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三杰指后是哪三杰_京劇三絕是什么_京劇后三杰是指

金少山《打龍袍》飾包拯

上世紀中到本世紀初,開創京劇凈行藝術新天的首推金少山及其創立的金派及與其同時代的郝壽臣及其創立的郝派、侯喜瑞及其創立的的侯派,其后是裘盛戎及其創立的裘派、袁世海及其創立的袁派,至當代則是尚長榮及其創立的人稱現代花臉的尚派。

金少山以其勢大聲宏、偉岸雄強、氣韻超拔的唱念表演,為上世紀前半葉的京劇舞臺充填了無與倫比的陽剛之氣、之象、之韻、之魂魄。從根本上將京劇凈行提到與生行、旦行比肩同重的地位,開啟了凈行挑班唱戲的先河。

金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有一條聲震屋瓦的好嗓子和偉岸雄峙的好身材。追尋其成名、成家、立派的原由,我們則更看重他從小到大銳意研磨所練達的廣博眼界與豐厚腹笥。

金自幼隨父金秀山學戲并同臺演出。1912年首次隨父傍譚鑫培來上海,譚演《失空斬》,父扮司馬懿,他扮馬謖。在《白良關》中與其父分飾尉遲父子,在《洪羊洞》中分飾孟良、焦贊。金還得到何桂山許多親傳。

其精美、大方的臉譜主要師法何桂山。父謝世后,他輾轉到上海,在丹桂第一臺、共舞臺任坐包“班底”。此時絕少知音,卻因“物美價廉”,能為許多藝事優秀的合作者充當配演,如林樹森、白玉昆等,使他學會了很多劇目,拓寬了戲路。向劉永春學的《審七長亭》成為他后來的代表作之一。梅蘭芳旅滬公演,《霸王別姬》霸王一席難于物色,慧眼識人的王瑤卿便推薦了金。一經登臺,便以其魁碩修偉的身軀,寬額豐頤的扮相,叱咤風云的氣勢,聲若洪鐘的唱念,轟動了上海灘,被內外行一致稱為“金霸王”,堪與此前無人匹敵的楊霸王相提并論。1937年返京自組“松竹社”開花臉掛頭牌之先河。在華樂戲園首演《連環套》,引起巨大轟動,標志著凈行藝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以周瑞安、張榮奎、陳少霖、李多奎、姜妙香、王福山等名伶為佐,并與梅蘭芳、孟小冬、馬連良、譚富英等合作。1943年再到上海演于皇后大戲院,門口的“客滿”牌,長達六個月之久不能摘下。直到辭世,金雄踞凈行首席,被譽為十全大凈和金霸王,金派名聲雄冠全國。

京劇凈行自清同光以來有較大發展。何桂山、穆鳳山在銅錘兼架子花的唱、做方面分別對前人的藝術作了不同的規整與革新,形成了黃鐘大呂、樸直無華的何派和婉轉流暢、靈活多變的穆派。清末,何桂山弟子金秀山兼兩派之長,唱工以宗何的大氣磅礴為主,吸收了穆派的鼻音和部分俏腔,使自己的唱腔在棱角分明的同時還具圓潤酣暢、遒勁沉雄的韻味。金少山嗓音較其父更加宏亮,音量絕大,音域極寬,音色醇厚,每一放歌,有巨流出峽、飛瀑懸崖之概。金唱法得父親傳,又繼承了何桂山的雄渾壯闊,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何、金兩派的精華,且使之愈加豐富、完美。《草橋關》等劇出場打“大引子”,《連環套》出場唱“點絳唇”京劇后三杰是指,調面翻高八度唱出,聲音蓋過海笛,音色仍飽滿圓潤。《大回朝》等劇唱“嗩吶二黃”,力貫全場,尾腔仍能再次翻高。念白功力也令人贊賞。《連環套·拜山》竇爾墩與黃天霸的對白,《審七長亭》李七在公堂上的大段自白,均令人過耳不忘。念京韻白更有獨到之處。做、表遵黃三(潤甫)路數。武功基礎、腰腿功夫都好,工架嚴謹穩練,身段精巧漂亮,《鬧江州》中使雙斧,《霸王別姬》中操大槍,《盜御馬》中馬趟子,《五臺山》中羅漢像,《清風寨》中浪子步,及《霸王別姬》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威儀,《草橋關》姚期戎馬半生、烈士暮年的老邁,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金生前好友、戲曲家翁偶虹曾說: “有人贊金少山的嗓音之高亢勝過何桂山,表作之精細不讓黃潤甫,身材之魁梧超出李壽山,武功之嫻熟甚于慶春圃。這四位都是凈行中造詣深湛的前賢,說金少山能集眾家之美,萃于一身,是當之無愧的。”

金少山的嗓音響度是京劇史上空前的,其發聲方法卻是科學的,總體共鳴非常好,尤其是頭腔、胸腔共鳴結合得十分熨帖,聲音雄壯而富于自然美。在花臉聲音造型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正格。金改變了前人一些笨拙的唱法,改造了接近喊叫的聲音,甩掉了累贅的尾音,開始用擻音、顫音等裝飾因素,發展了花臉的鼻音,大幅度增強了唱腔的韻味和表現力。金突破了銅錘花臉與架子花臉嚴格分工的界限,融銅錘、架子、武花于一體,確立了京劇史上第一個唱、念、做、打全面發展的完整的花臉流派,推進了凈行表演藝術的發展,對后來花臉藝術的再發展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金派盛行時,還出現了與其鼎足而立的郝(郝壽臣)、侯(侯喜瑞)兩派。郝、侯嗓音、身材條件都不如金,卻都能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對藝術的理解,抻練自身的優長,找尋京劇凈角藝術可資發揮的潛質,硬是創出了令世人震驚、可賞可傳的嶄新流派。這對想有所作為的京劇后學者教益頗深。華山,未必只有一條路。流派,也不是只有條件優異的人才能創立。

京劇后三杰是指_京劇三杰指后是哪三杰_京劇三絕是什么

郝壽臣《打龍棚》飾鄭子明

郝壽臣7歲學藝,從呂福善學銅錘花臉,又從唐永常、朱子久、閻寶恒學架子花臉,唱念自成一格,世稱郝派。郝以氣魄取勝,唱念韻味渾厚,工架凝練,藝術態度嚴謹,尤重刻畫人物。在苦學金秀山唱功的基礎上,又認真學習黃潤甫的演唱特色,同時得到梆子演員的指導,開創了“架子花臉銅錘唱”的表演風格。其演唱、念白有些悶啞,但咬金嚼鐵,每一字都有沉甸甸旳分量。做功造型漂亮、身手干凈、眼神準確,像一只活生生的猛虎,閃耀著超人的藝術光輝。

京劇三絕是什么_京劇后三杰是指_京劇三杰指后是哪三杰

侯喜瑞《盜御馬》飾竇爾墩

侯喜瑞跟“一條魚”李壽山學梆子老生,跟蕭長華學京劇丑行,從韓樂學京劇架子花,后拜暮年黃潤甫為師,得其蒼邁沉郁的特色,創立了侯派花臉藝術表演體系,是現代凈行三大家中唯一專擅架子花的流派。侯嗓音沙啞,常用炸音、立音,口勁狠,字音準,不尚花腔,強調咅節頓挫,形成鏗鏘遒勁的特殊韻味京劇后三杰是指,于磅礴中顯細致。念白吐字清楚,常以爆發式的高音強調重點語句。如《群英會》中,黃蓋引二蔡上場前內白: “二位將軍候著!” “著”字開口讀喳,音超八度,既高且長,有“示警”的意味,每念必獲滿堂彩。侯腰腿功夫極好,身段與工架之豐富、優美為人所不及。《盜御馬》中,竇爾敦“此乃是天,助俺成功也! ”一句念白,于“天”字出口時連做拱手、托髯、推髯、理帶、抬腿、以手拍腿作響、撤挑大指、跨腿亮相等動作,干凈利落,層次分明,使觀眾眼花繚亂,自己迅捷而從容。《馬踏青苗》中,表現曹操戰馬被驚失控的一系列勒馬、走橫撕步及表示傾跌的臥魚身段,配合踢袍襟、閃身、翻身等動作,準確美觀,將人物內心揭示得精細鮮活。侯刻畫人物極其精細,獨具魅力。他善于區分同類型人物。如:同為白臉戲,于嚴嵩著重以綿、軟、小、巧的動作以示其奸,于曹操則以沉、豪、大、威的氣度顯現其雄。在《長坂坡》、《陽平關》、《戰濮陽》、《戰宛城》中同飾曹操,因身份地位不同,心情不同,表演也不相同。除以身段、表情、眼神刻畫人物外,注重內心活動的表達是他突出的優長。侯身材瘦小,借鑒黃潤甫在臺上彌補身矮的方法,用長神、長氣、長腰和縮腹、縮臀使人物形象挺拔。《戰宛城》的出場,以崢嶸的氣勢屹立于八員扎大靠的 大將及兵卒的環伺之中,自然,威嚴,肅穆,氣壓合臺。

在花臉三杰共享尊榮的時代,金派花臉因嗓音要求高,能全面繼承的傳人不多,有吳松巖、趙炳嘯,及以傳承金派而享名一時的“銅錘三奎”: 王泉奎、趙文奎、婁振奎。金為人大方、性情豪爽,對許多后起之秀無私地傳、幫、帶。其中,年輕時的裘盛戎特別受到他的器重。金的熱心提 攜,對裘盛戎攀登藝術高峰,起到重要作用。

京劇三杰指后是哪三杰_京劇三絕是什么_京劇后三杰是指

裘盛戎《草橋關》飾姚期

裘盛戎1915年生于北京,父為名凈裘桂仙。8歲從父學藝,進富連成科班時,該輪“世”字科,因帶藝入科,升一級,按“盛”字排。經蕭長華、孫盛文、王連平等教導,藝事精進很快。1933年出科后曾搭楊小樓、金少山班,還同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及孟小冬、周信芳、蓋叫天及四小名旦、葉盛章、葉盛蘭、李少春、高盛麟、李玉茹、言慧珠等同臺演出。其間一度倒倉,在上海天蟾、黃金等劇場充當班底。上世紀40年代,金少山在上海演出,邀裘合作《草橋關》、《刺王僚》、《白良關》,并與他合灌唱片《真假李逵》。期間,他還與周信芳有較長時間合作,從麒派表演中汲取營養。1947年創立“戎社”,成為繼金之后,以凈行挑班的第二位花臉演員。新中國成立后,與譚富英攜手成立“太平京劇社”,演出新戲《將相和》、《正氣歌》、《除三害》等,表演藝術達到顛峰。1956年,他積極促成并加盟了具有全國最佳搭檔“四大頭牌”——“馬譚張裘”的北京京劇團,共同改編創作了大量的傳世之作,如《秦香蓮》、《趙氏孤兒》、《官渡之戰》、《海瑞罷官》、《赤桑鎮》、《姚期》、《鍘美案》、《將相和》、《除三害》、《南方來信》、《壯別》、《林則徐》、《舍命全交》等。1964年參加現代戲《杜鵑山》的創作演出,還創演了另一出現代戲《雪花飄》。裘是花臉全才,唱念做打無一不能。除了人所共知的銅錘戲,他還能演架子花臉戲和武花臉戲。如《長坂坡》的曹操、《取洛陽》的馬武、《蘆花蕩》的張飛、《落馬湖》的李佩等。在將銅錘、架子、武花表演熔于一爐這一點上,他繼承了金少山的兼容與豐厚。而他最主要的成就,則在對花臉唱腔的革新與發展上。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至他辭世后的今天,裘派唱腔,有口皆碑,竟至形成專業演員和業余戲迷“十凈九裘”的局面。

裘盛戎的嗓音、身材條件不如金少山,但他善于繼承,勇于創新,在四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不斷豐富改造自己的表演藝術,博采眾長,揚長避短,結合自身條件敢于突破,緊扣時代脈搏,把京劇花臉藝術推向前所未有的階段。他對舊時花臉、包括金少山仍顯直腔直調、勢大聲宏的唱法,作了進一步的揚棄,進行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各類板式的創新,形成突顯人物性格和內心情感的

“以情發聲”的唱法,演唱技巧高超,唱腔掛味兒好聽。如《除三害》中的“二黃二六”、《林則徐》中的“二黃三眼”、“反二黃”、《趙氏孤兒》中的“漢調二黃原板”、《赤桑鎮》中的“二黃快三眼”、《雪花飄》中的“二黃三眼”、《南方來信》中的“二黃快板”等,均達到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境界,開創了京劇花臉由重聲、重響變為重情、重韻的新時代。其貢獻亦如余叔巖將譚鑫培的老譚派唱腔革故鼎新為風靡、影響、規范了京劇老生藝術近百年的余派一樣,凸顯了京劇花臉藝術不讓生、旦的時尚與風流。裘盛戎的唱無論在字的四聲調勢走向上,還是“松、空、通”

等發聲方法和共鳴上京劇后三杰是指,乃至潤腔技巧的“提、挑、彈、蹦、滑……”等方面,都渾然天成,美不勝收。裘還緊跟時代審美需求,從電影、話劇、曲藝、繪畫、雕刻等藝術門類及魚鳥花蟲、飛禽走獸形態中吸收養分.運用變化程式,把握各種人物性格特征,對服裝、盔頭、臉譜、樂隊等進行全方位改革,生成了一個藝術特色鮮明,風格獨特新穎,劇目豐富,傳人眾多的藝術流派——“裘派”。

裘廣收金、郝、侯各派之長,又借鑒了老生、青衣唱腔,形成了將銅錘、架子融為一體的新風格,提倡以柔襯剛,利用鼻、頭腔共鳴,形成以聲傳情、寓情于聲的唱法,為裘派花臉充盈了妙不可言的文化底蘊。正如翁偶虹所言: 如果說金少山是一座高山,裘盛戎則是一座更高的山,他取代了金少山,改變了金派30年一統天下的局面,雄踞凈行之首,開了花臉一代新風。”

裘盛戎弟子眾多,有鉗韻宏、方榮翔、夏韻龍、王正屏、姬少戎、張韻斌、郝慶海、于鳴奎、吳鈺章、李長春、李欣、孟俊泉、楊博森、李芝綱等。當代凈行名角鄧沐瑋、康萬生、楊燕毅、孟廣祿、 宋昌林、 安平均為再傳弟子。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