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很火的京劇唱腔的歌 分不清西皮二黃也攔不住我愛京劇(京劇,那種美的、細膩的、靈動的、雋永的神采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最近一首很火的京劇唱腔的歌,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節選自《中國青年報》)
每次說起喜歡看京劇,總能收獲驚訝和質疑,這次也不例外:就你,聽得懂嗎?太奇怪了吧?
幾年前,我也是質疑者之一,并且質疑得理直氣壯:最受不了拉長聲兒了,不會憋死也會急死。
直到被朋友拉進長安大戲院。那是一出全本的《鎖麟囊》,程派青衣的代表作。當然,這是我后來才知道的。
坐在一群中老年觀眾中間,我怎么都覺得自己是個異類。旁邊座位的大爺像極了電影《梅蘭芳》中泡在戲園子里的那些老戲迷,跟著鑼鼓點兒搖頭晃腦地低聲哼唱,沉醉其中。我卻屢屢被他嚇到正聽得入神呢,這人不知什么時候就會氣沉丹田大叫一聲“好”,那氣勢足以帶動起整個觀眾席的掌聲和喝彩聲。
我只好求他:下次您再叫好,麻煩提前告訴我一聲吧。
下次,大爺果然預報:“快該叫好了,到裉節兒上了。”
那時候我還搞不懂什么叫裉節兒,隱約覺得那就像一個暗號,在某個臺上演員唱得淋漓盡致的時機,臺下觀眾接收到這個訊息,也會同樣還以淋漓盡致的一聲“好”。
那場戲聽下來,我完全沒想到自己會聚精會神地堅持3個小時雖然分不清程派、梅派,也不明白為什么要讓一個大男人來扮演小花旦,但我卻能感受到,那些唱腔、那些身段、那些舉手投足的做派,非常美。
回家之后我就開始上網搜索。同樣是《鎖麟囊》里的《春秋亭》唱段,張火丁的版本、史依弘的版本、呂洋的版本,那個晚上,我甚至能從這些程派弟子同樣“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唱腔中分辨出細微的差別。
我意識到,自己喜歡上京劇了。
原先印象中冗長枯燥的戲詞,現在一遍遍聽下來,越發覺得充滿了韻味和張力。跌宕的唱腔,在高低錯落間最大程度地挑逗著人的聽覺,情緒也會隨之時皺時舒,特別過癮。甚至連那些程式化的套路,也能在嚴整的格律之中給人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
不過,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戲迷我分不清西皮二黃最近一首很火的京劇唱腔的歌,找不到準確的調門,對生旦凈丑也僅僅是大致了解,更不能完整地唱出哪怕一個著名選段。但這些都不妨礙我喜歡京劇最近一首很火的京劇唱腔的歌,就像每個人都喜歡流行歌曲,但不是誰都認得五線譜,也不是誰都能唱歌不跑調兒。
談到京劇,一個繞不開的詞就是“弘揚國粹”。
一個東西但凡到了需要弘揚的地步,并且喊出了口號,就意味著它正走在一條下行曲線上。
所以對那些充滿質疑的朋友,我喜歡用親身經歷和他們一一辯論:
你沒看過京劇,為什么會對它有如此印象?
你沒聽過京劇,怎么就知道聽不懂?
其實,所有的誤解都源于不了解。
如果你愿意放下成見,靜下心來聽一聽,沒準就會發現,京劇,那種美的、細膩的、靈動的、雋永的神采,讓人欲罷不能。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