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越劇之家陸續推送了《三十年前越劇全明星陣容》系列文章,介紹了多位越劇前輩,引發了無數戲迷對越劇前輩的懷念。不少戲迷在后臺留言,告訴小編那些大家不太知道的越劇前輩。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推薦十位耳熟能詳的越劇前輩第四輯!

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_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

孟莉英

孟莉英,女。1934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51年考入杭州民藝劇社學戲,工小旦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業師竺素娥、陳素云。1953年進入上海天鵝越藝社。1954年4月參加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師從王文娟。1955年3月轉上海越劇院二團。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塑造首推紫鵑一角,被周恩來總理喚作“小紫鵑”。在表演上得到周總理的指點,要她掌握好表演的分寸,做好陪襯角色。她在“焚稿”一場中,著重體現了紫鵑與黛玉非同一般的主仆關系,富有情同姐妹的深厚感情。在“哭靈”一場中,她對寶玉從不滿到同情,均表現得層次分明。周總理在中南海接見劇團人員時,親自點唱“問紫鵑”一段。劇團去香港演出時,這段唱也常被點唱。

她在《西園記》中有一段18個趙小姐的唱腔,唱得夸張風趣,唱出了人物俏皮機靈的性格,有很強的喜劇趣味,深受觀眾歡迎。她參加了電影《紅樓夢》、電視劇《西園記》、《孟麗君》的拍攝。 因孟莉英在多個優秀經典越劇中成功地塑造了丫頭的形象,如《春香傳》中的香丹、《紅樓夢》中的紫鵑、《西園記》中的香君及《孟麗君》中的榮蘭等,被觀眾稱做丫頭王。 此外,孟莉英還主演過《盤夫》《朝陽溝》《珍珠塔》等劇目。

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_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

錢妙花

錢妙花 (1920年—1995年) ,女,越劇老生。曾用名錢芝芳,浙江省嵊縣甘霖鎮人。1933年6月,與其二妹錢妙英一起進“四季春班”學藝,工老生。由于師傅善教老生,加上其自身的天賦和努力,藝事長進甚快。在該班初期演出中,曾與師妹袁雪芬輪流掛頭牌,輾轉演出于嵊縣、紹興、杭州、寧波等地,在寧波、沈家門一帶頗負盛名。1936年夏,隨該班(已滿師轉為戲班)進入上海,至1944年8年間,作為該班老生臺柱,先后與各種戲路的名角合作,又曾短期與紹劇名角陸長勝、吳昌順等同臺演出,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1936年秋,與袁雪芬(另有王杏花)應高亭唱片公司之約,灌制了《方玉娘哭塔》唱片,開創了女子紹興文戲灌唱片之先例。 1947年加入玉蘭越劇團。1952年,隨團加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后赴朝參加志愿軍為中朝軍民演出。回國后,在根據朝鮮唱劇改編的《春香傳》中,成功地扮演了卞學道一角,獲 1954年華東戲曲會演表演三等獎。劇團轉入上海越劇院后,任二團主要演員。除卞學道、嚴世藩等少數反面角色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多屬正直善良或機智風趣的正面人物。如戲曲電影《碧玉簪》之李廷甫、戲曲電視藝術片《孟麗君》之老太師、戲曲電影《追魚》中由烏龜精化身之假包公等。早年演過風格迥異的文戲,如飾演《梅龍鎮》的正德皇帝、《武家坡》的薛平貴、《烏龍院》的宋江、《斬經堂》的吳漢;也演過火爆威猛的武戲,如《三本鐵公雞》的張嘉祥、《關公顯圣》的黃忠等。

其嗓音寬厚宏亮,念白清晰而節奏感強,表演注重心理體驗和性格表現。扮演《追魚》的假包公,融老生、大面、小丑的身段為一體,既顯示出包公威嚴的形象,又流露了烏龜精俏皮的性格,受到行內外一致贊賞。她甘當綠葉的戲德,在同仁中口碑甚好,如扮演《彩樓記》中的唐七、《喬老爺》中的轎夫、《亮眼哥》中的大隊長等角色。在古稀之年還配演了《李娃傳·責子》中的老家人宗祿一角,雖“啞巴角色”,卻渾身是戲,受到領導和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

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_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

高愛娟

高愛娟,筆名李帆。女,江蘇人。1934年7月出生。1950年冬考入上海光明越劇團,拜師邢桂芬學小生。1955年又師從越劇表演藝術家范瑞娟和昆劇表演藝術家鄭傳鑒。1956年率上海合力越劇團支援浙江。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理事、杭州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杭州越劇藝術研究會會長。歷任上海合力、建德、杭州越劇團副團長、杭州市文化局藝術處副處長、杭州越劇院院長等職,現居杭州。

從藝40余年主演了近百個傳統越劇和現代劇。代表 高愛娟戲裝照 作有《荊釵記》、《紅梅閣》、《周仁獻嫂》、《楊宗保》、《唐知縣審誥命》、《左維明》、《齊王斬后》等。因兼學京昆藝術長處,有較扎實功底,表演上剛柔相濟、瀟灑大方、氣度恢弘、擅演巾生、官生和雉尾生。曾多次獲省、市、地區戲曲會演的演員一等獎、特等獎、優秀演員獎等。1958年因演出過累聲帶嚴重損傷,基本失去演唱條件。經過三次手術后,根據受損的嗓音條件獨辟蹊徑,揚長避短,努力探索和實踐,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逐步形成適應自己嗓音條件而富有韻味、跌宕有致的唱腔特色,受到同行和觀眾的喜愛和好評。省內外報刊、電視臺、電臺多次作專題介紹。1989年浙江人民廣播電臺錄制了她代表作的主要唱段,集成60分鐘的專輯,對其藝術成就和唱腔特點作了專題介紹。1990年后逐步轉入編導和行政工作。

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_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

張琴娟

張琴娟,女,越劇演員,上海人。1929年1月16日出生。1945年在上海拜宣月琴為師學藝,后在上海更生越劇團、天鵝越劇團演出。1955年調入杭州江南越劇團。1956年成立杭州越劇團任團長、主要花旦。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年退休。曾任杭州市人大代表、婦聯常委、浙江省政協委員、杭州市劇協常務理事。為全國劇協會員、浙江劇協會員。71歲時,張琴娟曾不幸兩度中風,但她依然神采奕奕,樂觀的天性不改。2010年5月逝世。

她表演細膩,塑造人物深刻,唱腔富有韻味,咬字清楚,在《碧玉簪 》、《盤夫》、《祥林嫂》、《釵頭鳳》、《玉蜻蜓》、《桃花扇》、《蘇小小》等許多古、今劇目中任主要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并在省、市會演中多次獲獎。

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_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

陳蘭芳

陳蘭芳,女,演員,浙江嵊縣人,192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父為男班演員陳德祿。1937年拜男班著名小生支維永為師,工花旦。1940年滿師后,參加過由徐玉蘭、尹桂芳等掛牌的戲班演戲。1942年至1944年,與龐天雅組班領銜,流動演出于浙江嵊泗和蘇州等地。1945年與鮑玲貞搭檔,演出于上海皇宮劇場和杭州望湖樓老商場。1946年起,先后與陳佩卿、陳少鵬等合作,領銜演出于上海“萬國”、“中華”等戲院。1949年7月加入玉蘭劇團任二肩旦。1952年,隨團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1953年春,隨隊赴朝鮮慰問志愿軍。其后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演員。除為志愿軍官兵和朝鮮軍民演出外,還做遣返戰俘等戰地服務工作。1954年初隨隊回國,編入華東戲曲研究院任越劇二團演員,1954年獲華東區戲曲會演表演二等獎。1955年轉為上海越劇院二團任演員。

她長期與徐玉蘭、王文娟合作配戲,扮演了諸多重要角色。曾在《西廂記》中飾紅娘、《春香傳》中飾月梅、《追魚》中飾金牡丹、《紅樓夢》中飾薛寶釵、襲人、《碧玉簪》中飾李夫人、《打金枝》中飾皇后、《喬老爺上轎》中飾小姐、《朝陽溝》中飾二嬸等。

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_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

張志明

張志明, 1947年3月5日出生于杭州,中國劇協會員、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理事、中國廣電學會戲曲電視研究會理事。1958年進昆劇班,先后學習丑、小生、武生,師承沈傳錕、周傳瑛、張正坤等。1962年拜蓋叫天為師。1965年畢業分配進浙江昆劇團任武生。因得名師授藝,功底扎實,身段優美。曾在《奇襲白虎團》中主演嚴偉才廣獲贊揚。1970年調入浙江越劇團任小生,從事越劇男女合演改革。1979年在《胭脂》中主演吳南岱一角,赴京參加國慶30周年獻禮演出獲全國演出二等獎。另曾飾演《紅燈記》中的磨刀人、《小刀會》中的潘啟亮、《天國春秋》中的楊秀清、《劍影丹心》中的張丹楓,并在《古墓香魂》、《一夜生死戀》等近10部戲中飾演不同角色。1980年在浙江省青年演員會演中演出《胭脂·慎思》一折獲一等獎。同年拜范瑞娟為師。1981年被評為浙江省最佳青年演員之一。

除舞臺演出外,在電影故事片《胭脂》中飾吳南岱、 在戲曲片《花燭淚》中飾方良。還參演電視劇10多部,主要有《西游記》中飾唐太宗、《乾隆下江南》與《新游龍戲鳳》中飾乾隆、《圣像之劫》中飾孔繁豪、《宋慈斷獄》中飾宋慈等。1991年始兼任本團影視部導演。與人合作導演的《巧鳳》獲第七屆全國戲曲電視劇一等獎;執導的《血濺清風石》獲第十六屆中國電視“飛天獎”與十一屆全國戲曲電視劇三等獎;《宮墻柳》、《范蠡救子》獲第十八屆“飛天獎”三等獎。《范》劇又被“金鷹獎”評委評為“優秀戲曲電視劇”。為中共黨員。

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_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

江濤

江濤,原名竺甘心,男,演員,浙江嘉興人,1930年12月出生。1949年入浙江省文藝工作團,任歌唱演員。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劇協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視協理事、中國廣電學會電視戲曲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電視戲曲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員。1952年入浙江越劇二團,為解放后第一代男演員,工小生。曾塑造了50余個角色,如《金鷹》中的金鷹、《金沙江畔》中的連長、《戰斗的青春》中的吳文玉、《珍珠塔》中的方卿、《馬蘭花》中的馬郎、《江姐》中的甫志高、《血榜記》中的吳天豹、《強者之歌》中的曾真、《離宮恨》中的馬妙良等。他演戲重個性刻畫,表演真切,形神兼備。唱腔剛柔相濟,形成了豪放明快、流暢灑脫的演唱風格,觀眾中頗有口碑,為越劇建立男腔作出重要貢獻。灌制有《馬蘭花》、《五姑娘》、《南海長城》等唱片。1985年成立浙江越劇院電視部,他轉入任電視導演兼演員。執導及聯合執導電視劇《紹興師爺》和《紅絲錯》、《光棍買新娘》等10余部戲曲電視劇,獲獎15次,其中《九斤姑娘》、《胯下將軍》榮獲全國“飛天獎”一、二等獎;《孔雀東南飛》(總策劃)獲全國“金鷹獎”一等獎。并在多部戲曲電視劇中飾演角色。曾獲浙江省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之“會員貢獻獎”獎章。

汪如亞

汪如亞 ,女,演員。浙江新登人,1923年6月出生。1933年進新登東安劇社學藝,專攻丑角。6個月滿師后隨劇社在浙江、上海演出,劇目有《雙蝴蝶》、《王千金祭夫》等。1936年始,先后在上海東南劇社、岱山銀生劇團、上海笑真劇團、杭州金國戲院演出。解放后加入杭州新聲劇團,在杭州、上饒、南昌一帶演出。飾演《雙獅圖》中的張有義、《仁義緣》中的周惠吉等。1955年加入杭州蜜蜂越劇團,后為杭州市越劇團。自此進入藝涯鼎盛時期,成功地扮演了古裝戲《十五貫》中的婁阿鼠、《唐知縣審誥命》中的唐知縣、《盤夫索夫》中的趙文華、《珍珠塔》中的方朵花及現代戲《紅巖》中的徐鵬飛、《勸親家》中的馬林瓜、《蠶花娘子》中的嬸嬸、《祥林嫂》中的衛老二等。在歷次省戲曲會演中二次獲演員二等獎。退休后還在杭州市文化局舉辦的兩屆“西湖之春”演出中獲一等獎與優秀獎。為杭州市第三屆政協委員。50、60年代多次評為省、市級先進工作者。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_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_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

商芳臣

商芳臣,1920年出生,2001年逝世。女,演員,又名商雅卿,浙江嵊縣白岳鄉沙地村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文聯委員、南京市文聯第四屆副主席。商芳臣的嗓音明亮,音質渾厚,曲調遒勁奔放,吐字堅實, 噴口有力,中氣充足,唱腔中較多吸收紹興大班的曲調、唱法和京劇老生蒼勁內涵的發聲與潤腔方法,融為一體,演唱時氣息飽滿,注重頭腔、胸腔共鳴,高音區華彩響亮,中低音深沉厚實,且具有內在的力量。她的演唱有深厚的傳統根基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又作了革新,譬如唱 [二凡·流水]時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用越劇的吐字、裝飾潤腔柔滑這些曲調,既給越劇老生唱腔注入昂揚豪放的因素,有體現了越劇的韻味,擴大了曲調的表現力。《南冠草》中的“可記得田園荒”,《生死牌》中的“三人義烈世間稀” ,《孫安動本》中的“龍心不轉我不離朝房”等,都是她的代表性唱段。

《柳毅傳書》1962年攝制成戲曲藝術片。飾演《南冠草》中劉公旦一角,獲江蘇省第一屆戲曲會演演員一等獎;飾演《文天祥》中的文天祥,獲南京市第三屆戲曲會演優秀演員獎。195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當選為南京市勞動模范。《江蘇戲劇》連載了“商芳臣的藝術生涯”。1991年8月拍攝了電視藝術片《夕照滿青山——商芳臣舞臺生活60年集錦》,同年10月8日在上海舉行了“商芳臣表演藝術觀摩研討會”。1994年南京出版社出版了《越劇名優商芳臣》一書。商芳臣的傳人有胡國美等。

10

越劇柳毅傳書電影版全集_帶字老電影越劇柳毅傳書_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

金艷芳

金艷芳,女,越劇演員。原名王俊囡,藝名筱俊囡。祖籍浙江省諸暨,出生于1922年9月10日。11歲拜杭劇名旦袁伶悟為師學唱杭劇,先演童生,后掛頭牌,改藝名為金艷芳。曾先后給姚水娟、王杏花、邢竹琴、竺水招、傅全香等人當二肩旦,從眾名旦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因而戲路寬,正旦、老旦、彩旦均能出色當行。是越劇界的“硬里子”演員,譽稱為越劇的“芙蓉草”,演的大都是性格迥異的重要配角。在《珍珠塔》申飾演的方朵花,形象生動鮮明,廣受好評。作品還有《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師母、《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打金枝》中的皇后、《小二黑結婚》中的三仙姑、《九斤姑娘》中的三叔婆等角色,都演得個性突出、形象鮮明。198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拍攝的彩色戲曲片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祥林嫂》。

85歲時,已闊別舞臺20多年的金艷芳粉墨登場,與弟子徐標新合演折子戲——《珍珠塔·前見姑》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