是其特有的。

徽劇

徽劇,中國安徽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徽劇原名“徽調”、“二黃調”,淵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徽劇?!』談∈且环N重要的漢族地方戲曲,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府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和安慶市一帶,也就是安慶、黃山一帶,徽劇腳色行當包括末、生、小生、外、旦、貼、凈、丑等類,表演火爆熱烈,氣勢豪壯,動作粗獷,特別擅長武戲,有翻臺子、跳圈、竄火、飛叉、滾燈、變臉等特技。

廬劇

廬劇發源地就是我的家鄉合肥,古稱廬州。廬劇流行于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一帶和大別山區,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蕪湖等地。因其創作、演出活動中心在皖中一帶,古屬廬州管轄,故于1955年3月改稱“廬劇”。舊稱“倒七戲”,俗稱“小戲”、“禱祭戲”、“小倒戲”、“小蠻戲”,“廬江戲”。

泗州戲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系。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并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

我個人聽得黃梅戲較多,且都是門外漢,聽著好玩,具體好不好還真不知道?!碓矗汉戏室曈X 合肥資訊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