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哪里的,昆曲起源于哪里
本文目錄
昆曲起源于哪里
昆曲起源于江蘇蘇州昆山。
昆曲發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顧堅草創。到明代嘉靖年間,杰出的昆曲音樂家、改革家魏良輔對昆山腔進行大膽改革,吸收了當時流行的余姚腔、弋陽腔、海鹽腔的特點,形成了新的聲腔,廣受歡迎。
因為這種腔調軟糯、細膩,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湯團,因此起了個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調”,這就是今天的昆曲。
昆曲是出現于中國明代的一種新興戲劇樣式,從16世紀晚期開始,它逐漸占據了劇壇的中心地位,成為此后兩百多年間最重要的戲劇形式。昆曲從起源到正式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根據所能見到的資料,大約在南宋光宗皇帝時期,浙江永嘉的一種地方小戲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間音樂為主要演唱曲調,所以被稱為南戲。南戲保留了許多民間藝術的特點,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約束,演出自由活潑,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在發展過程中,南戲逐步吸收了唐宋以來多種成熟的傳統音樂形式,日漸走向豐富和細致。但由于缺少上層知識分子的參與,它一時還無法克服自身所帶有的種種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長期徘徊在一個不太高的層次上。
昆曲是中國哪里的地方戲
昆曲是蘇州昆山的地方戲。
昆曲可以大致分為三大部分——戲曲文學(詩)、戲曲身段(舞)、戲曲音樂(歌)。欣賞昆曲,就得從這三個方向來了解這門藝術。
昆曲( ),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拓展資料: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紀中葉)即產生于蘇州昆山一帶,它與起源于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昆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區域,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到了萬歷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萬歷末年還流入北京。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昆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即時,無錫昆曲社對昆曲起到了繁榮推廣的作用。
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
從昆曲的歷史發展上看, 18世紀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逐漸成熟并日趨鼎盛的時期。在這段時間里,昆曲一直以一種完美的表現方式向人們展示著世間的萬般風情。
正是這種富麗華美的演出氛圍,附庸風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難的境地。18世紀后期,地方戲開始興起,它們的出現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演出格局,戲曲的發展也由貴族化向大眾化過渡,昆曲至此開始走下坡路。
20世紀中葉,昆曲敗落之勢更顯,許多昆曲藝人轉行演出流行的京劇。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力扶持和振興中國傳統的戲曲事業,昆曲才有幸得以重獲新生。1956年,浙江昆劇團改編演出的《十五貫》在全國產生廣泛的影響,周總理曾感慨地說:"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 之后,全國許多地方相繼恢復了昆曲劇團。
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其中包括中國的昆曲藝術,中國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
昆曲起源于哪里 昆曲的簡介
1、昆曲起源于江蘇蘇州昆山一帶,早在元朝末期就產生了,是出現于中國明代的一種新興戲劇樣式,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2、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在又被稱為昆劇,昆曲一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和小唱,只在蘇州一帶流傳發展,后來到了萬歷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一直擴張和流傳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的地方,再到萬歷末年還流入了北京。昆曲的特點是,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然后昆曲演員唱念做打,表演舞蹈和武術,昆曲的曲詞比較典雅,行腔也很婉轉,表演也比較細膩。
昆曲是哪個省的地方戲代表作
昆曲是江蘇省的地方戲。
主要是屬于陽澄湖畔這個地方的戲曲腔調。昆山一直以來都是人杰地靈,特別是進入到明清時間段,還有涌現出很多的文人墨客。昆曲是中國很古老的戲曲聲腔和劇種,目前被稱為是昆曲,并且還是中國漢族傳統的文化藝術。
自從明代中葉開始,就在中國的劇壇之中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昆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昆曲發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以來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昆曲的聲腔特點:
昆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曼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水磨腔”。這種新腔奠定了昆劇演唱的特色,充分體現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細曲”)中,具體表現為放慢拍子,延緩節奏,以便在旋律進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現了“贈板曲”,即將4/4拍得曲調放慢成8/4。
聲調清柔委婉,并對字音嚴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個字,注意咬字的頭、腹、尾,即吐字、過腔和收音,使音樂布局的空間增大,變化增多,其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以上就是關于昆曲是哪里的,昆曲起源于哪里的全部內容,以及昆曲是哪里的 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