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聲腔淵源廣泛,集南北腔調之大成。「西皮」「二黃」是京劇的主要聲腔,除此之外,還使用四平調、南梆子、高撥子、吹腔、反二黃、反西皮和民間雜曲小調(如柳子腔、羅羅腔、花鼓調等)。

京劇捉曹放曹唱詞_京劇音配像捉放曹_捉放曹京劇唱段

/ 西皮 /

西皮的胡琴定弦為6-3弦,曲調跳躍活潑,節奏緊湊,唱腔明朗輕快,適合表現歡快、堅毅等情緒。

西皮板式包括原板、慢板、快三眼、導板、回龍、散板、搖板、滾板、二六、流水、快板等。原板是各種西皮板式的基礎,一板一眼,近似2/4節拍,用于敘事、狀景、交談、抒發感情,用處極多。

/ 西皮娃娃調 /

娃娃調是京劇娃娃生、小生和武小生行當的專用唱腔;旦角女扮男裝的劇中人,為表現男性化特征,常使用娃娃調;老生、老旦也有娃娃調唱腔。其唱腔結構、調式、唱詞節奏等基本特點與西皮聲腔相似,而又有明顯區別,有專用的幾個特殊唱腔,旋律起伏大,音域寬、 高亢明亮、棱角突出、鋼勁挺拔。

/ 反西皮 /

由西皮腔派生而來,在京劇中相對少見,上、下句落音與西皮相反得名。由于二黃唱腔的上句是落音也是「1」,因此反西皮具有二黃聲腔的特色。傳統劇目中,有單獨的反西皮唱腔,也有反西皮唱腔與西皮唱腔連接互轉使用的。如『四郎探母·回令』一場,楊四郎和公主一起哀求太后的【散板】【哭頭】,便是西皮與反西皮互轉的唱腔。

京劇捉曹放曹唱詞_捉放曹京劇唱段_京劇音配像捉放曹

西皮唱段欣賞:鎖麟囊·團圓

/ 二黃 /

二黃的胡琴定弦為5-2弦,是一種比較平和、穩重、深沉、抒情的腔調,節奏舒緩,似娓娓道來,適合表現感慨、憂思、追憶、詠嘆、悲傷等情緒。

二黃板式主要有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頂板、導板、回龍、散板、搖板、滾板等。

/ 嗩吶二黃 /

即不用胡琴而直接以嗩吶伴奏的二黃腔調,結構與二黃大體相似,行腔受伴奏樂器的影響,帶一些喇叭的味道。嗩吶二黃本身具有導板、回龍、原板、散板等多種板式,但沒有慢板、搖板之類。其調門較高,腔調渾厚古樸、氣勢磅礴,很有震撼力。『龍虎斗』中的趙匡胤、『青石山』中的關羽、『羅成叫關』中的羅成…都有嗩吶二黃唱段。

/ 反二黃 /

反二黃唱腔是將二黃的曲調降低四度而形成,由于調高的降低,使唱腔的音域增加,故而反二黃唱腔起伏大、旋律性更強,悲愴哀婉,跌宕迂回,擅長表現悲壯、慷慨、蒼涼、凄楚的情緒,多用于悲劇場面。反二黃唱段相對比較常見,如傳統劇目『托兆碰碑』『法場換子』『朱痕記』『蘇武牧羊』『臥龍吊孝』『哭祖廟』等中均有使用。

捉放曹京劇唱段_京劇捉曹放曹唱詞_京劇音配像捉放曹

二黃唱段欣賞:捉放曹·宿店

「西皮」「二黃」起唱位置區別

西皮是「眼起板落」,二黃是「板起板落」,即西皮的起唱位置在弱拍,二黃的起唱位置在強拍。弱拍起唱增強了節奏的不穩定感和流動感,故而西皮唱腔給人以婉轉流暢的感覺;強拍起唱的二黃唱腔,節奏扎實穩定,增強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給人以沉靜、悲涼之感。

/ 四平調 /

又稱「平板二黃」,是一種兼有西皮、二黃兩種風格的曲調,曲式自由,表達情感廣泛,是京劇聲腔的重要組成部分。胡琴定弦與二黃相同(5-2),節奏眼起板落,調式以宮調式為主。四平調曲調、節奏變化非常靈活,能夠演唱復雜和不規則的唱詞以及參差的句式,表達色彩多樣:『貴妃醉酒』中婉約纏綿、華麗多姿;『梅龍鎮』『烏龍院』中輕松閑適,明快靈動;『打棍出箱』『清風亭』中蒼涼沉郁、悲切凄楚……在京劇傳統劇目各個行當中均有四平調唱腔,尤以旦角唱腔更為豐富。

京劇音配像捉放曹_京劇捉曹放曹唱詞_捉放曹京劇唱段

四平調唱段欣賞:貴妃醉酒

/ 南梆子 /

6-3定弦,唱腔和西皮原板、二六結構大致相同,但只有導板、原板兩種板式。南梆子唱腔委婉優美,適于表現細膩柔美的情致,在京劇傳統劇目中,只有旦角和小生兩個行當演唱。常見唱段包括『霸王別姬』「看大王在賬中和衣睡穩」、『春閨夢』「被糾纏陡想起婚時情景」、『望江亭』「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等。

捉放曹京劇唱段_京劇音配像捉放曹_京劇捉曹放曹唱詞

南梆子唱段欣賞:春閨夢

/ 高撥子 /

源自于徽調中的撥子腔,繼承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點,但旋律情調受徽調中其它南方腔調的影響,高亢中帶有悲憤,激越中帶有蒼涼,和梆子腔有所不同。京劇高撥子用大筒胡琴伴奏,音色特殊,定弦1-5,具有反二黃的情調特征。其板式有導板、碰板、回龍、原板、散板、搖板、垛板等。京劇中高撥子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和西皮、二黃混合使用,各行當角色都能演唱,適合表達激昂悲憤的感情。著名唱段有『徐策跑城』中的「忽聽家院一聲稟」,『楊門女將』中「風蕭蕭霧漫漫」,『野豬林』中「一路上無情棍實難再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