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越劇觀眾對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情探》、《追魚》、《紅樓夢》、《柳毅傳書》、《碧玉簪》、《祝福》等都耳熟能詳,如數家珍。這些影片記錄了袁雪芬、范瑞娟、張桂鳳、傅全香、陸錦花、吳小樓、竺水招、徐玉蘭、王文娟、周寶奎、孟莉英、呂瑞英、金采風等在藝術巔峰時期的唱腔和表演藝術。

越劇電影DVD封面

隨著電影的發行放映,這些影像傳到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之中,深受人民群眾喜歡,有的甚至還引起國際人士的重視和歡迎,至今又成為后人學習、研究、模仿的“范本”,是越劇藝術寶庫中的珍貴資料。

但是細心一點的觀眾會發現,作為越劇“十姐妹”和“越劇四大小生”之首的尹桂芳卻沒能留下年輕時的任何影像資料。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尹桂芳所有視頻都是尹桂芳晚年的影像,在這些影像中尹桂芳的肢體動作很少,右半身幾乎不動,這一切是為什么呢?

尹桂芳塑像

其實,在1940年至1960年尹桂芳表演藝術巔峰期間,她是有過拍攝電影機會的。然而或因人為因素或因時勢變化,最后都沒有成功,著實令人遺憾,這是越劇藝術的一大損失,也是當今成千上萬“尹迷”無法彌補的缺憾。

尹桂芳劇照

尹桂芳生于1919年出生于浙江新昌貧苦農家,很小就因生活所迫進戲班學戲,后來游走江湖,勤學苦練,打下了扎實的功底,文戲、武戲、小生、花旦,她都擅演。

尹桂芳劇照

1940年以后,已經在上海有相當知名度的的尹桂芳,沒有固步自封、隨波逐流,毅然投入剛剛興起的“新越劇”創造活動。1946年尹桂芳領銜的芳華越劇團,由于堅持改革,銳意進取,很快便成為上海有廣泛影響的新越劇演出團體之一。

尹桂芳本人廣采博取,不斷創新。她的唱腔流暢而深沉,有獨特的韻味,曲調、行腔、潤腔都有鮮明特點,猶如清泉般汩汩地流入人們的心田,很快人們將這獨樹一幟的唱腔稱之為“尹派”。

尹桂芳劇照

她的表演吸收了話劇、電影的長處,又發揮了傳統戲曲基本功扎實、重視動作提煉美化的優勢,臺風瀟灑清新,富有魅力。她主演的《沙漠王子》、《浪蕩子》、《秋海棠》等戲無一不是當時票房最火的戲,“萬人空巷看桂芳”真不是虛名,尹桂芳也就成為當時越劇小生“三鼎甲”之首。

尹桂芳劇照

戲火人紅,尹桂芳自然也成為當時上海各大電影公司爭相邀約的“角兒”。1947年7月,上海國泰影業公司的老板柳中浩即向尹桂芳遞來“桿欖枝”,量身為她定做越劇電影《王孫公子》。

由于年代久遠,資料缺失,越劇電影《王孫公子》的具體情節內容已不得而知,但僅從片名看,就可知這是尹桂芳擅長的戲路和角色。

此時的尹桂芳表演藝術和聲譽如日中天,她尤其擅長扮演俊逸瀟灑、風流倜儻的書生和公子,擁有無數的“粉絲”。可以說,只要電影拍成,憑她的人氣,不愁電影不賣座。

尹桂芳生活照

很快電影公司便約請芳華劇團的著名編劇徐進編寫《王孫公子》劇本,尹桂芳也開始全身投入電影拍攝的籌備工作中。

但就在這時,有“越劇新后”之稱的袁雪芬通過別人的介紹來找尹桂芳了。

尹桂芳與袁雪芬合影(1947年)

原來,此時的袁雪芬經過多年的越劇改革實踐,有了通過聯合義演建越劇劇場,以擺脫老板控制的想法。袁雪芬知道尹桂芳德高望重,在越劇界和越劇愛好者中很有威信,只有尹桂芳也同意參加,才可能說服動員更多人參加。所以,袁雪芬首先就尹桂芳商量。

尹桂芳聽后態度明確,當即表示這是越劇界的大事,自己全力支持。不過,想到正在籌備的電影,尹桂芳對袁雪芬說,我已答應國泰影業公司柳老板拍電影《王孫今子》,約需兩個月時間才能拍完,容我安排好之后答復你。

尹桂芳與袁雪芬合影(1980年)

過了一個月,袁雪芬又來找尹桂芳,想問問她“安排”得如何。誰知,快人快語的尹桂芳即對袁雪芬說,不用多考慮了,我已經同柳老板談妥,暫緩這部電影拍攝。義演是越劇界的頭等大事,定劇場、定演員、編劇本、排戲……事不會少。電影一旦開拍就不能停,兩者必然沖突。所以我先參加義演,拍電影等義演結束后再說吧。

袁雪芬當時非常感激,她喜出望外地對尹桂芳說,謝謝大姐如此果斷,你既同意了,事情就好辦,我馬上去與其他人商量!

其實,尹桂芳看似輕松回答的背后,是她沉重深入的思考。按一般的見識,誰不想借銀幕天地一展自己的藝術風采?何況那個年月,越劇演員上銀幕機會又是何等難得!但從義演方面來說,鑒于尹桂芳當時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參加或不參加是影響很大,事關成敗的。

所以尹桂芳重視越劇的整體利害和舞臺姐妹的情義得失,就毅然放棄拍電影這名利雙收的好事,全身心地投入到沒有酬勞的義演活動中,這一切該擁有多么博大的胸襟和精神才能做到呵。

就這樣,由于尹桂芳的鼎力相助,袁雪芬很快就聯合到當時上海最有影響力的十位越劇演員,人稱“越劇十姐妹”,展開了一場轟動上海,在越劇史上垂青的《山河戀》義演。

越劇十姐妹肖像

后來義演到一半,遭到當局的停演施壓,又是尹桂芳等陪著袁雪芬到社會局去抗爭申訴,堅持把義演完成。雖然因種種原因,義演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但是通過義演,團結了越劇姐妹,也讓各界看到了越劇界的實力。

袁雪芬與尹桂芳《山河戀》劇照

前前后后幾個月,尹桂芳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撲在義演上,哪里還有心思考慮電影?

等到義演結束,國泰電影公司內部發生重大人事變動,柳氏兄弟資產一分為二,拍攝計劃自然隨之變動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尹桂芳的越劇電影《王孫公子》也就成了泡影。

對此,尹桂芳沒說過一句怨言。這種舍小我而顧大局的無私奉獻精神一直令袁雪芬感激。直到四十年后她還說,尹大姐為人正直厚道,有奉獻精神,永遠令我敬佩!

《山河戀》劇照

1953年,袁雪芬、徐玉蘭等創作排演了根據古典名著改編的越劇《西廂記》。袁雪芬演崔鶯鶯,徐玉蘭演張生。

經過多次打磨,特別是袁雪芬的精心設計和修改,《西廂記》成為一出久演不衰的經典保留劇目,散發著恒久的魅力和光彩。

《西廂記》CD封面

到了1962年年中,上海有關部門領導決定將這一版的《西廂記》搬上銀幕。崔鶯鶯一角自然非袁雪芬莫屬,但張生一角,領導決定由遠在福建芳華越劇團的尹桂芳擔任。

《盤妻索妻》CD封面

這年的1月,尹桂芳在赴閩三年后第一次率芳華越劇團回娘家上海演出。此時的尹桂芳在藝術上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她演出的《紅樓夢》、《盤妻索妻》等劇目再次引起轟動。而早在1952年,尹桂芳也演過《西廂記》中的張生,連演連滿130場。

尹桂芳《西廂記》合帶封面

在這出戲里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尹桂芳眼神靈活準確,形體穩重而又儒雅,唱腔更是秀麗活潑,柔美溫存,純樸流暢柳毅傳書1962年越劇老電影,韻味雋永,演活了一個真誠追求愛情的古代書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尹桂芳生活照

也許是徐玉蘭已經在《追魚》、《紅樓夢》兩部越劇電影中擔任了男主角,遂考慮電影《西廂記》中張生一角由尹桂芳擔任。意圖也很明顯,留下尹桂芳盛年時的影像。

然而又是陰差陽錯。不久,當時的上海其他領導忽然提倡“大寫十三年”,即文藝作品要大寫1949年至1962年間的“新人新事”,反映才子佳人的戲最好少演或不演。

袁雪芬等越劇院人員雖然為此感到不解,也當面爭辯過。然而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越劇電影《西廂記》因屬于“才子佳人”戲只好流產了。

到了1979年,尹桂芳從福建再回到上海,已是一個右身偏癱的花甲老人了,拍電影是不可能了。

尹尹桂芳在演唱會上向觀眾致意

但是意志堅強的尹桂芳為了在文化廣場《尹桂芳越劇流派演唱會》上跟觀眾見面,硬是通過艱苦練習,靠一塊分量相當重的角鐵固定住病腿,又靠左手動作,與袁雪芬演唱了《山河戀》中的“送信”一折,受到萬千尹迷的歡呼。其演唱錄像如今也成了尹派“絕唱”。

劫后余生的“八姐妹”

1983年,用同樣的方法,尹桂芳完成了《尹桂芳和她的演唱藝術》電視片的錄制。收錄了《哭牌算命》、《洞房》、《天問》、《寶玉哭靈》四個片段,終于也為后人留下了尹派藝術的“真傳”,同樣十分珍貴。

尹桂芳《屈原》劇照(中間這張攝于1980年)

雖然尹桂芳沒能在藝術旺盛期留下影像成果,但她劫后余生,身殘志不殘,晚年依然把全部心血傾注于越劇事業,熱情輔導青年,提掖后輩,尹派藝術在一批后起之秀身上煥發出新的光彩,又堪令眾多越劇觀眾欣慰。

尹桂芳與越劇小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