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電影工程_京劇電影工程秦香蓮_京劇電影工程趙氏孤兒

《穆桂英掛帥》榮膺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戲曲片獎

2015 年 4 月 17 日凌晨,經過國家京劇院演職員與中影公司攝制人員夜以繼日的高效工作,京劇電影工程影片《穆桂英掛帥》在懷柔中影基地提前殺青。拍攝中,演員們根據電影特點,把握表演分寸,將端莊凝練的人物形象呈現在了攝影機前,經過置景、光效、鏡頭的烘托,一幅“畫角聲震,壯志凌云,敵血飛濺石榴裙”的壯麗圖景被永恒定格在了鏡頭中。

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支持下,在“京劇電影工程”領導小組的指揮協調下,在京劇、電影兩支團隊的緊密合作下,此次拍攝取得了圓滿成功。回顧拍攝歷程,作為京劇團隊的藝術負責人和主要演員之一,我感受了責任,體會了艱辛,收獲了感悟。下面我從京劇團隊的組織實施和自己飾演的寇準角色兩方面談談心得體會。

京劇電影工程秦香蓮_京劇電影工程_京劇電影工程趙氏孤兒

《穆桂英掛帥》開機儀式

一,充分認識影片意義,

精心籌備,周密實施

1、認識影片的重大意義。2015 年對國家京劇院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在年初迎來建院 60 周年紀念活動后,“京劇電影工程”影片《穆桂英掛帥》的重任落在了劇院,特別是落在了一團肩上。下半年迎來了抗戰勝利 70 周年紀念活動,以抵御外侮,不計得失,全情報國,慷慨銘志為主題的《穆桂英掛帥》,更顯現出別樣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穆桂英掛帥》是劇院首任院長、梅蘭芳先生 65 歲時為新中國十周年華誕準備的獻禮劇目,梅大師有感于新中國成立十年來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決心把對國家的一腔熱情凝聚在這部嶄新的作品中。京劇藝術家歷來具有精忠愛國、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梅大師在抗日戰爭之初就曾排演過《抗金兵》、《生死恨》,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敵斗志,而選擇《穆桂英掛帥》再次體現了他的境界和情懷。今天面對抗戰勝利 70 周年的民族祭禮,作為京劇先賢的傳人,我們理當把這部作品拍攝好,讓穆桂英、寇準、佘太君等人物的愛國情懷和英雄豪氣,為更多人所熟知和傳頌。

同時,面對京劇藝術在當今社會的弱勢困境,“京劇電影工程”的策劃實施,無疑是一次影響深遠的良謀善舉。我和國家京劇院的演職員能有幸參與其中,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決心全力以赴,希望與廣大同仁一道,把“京劇電影工程”做大做強,為京劇藝術在全社會的傳播發展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2、凝聚飽滿的精神風貌。《穆桂英掛帥》是國家京劇院一團的常演劇目,為將其完美地呈現在攝影機前,京劇團隊進行了精心籌備。一切工作按計劃實施,力求以最佳的藝術狀態、最飽滿的精神風貌完成拍攝任務。全體演職員放棄休假,封閉拍攝,克服困難,不計得失,把此部電影作為一團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確保了拍攝的順利進行。

3、集結強大的表演陣容。強強聯合是“京劇電影工程”的原則,也是國家京劇院一團的藝術追求。在領導小組的全力支持下,影片匯集了強大的演員陣容,在一團的基礎上,邀請了袁慧琴、楊赤、黃炳強、杜喆等業界精英加盟,形成了強強聯合、共襄盛舉的局面,使影片具備了高規格、高起點。

4、發揮自身的經驗優勢。對于電影拍攝,國家京劇院一團具有一定的經驗,此前曾拍攝過《白蛇傳》、《楊門女將》、《滿江紅》、《柳蔭記》、《貴妃醉酒》、《打金磚》等多部數字電影,我本人還拍攝過京劇電影《袁崇煥》、《赤壁》等,不僅我和李勝素在表演上有一些心得,也鍛造了一支具備電影經驗的業務團隊。自 2014 年下半年起,一團有意識地多次安排《穆桂英掛帥》的演出,讓演職員積累默契,尋找狀態;至 2015 年年初在梅蘭芳大劇院的匯報演出,主要演員已對電影表演有了較充分的準備,4 月拍攝前,又對重點、難點進行了專題研究。最終與中影公司同仁一道合作分工,嚴格執行,取得了質優高效的成果。

京劇電影工程趙氏孤兒_京劇電影工程秦香蓮_京劇電影工程

《穆桂英掛帥》 于魁智飾寇準

攝影:李喆

二、遵循李少春表演范本

塑造寇準生動形象

我本人在劇中飾演寇準一角。《穆桂英掛帥》中的寇準,由京劇大師、國家京劇院藝術風格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李少春先生首演,大師的風格自然烙印在了寇準人物身上,為后輩留下了光輝的楷模。李少春大師卓越的藝術感染力和非凡的藝術創造力世所罕見,寇準雖非其代表性形象,但同樣有鮮明的體現。從把握寇準獨特的性格特征,到認識寇準劇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在運用充滿機趣的念白和表演、瀟灑真摯的唱段來表現人物等方面,都有其杰出而獨特的創造。我從小就仰慕李少春大師的藝術,多年來也始終遵循大師的藝術風格,因而非常榮幸在寇準這個角色中繼承他的衣缽。

同時,這些年我也在不斷總結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尋找融入時代的表現方法,在寇準的形象再現上結合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特別是為將其完美地呈現在大銀幕上,更是進行了細致的梳理。下面結合李少春大師的藝術成果和我自己的認識,從幾個方面談談對寇準形象塑造的心得。

1、把握寇準的性格特征。李少春大師在劇中的成功之處,首先在于對寇準性格特點的把握上。這一人物在京劇劇目中時有出現,其匡扶正義、主持公道、力挽狂瀾的忠義品格為百姓推崇。然而不同劇目中的寇準又有不同的性格側重,既有忠貞無畏的一面,也有沉穩機智的一面,更有大智若愚、不循常理的獨特面貌。可以說寇準的性格形象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京劇老生行當的美學趣味。

我本人除《穆桂英掛帥》外,也曾在傳統劇目《清官冊》中飾演過寇準,不同于清官冊的掛黑三、戴紗帽、穿官衣,凜然無畏、忠孝堅貞的青年寇準形象,《穆桂英掛帥》中的寇準掛白滿、帶相紗、穿蟒袍,年齡、身份、環境皆不同。更重要的是其經過多年磨礪,已深諳官場規律,加之自身幽默品性,能夠應對自如,顯現沉穩機智:既能運用拖延策略,避免與宋皇直接沖突;當機會出現,又毫不遲疑,果斷出擊;面對“人民內部矛盾”,則能風輕云淡,幽默化解。總結這個寇準,忠義又不乏幽默,果敢而充滿智慧。

2、體現寇準的中流砥柱作用。李少春大師成功的第二點就是清晰認識寇準在劇中的位置,不搶戲,不逾矩,卻又顯現關鍵時刻的關鍵作用。作為一條重要主線,寇準的身影貫穿首尾,故事由他進宮報信而起,由他化解母子矛盾而終,為穆桂英掛帥這個所謂的“意外”事件進行起到了推波助瀾、保駕護航的支撐作用。

具體在表演時,我緊緊把握住寇準三次出場的上場任務和心理邏輯:第一場,第一次是頭場“金殿”,他擊鐘報信,極力主戰,成功促成戰局,繼而力阻王倫掛帥京劇電影工程,推薦楊家不成后,曲線求變,促成比武選帥。第二次是“校場”,此時寇準的內心是想阻止王倫奪印,當有楊家小將意外闖關,經過驚喜、思忖、確定、振奮的心理過程,果斷相助,暗中示意,堅定保護,順勢力薦,促成降旨穆桂英掛帥的事實;第三次是“訓子”,由于劇情并未延續到出征后的交戰情節,所以寇準有意將可能出現的矛盾提前引起,隨后幽默化解,排除了出征的最后隱患。

3、運用人物的特殊表現手段。劇中寇準的唱段和念白都是點到為止,然而幾段不長的唱段卻處處關鍵,而一些充滿節奏變化的念白和細微處的表演更是決定了劇情的走向。李少春大師不僅唱工令人欽佩,對面白和表演的節奏把握和情勢調動,給我啟發很大,而我也根據當代觀眾的審美習慣做了一些探索。

“金殿”中【西比散板】“邊關之上風云變”,注重催起情勢,營造戰爭氛圍;【原板】“休忘楊家干城將”表明立場,力薦楊家,與王強形成對峙,也暗示楊家之前遭受的不公。

“校場”中【搖板】“見頑童開寶弓暗吃一驚”,展現驚喜、思忖的過程;經過一番生動的詢問,一句“呵呵,掛帥之人有了啊”,接起【流水】“長江大河波浪滾”,吞吐山河的唱段將多年忍辱負重、今朝國家有望的痛快傾瀉而出;然后,“有你叔祖父擔待。放大了膽呢”,又顯現自信和詼諧。這一段緊張、舒展、傾瀉、輕松的節奏變化,都需體現得恰到好處,以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

“訓子”中,一句句夸獎將文廣捧起,釀成“斬子”風波,隨后二郎腿蹺起,悠然自得,添油加醋京劇電影工程,與緊張的情勢形成有趣的反差,隨后不緊不慢地起【搖板】“穆桂英借機要把兒訓”,道破天機,解開謎團。這里唱、念、做、表都是細微處見功力,需要把握表演節奏和抖包袱的時機京劇電影工程,同時注意與穆桂英的暗中默契和細微互動。

京劇電影工程趙氏孤兒_京劇電影工程_京劇電影工程秦香蓮

《穆桂英掛帥》

于魁智飾寇準 楊赤飾王強

三,適應電影藝術特點

注重關鍵細節呈現

根據以往的電影拍攝經驗,我在表演時采取了一些有別于舞臺演出的處理,力求顯現電影的優勢,規避戲曲與電影之間的矛盾。

1、適應電影藝術特點,把握表演火候分寸。不同于舞臺演出,電影的呈現形式相對生活化,如果完全按照舞臺上的表演分寸,必然過火。為此,我特別注意了表演幅度相對收斂和緩和,使其在大銀幕上看來舒服、自然。

2、注重關鍵細節呈現,發揮電影表現優勢。電影有其自身的特點,雖然表演幅度不宜太大,但關鍵之處要清晰可感,夏鋼、宋鋒二位導演,也多次強調細節動作對人物關系的揭示作用,并在鏡頭設計上有一定的側重。寇準的戲集中在“金殿”、“校場”、“訓子”等群眾場面宏大的場次,然而越是大場面,越要注重關鍵細節的表現,比如“校場”中對文廣示意“有我在,放大膽”的手部動作,“訓子”中坐在一旁蹺二郎腿、悠然自得的面部和形體動作,都進行了重點呈現。

3、保持相同表演狀態,平衡鏡頭之間差異。電影表演與舞臺表演的區別,還在于多次拍攝、合成剪輯,需要演員保持持續的狀態。在懷柔基地,大家時常工作至深夜,我也盡力克服困難,全神貫注,力求在同一段落的不同鏡頭間保持相對均衡的表演狀態,使影片剪接后顯得真實、流暢。

電影藝術在當今具有無可比擬的傳播優勢,讓京劇借助電影的翅膀振翅高飛,是我輩京劇演員責無旁貸的使命。希望通過與電影界同仁的攜手努力,《穆桂英掛帥》這部經典巨作能以其蕩氣回腸的藝術魅力,震撼和感動一代代中國人;希望穆桂英、寇準、佘太君等人物前赴后繼、精忠報國的壯志豪情能成為中華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文章摘自《京劇電影工程:穆桂英掛帥》

京劇電影工程_京劇電影工程秦香蓮_京劇電影工程趙氏孤兒

圖片除注明外,均為王建、陳仲健拍攝,特向圖片拍攝者表示感謝!

京劇電影工程_京劇電影工程秦香蓮_京劇電影工程趙氏孤兒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